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城风云 (纪实小说)
作者 施福明

作者
1925年秋,蚌埠车站门口悬挂了一颗头颅,还有十来个持枪的官兵在日夜把守,其状血腥残忍,令人不寒而栗。该骇人的头颅整整被悬挂了三天!这颗头颅是谁的?又是为何人所杀呢?
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感悟历史百态。
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政局如同一块热土,尤其是在安徽和江苏地区这两个地方,因其地理位置、资源丰富和政治重要性,成为了军阀们眼中的“蛋糕”。
在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势力,他的权威和手段让他的对手们望而生畏。
而在南方,直系军阀孙传芳则凭借精明的策略和深厚的人脉逐步稳固了自己的势力。
两大势力的碰撞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张作霖的目光逐渐从北方转向了南方,而孙传芳也在积极筹备,寻找与张作霖正面对抗的机会。
在这场大战的边缘,有一个人,施从滨,安徽省督军军长。他原本只想过自己的平安小日子,虽然身为将领,但他更多地是被视为战争中的一个棋子,他的意志并不是总能得到尊重。
他看透了这场纷争背后的权力游戏,所以他并不愿意为这场战争献出自己的生命。
但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张作霖,这位北方的雄狮,眼中透露出对施从滨的赏识。
他认为,施从滨是个能给他带来安徽和江苏的关键人物。
于是,尽管施从滨反复婉拒,但张作霖仍然坚决命令他去与孙传芳决一死战。
施从滨出征的那天,江淮边的榴树挂果轻轻摇曳,仿佛是在为这场战争送行。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军队的对决,更是两个强大的意志之间的较量。
战争打响了,施从滨发现,孙传芳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糊涂军阀。
孙传芳不仅军事策略精湛,还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他多次试图说服施从滨转投自己麾下,但耿直的施从滨各为其主一直拒绝。
但命运对施从滨并不宽容。在安徽蚌埠这次突袭中,他的部队受到重创,而他本人也被孙传芳的部队所俘获。
在孙传芳的大营中,他被紧紧地捆绑着,等待他的是未知的命运。
孙传芳亲自前来会见他,他看着眼前这位坚韧不拔的敌人,心中五味杂陈。
他再次提议施从滨加入他的麾下,但施从滨依然咬牙拒绝。
这次,孙传芳决定做出一个决定。他决定处决施从滨,以此震慑其他的反抗力量。
施从滨被带到了蚌埠火车站的广场,那里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市民,都来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施从滨被杀头处决后,他的头被高高地悬挂在蚌埠车站的门口,许多人看见还在不断滴着鲜血。
蚌埠车站是该地区的交通要塞,每天都有无数的人们经过。
孙传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震慑其他的反抗力量。
在施从滨的头旁边,还悬挂着一块白布,上面用红色的大字写着:“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
这一幕震撼了整个安徽和江苏及全国各地区。
很多原本想要反抗孙传芳的力量都被这一事件所震慑。
孙传芳通过这一事件,彻底稳定了他在安徽的统治地位。
然而,对于施从滨的家人和亲属,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们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也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施剑翘,施从滨的独生女儿,当时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小儿施则凡更小。
当她得知父亲被孙传芳所处决,那一刻,她的心灵受到了深重的创伤。
那张在车站悬挂的白布上的红字成了她每一个梦魇的开始。
在父亲的葬礼上,施剑翘立下誓言:“我要为父复仇!”
但身为一个年轻女孩,她深知单凭情感和怒火,是无法打败拥有数万大军的孙传芳的。
因此,她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秘准备,那时候小脚她做了手术,又拜了两个武功师傅,学习武艺。
她先是化名离家,进入一座深山的武馆学习武艺,随后又前往京城,潜入政界,寻找孙传芳的隐秘情报。
在这期间,她不仅得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盟友帮助,还掌握了孙传芳的一切行踪和习惯。
终于,机会来了。
孙传芳为庆祝自己统治江苏和安徽十周年,1935年11月13日决定在天津居士林举办一个盛大的庆典演讲时,施剑翘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亲自行动。

在庆典当天,施剑翘乔装打扮,混入宴会之中。
当孙传芳正身高采烈地上香准备讲座中从后面就挨了一枪,然后又连续被补了两枪。孙传芳惊愕地看着身后的女子,然后缓缓倒下。
现场一片混乱,施剑翘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冷静地站在原地,给大家发《告国人书》说明为报杀父之仇,等待自首。
很快,她被捉拿,然后被送到法庭接受审判。
在审判中,施剑翘公然承认了自己的行为!1936年,他被蒋介石特赦。1957年,他被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捐款建过一所学校,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过许多贡献,她曾见到了宋美龄时说:“我盼望两岸早日能统一!”1979年8月他因病在北京去世,从此,一代江湖女侠,孝道美名传遍了神州!
作者系淮河乡土作家,影视编剧,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民革党员,著有电视剧《知青岁月》在央视播出。

田冲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