恩情如高山,永铭在心间
——赞赏郑世兴文章的感恩情
王炳强

淄博市博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退休副主任医师郑世兴先生,一生从医,业余却酷爱读书、写作。正如淄博日报社退休主任编辑查晓东先生在为他的文集《绣江流韵》写的序言中所说:“他不是一般的资深医生,更是一位很有成绩的文坛俊彦。是一位医生中的作家,作家中的医生。”因为他是我工作单位的老校友, 他给我发过来18篇文章。我仔细拜读后,文章中充盈着的浓浓的感恩之情,深深打动了我。
王符曾说过: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涵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就算是伟大无私的母爱。一朵鲜花鲜艳妩媚,它需要感激雨露的滋润;树木葱茏茂盛,它要感谢阳光的普照;一个人的功成名就,他要感谢亲朋师友的呵护、栽培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在多篇文章中,郑先生深深感恩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的母亲。
感恩为他夯实基础的中学老师,感恩助力他专业提升的医学老师。
1、殷殷爱子心,切切报母恩

在《49年前的祖孙照》一文中,郑先生深情的回忆了母亲给与全家人的爱,这种爱深深铭刻在少年的郑先生的心中:
郑先生的父亲去世时,他的母亲才42岁,上有他72岁的祖父,下有郑先生等5个未成年的姊妹,全靠他母亲一人种着四亩多薄地维持7口人的生计,母亲除了縫衣做饭外,还要在地里耕耩锄割。他的母亲有一双小脚,竟能推着独轮车向地里送粪,这是多么艰难和无奈的事情呀!“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上学!”这是他母亲的铮铮誓言.“ 就这样,她嘴里省、肚里俭,把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几乎全卖光了,硬是让我读了15年的书。”
著名诗人桑恒昌先生在《除夕之忆》一诗中写道:“如果母亲是一条鱼,她会撕下带血的鳞片,为儿女缝制衣裳”。是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爱,如冬日的那一束阳光,温暖子女的心灵;母爱,如春天里的一缕和煦之风,沁人心脾;母爱,深沉如海,伟岸如山。母亲是儿女最有力的支撑,母亲是儿女最稳固的依靠。
郑先生参加工作后,听说母亲重病,感恩之心促使他冒雨骑自行车,急切切夜行百里,历经八九小时,从博山回明水探望母亲,尽显孝子报恩之心。
2. 拳拳爱生意,浓浓谢师情。
在《难忘师恩》中,作者描述了济南五中几位老师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一次郑先生在大明湖畔复习功课,回校后未赶上饭点,是总务处老师王干卿从伙房给他拿了两个窝窝头,副校长张崇青把他叫到办公室,送给他一根香肠,那是副校长的晚餐。郑先生手捧这些食品回到宿舍,浓浓的师恩,使他心情激荡,久难平复。
在《济南五中我的四位老师》中描述这四位老师精心严格的体育教学,给了学生们一个个坚强的体魄,以至于后来作者参加工作后,他冒雨骑自行车夜行百里从博山回明水探望生病的母亲,途中遇到泥泞难行的路,只好扛车步行(见《风雨兼程探亲娘》)。可见其体魄强壮,现年86岁的他,仍能伏案写作,大作频出。
济南五中“勤朴诚毅”的校训,培育了郑先生坚毅顽强的性格,《一分钱,百里路》一文中,细致地叙述了因为缺一分钱,只好夜行百里从济南北关车站,沿着胶济铁路赶回明水老家的曲折故事。在茫茫黑夜中,在野外孤独行走百里,着实令人恐怖,如非坚毅和大胆, 难以做到,这些作者都归功于济南五中的校训的熏陶和老师的培育。
在《恩师的最后一课》中写到,外科医生朱庆祥教授告诫他们:“外科医生要有一颗豹子的胆,要有一双老鹰的眼,要有一双绣花的手,更要有一颗老太太疼爱女儿的心。”即:教导他们做外科医生,胆子要大,眼光要敏锐,操作要细致,还要有无上的爱心。这句话成为郑先生行医50年来的座右铭,使他终生受益。身教胜于言教。朱教授总是穿着软底布鞋,迈着轻盈的脚步,他告诉郑先生等学生:“破伤风”病人如果听到一点动静,就会受到刺激,引发“角弓反张”这种背肌的强直性痛苦。
毕业前夕,朱教授请他们几个人去他家吃饭,当时正值生活“困难时期”,师母把她家的肉票鱼票糖票菜票全花光了,让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美餐。
郑先生在《写在济南五中130周年华诞之际》一文中写到:”终身何以报恩慈,唯有不负恩师心。”
雄鹰翱翔,回报蓝天以豪气;巨浪翻卷,回报碧海以壮阔;花朵绽放,回报花园以绚丽;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悟,是对援助之手的回馈。生活不会欺骗你,在你遇到磨难时,它让人们伸出了双手;你也不能欺骗生活,在享受生活的慷慨的时候,你也要学会感恩。
郑先生在《感恩之心伴我风雨兼程》写到:
”母亲的艰辛和她的汗水、泪水把我养大,师长们的恩泽染绿了我的心田,给了我力量。校训,家训时刻萦绕耳旁。人还要感恩磨难,因为它会令人更加坚强。我们更要感恩当下这个伟大时代的国富民强。`人之初,性本善`。感恩之心是人的本善之一。感恩是一种品质,是源自内心的一种砥砺前行的动力。几十年来,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攀过了一座座高山,淌过了一条条湍流。”

【郑世兴简介】
生于1939年,退休副主任医师。业余爱好读书、写作。退休前系博山区中心报道组成员,1985年始连续15年被淄博日报评为模范(优秀)通讯员,两次被大众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曾被博山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现仍不搁拙笔,常有散文、随笔见诸各级报端。
【王炳强简介】男,1956年生。退休前为济南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前后有两百余篇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新闻报道、教学论文刊发在《大众日报》、《济南日报》、《山东教育》、《齐鲁晚报》、省政协《联合周报》、省教育出版社《读写一体》、《山东民进》、《济南民进》、《济南教育》等各级纸质报刊及全国性微刊“都市头条ㆍ济南头条”上。诗文结集为《两耕文集》。多次获诗歌奖, 现为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