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西厢:诗荐故乡蒲坂文旅景区
众所周知:蒲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地名。在历史上,蒲坂曾是尧舜时代的国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天下之中”。蒲坂因地处两溪合流平谷地,唐朝末期涂姓始居俗称“涂坂”,后李、邓、林等姓相继迁居,雅称“蒲坂”。在上古时期,蒲坂是舜的治所城及地域的称谓,即今山西省永济市,后为战国时魏国的关隘。蒲坂在历史上曾是军事重地,位于黄河中游,连接山西和陕西的主要渡口,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西厢记》研究再创作国内外传播学者、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景区文化顾问雷建德,先后多次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过关于山西蒲坂家乡的文章,其中《普救寺小记》(1989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山西黄河游》(1989年9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镇河大铁牛》(1989年9月12·人民日报),《中条山上五老峰》(1990年1月2日·人民日报)等,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山西省永济市:有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一的鹳雀楼、《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被誉为“国宝”的唐开元大铁牛、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峰、古色古香的尧王台,还有那吸人眼球的万固寺、伍姓湖、神潭大峡谷、蒲州古城等……
此次雷·西厢工作室特地采用诗歌介绍自己故乡永济市文旅景区,邀请著名摄影师陈春明系列配图。
蒲坂胜景颂
永济风光入画笺,名楼古寺映长天。
鹳雀凌云彰古韵,普救传奇爱意绵。
铁牛镇海遗唐韵,五老含烟绕翠巅。
尧台访古思贤圣,万固清幽悟佛缘。
神潭峡谷惊奇幻,伍姓湖光映碧涟。
蒲州故城寻旧梦,人文胜景韵连绵。
蒲坂鹳雀楼吟
永济名楼耸碧空,千秋胜迹韵无穷。
层檐映日含仙气,峻阁凌霄傲世雄。
昔日王之涣吟处,今朝骚客意犹浓。
凭栏极目山川秀,今古豪情一脉通。
题蒲坂普救寺
永济城西古寺幽,《西厢》故事韵长留。
莺莺塔下情丝绕,张生诗传爱意柔。
佛殿曾栖才子梦,回廊犹记美人眸。
历经风雨情依旧,引得来人叹不休。
咏蒲坂唐开元大铁牛
永济河滩卧铁牛,开元盛景眼中浮。
身披岁月苔痕古,背负沧桑气势遒。
镇水千年忠职守,观今万国赞奇谋。
辉煌遥想唐时韵,浩叹先民智慧留。
咏蒲坂五老峰
永济奇峰号五老,森然峻秀入云霄。
烟岚缥缈峰头绕,松桧葱茏石上骄。
传说仙翁曾驻此,更添灵韵意逍遥。
攀登极顶心胸阔,俯瞰山河画卷娇。
咏蒲坂尧王台
永济高台岁月悠,尧王遗迹证千秋。
禅让德风传万古,公心浩气满神州。
史前文明肇于此,和谐初梦始斯丘。
登临但觉乾坤阔,华夏根源眼底收。
访蒲坂万固寺
古寺蒲州岁月藏,依山盘坐韵悠长。
北魏肇基遗胜迹,明清碑记话沧桑。
砖塔孤高耸云汉,无梁静穆映斜阳。
药师洞里禅心悟,水陆石刻绽佛光。
阁存毗卢香篆绕,历经兴废气轩昂。
幸临国保名遐迩,千载风流焕彩章。,
咏蒲坂伍姓湖
中条北麓嵌明珠,伍姓湖光入画图。
千顷碧波风皱面,一方秀色韵盈途。
曾闻古记张扬泽,今见澄泓景色殊。
湿地烟霞添锦绣,湖波淼淼意清娱。
游蒲坂神潭大峡谷
永济东南峡谷奇,中条北麓展风姿。
石奇水秀相辉映,瀑响林幽共悦怡。
地质遗痕呈妙景,民俗村落蕴清思。
谷深径曲桃源境,一步风光一首诗。
蒲坂古城吟
蒲坂雄姿岁月悠,千年遗韵满城楼。
黄河岸畔寻陈迹,古渡滩头忆旧游。
昔日繁华随梦杳,今朝胜景惹心留。
残垣见证兴亡事,夕照余晖意韵稠。
(本报记者)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