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614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读写第一课(2)
【贤话写作】
画龙还需“巧”点睛
文/韩积蕊(山东临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今晚我们继续贤话写作。
何谓文章?简而言之,文章就是单独成篇的文字作品。
文章题材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小说、散文等。散文一般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这些散文都离不开议论,前两者议论的文字较少,哲理散文议论文字偏多。散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融入作者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叙中有议的特色,有揭旨明理、深化主题等作用。恰当的议论,有画龙点睛之妙,能提升散文质量。写作犹如绘画,《画龙还需“巧”点睛》,画龙点睛的故事是这样的。
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梁武帝崇尚佛教,常常花巨资修建佛堂,在装饰寺院的时候,他让张僧繇作壁画。于是,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4条飞龙。那些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赏。只是这几条龙都缺少眼睛,有些美中不足。于是,大家一致要求他把龙的眼睛画上。
张僧繇说:“不是我不想把眼睛加上去,如果我给它们画上眼睛,它们就会破壁而出飞走的。”众人不相信,以为他在开玩笑,坚持让他点上。张僧繇实在推辞不掉,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
谁知他刚把眼睛画完,天空中立即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整个寺院像地震一样。只听一声巨响,两条被点睛的巨龙破壁而出,腾空而去,而没有点睛的两条龙仍然留在被震破的墙壁上。
画龙点睛这则成语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精彩增辉。
写作高手与绘画妙笔雷同,要使文章主旨突出,活灵活现,行文中同样需要有“点睛”之笔。写作中的点睛,就是作者在写人、叙事、绘景、状物之时,在紧要之处增添关键的一笔,或用一句精彩的议论点明要旨,使之更为精辟传神,生动有力,从而使文章生动有趣、丰富多采。让读者从中获得的深刻感悟。
那么,写文章该如何巧妙的点睛呢?散文中的议论句子如何写的得当?笔者如下列举8个写作小妙招,请读者分享。
1、散文开头用一两句议论,有总领全文、点明题旨、引出下文的作用。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度概括了白杨树的特征,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再如:散文《倾听花开的声音》开头一段就采用了议论手法,“这株盛开在北京的故乡的花儿,让我想起故乡与亲人” 有画龙点晴之妙,
2、在散文中间恰当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一文这样写道:一盏普普通通的煤油灯,自制的铁片灯头,简易而实用,带给我的苦涩记忆刻骨铭心。那如豆的灯光曾经摇曳在我的梦中,温暖着我的少年心。
3、在散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散文《叶子时期的梅》这样写:……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这一句话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寻问:“你认识它吗?”
但此刻分明一个声音提醒我:“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再如:笔者2020年旅居贵阳,正值疫情突发,一天,登甲秀楼,扶栏遥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欣然命笔,作《致远方的爱人》,其中一句:唱不够的欢乐颂,知心话儿说不完。就是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议论用在散文的结尾,有深化文章主题、点明所写内容的意义的作用。例如:《倾听花的声音》一文结尾的议论“细和倾听花井的声音,一股生活的香甜顿涌心底”,深化了散文的主题。再如:《妈妈的目光》一文这样结尾: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5、散文中的议论包括先议后叙、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等不同形式,但都要以叙述为基础,否则会显得很牵强,仿佛强加进去的,只有叙得充分,议论才能水到渠成。
6、议论语言要精当,字数不要过多,不要长篇大论。散文《绿色生活》这样议论:绿色生活,先是“静”,再是“净”,最后是“境”。简单而闲适,人因植于对绿色生活的歆羡而得以荫庇在美的浓荫下。
寥寥数语,作者用“静”“净”“境”三字概括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可谓对人生真谛之透视,对生活本质之发现。
这样的议论句彰显了作者语言功底深厚,文章意境十分优美,让文章的境界一下子上升到新的高度。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议论,仍旧必须以真情实感为前提。
7、散文中的议论不需要赘述论证过程,而是要表达观点,点明题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足矣。
8、议论还可以与抒情相结合,既是议论句又是抒情句,从而使语言更有力量,感情更加饱满,产生撼人心魄、直击灵魂的效果。
散文写作只叙不议,平淡无奇,如同流水账一般。如何破解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故事情节采用倒叙法、抑扬法、点面结合、有详有略法等技巧,增加文章的情节波澜和层次感。
在叙述中穿插描写、抒情和议论,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引发读者共鸣。在散文中加入个人的独特感受和小感悟,展现个性化的视角。通过心思缜密的巧妙布局,可以在散文写作中创造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文稿,避免平淡无奇和流水账式的叙述。
光有空泛的议论或华丽的辞藻堆积,不记叙生活中的人和事,内容空洞无物,缺乏人间烟火气,如同大道理只是说教,只是流于空喊口号,这样的文本怎能搏得读者的青睐。
笔者强调一句:“见景”须“见人”。人是最美的风景,单纯写景或议论而不见人的活动或感悟,往往读来呆板无味,不仅缺乏代入感,而且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简而言之,写好并不难。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就是绘声、绘色、绘景、绘形,再加上精辟准确的点睛之笔,平时坚持多读、多写、多练,天长日久,你就是写作高手。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书法、篆刻。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宣讲专家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
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在市电视台录制理论宣讲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