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香红写作研习社的春风,再起航
苏庆松
二零二四年五月五日这一天,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日子,在学员苏永红的推荐介绍下,我有幸加入香红写作研习社这个极具文化底蕴、充满活力与温馨的写作培训班。半年多来,恩师以厚德载物、金声玉振的高尚情操深深触动了我,在她尽心竭力,一丝不苟的精心教导 下,我的写作之路步步登高,渐入佳境。
我自幼爱读经典名著,喜欢文字,意到笔随,必伏案疾书,遣词造句,或即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题偶感,或作漫笔,我用灵动的语言描摹多彩的生活,运细腻的词语刻画心灵的涟漪……
曾渴望把笔端的字词变成飘溢墨香的铅字,从邮寄投稿到后期兴起的网络邮箱投稿,我一直不忘初心,始终不渝,但想来尽是好高骛远,稿件全都泥牛入海,曾几度彷徨犹豫,心灰意冷,倍觉进退无门。
但失意挫折终究难以湮灭我对文字的痴迷热爱,每当想起流芳百世的历代文学家,每当吟咏起传诵不衰的妙辞佳章,每当惊喜地收到赫赫有名的《人民文学》杂志,我愈有一种悬殊感,愈觉学问须得锲而不舍,愈益做一名及门弟子,每有会意,稻盛和夫的名言就会时时翻腾在脑际:“一个人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跟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有时,认识一个优秀的人,就是为自己多打开一扇窗,因为他会把新的见识,新的看法,新的理念,传授给你,然后给你的生活带来新的成长和进步。”
稻盛和夫的金玉良言恰到好处,正合我意。在经年累月的漫长时光里,我遍求名师,可徒劳无益,培训机构廖廖无几,空谷足音难以寻觅。
去年五月份,与文学爱好者苏永红交流切磋,共话创作,苏永红告诉我,半年多来,她已在全国各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五十余篇,这主要得益于香红写作研习社的培训学习,苏永红说:“资深指导教师名字叫沉香红,她德才兼备,具有大家风范。”从资料信息中我获悉:沉香红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高材毕业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四川工商大学客座教授、鲁东大学兼职教授、陕西咸新区作协文学院副院长、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采访人物、曾任《女友》杂志主编、二零一七年进修于鲁迅文学院、曾和莫言会晤、接受过贾平凹的颁奖、是独闯非洲的“陕西三毛”,已出版《苍凉了绿》、《做自己的豪门》、《你配得上更好的幸福》等多部著作。图像上的沉香红姿容俊朗,眉端透露着无限的朝气和自信,气宇轩昂;她圆脸,“一双瞳人剪秋水”,她秀发披肩,一看就是文采斐然、风流蕴藉的绝佳才女,我仔细看阅,香红老师的气质形象越来越饱满,生动,具体,仿佛我们穿越时空,缘分已久,相见恨晚。
高山流水,伯牙绝弦,知音欻至,就像朗月清风,琳琅触目,我当机立断,毫不迟疑,立即添加了她的微信。
初始香红,第一次和她沟通的温馨画面还十分鲜明:她关切地询问了我的年龄、职业、单位、学历等基本情况,耐心解释了我提出的问题并鼓励我说:“只要持之以恒,潜心修业,我会把你带教出来的。”
“老师,因文字而相遇,这是莫大的缘分,希望您多多提携,我想把最近写得一篇作文发给您,敬请您雅正。”
“行,发过来吧。看来你真是热爱写作,笔耕不辍,希望你继续运笔。”
我没有想到,当天晚上便收到香红老师的回复:你语言功底不错,但文章构思缺少技巧,状物之作最好托物言志,以升华主题。我按她的指导意见遂作订正,将修改后的文字再次发送,很快又传来答复,在微信对话框里几行字映入眼帘:看得出你当时不会做文档,特意帮你形成了WPS版,你尽量熟悉掌握,我们投稿必须使用这种版本。
打开文档,读着她逐字逐句严格润色的文字,顿觉耳目一新,那熠熠生辉的字词语段跳跃在我的眼前,它流荡暖色,沁人心脾,我胸中立刻升腾起一腔爱意,这就是在香红老师的有力荐引下,顺利发表在《楚天都市报》的破冰之作——《初夏之梦》一文修改、定稿的前前后后。
香红老师是励志图强的典范,那个时间段,她正携子在天悬地隔的美国加州深造。她夜以继昼,白天去世界顶尖名校学习,深夜惦记国内汲汲期待的莘莘学子,她为学员解疑释惑,斧正文章,在日不暇给的庞杂事务里,还要抚养两个充满童趣的孩子。
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垂髫之子,为了追求鸿鹄之志,为了圆梦恢弘蓝图,自强不息,特立独行,毅然决然飞渡大洋彼岸,仅凭这种知难而进,博采众长的执着精神,我就对她仰慕不止,推崇备至。
她不仅远涉美国,而且孤身只影闯非洲,在洪水泛滥、疟疾肆虐、蚊虫叮咬的异国他乡安哥拉,她白天上班开叉车,晚上,香红老师在租住的“茅室蓬户”里目不斜视,埋头疾书。
她的第一部畅销书《苍凉了绿》,便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创作完成的,因此,香红老师被荣膺为独闯非洲、文采斐然的“陕西三毛”。
回国后,香红老师实现了自己的夙心往志,她用苦力挣来的薪酬出版了《苍凉了绿》这部脍炙人口的名著,随后一段时间里,《我们不是生来强大》、《做自己的豪门》、《你配得上更好的幸福》等女性励志题材作品又陆续上市。
她在《做自己的豪门》一书中写到“生活必须有裂痕,阳光才能照进去。”是啊,四十多年的夙愿、歧途、理想,这道“裂痕”可谓深邃而狭长。如果不是三生有幸,机缘巧合,我肯定还在逆旅中踯躅、叹息、怅惘,她就是我心灵罅隙中柔和折射进来的一束光,照亮了我的文学梦。
第一次开通“小鹅通”视频上课的情景,我犹为定格清晰:去年的五月十八日晚上,我提前静候,拭目以待佳音的应声而至,八时整,传来了香红老师喉清韵雅地讲话声:“各位家人马上进课堂了,今晚学习的内容是儿童节,小满节气如何构思抒写。”我立刻敛声屏气,沉酣其中。为了提升讲座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老师采用专人朗读、条分缕析、看听结合、学员互动等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些学习方式正好打消了我的疑虑担心,因为我老眼昏花,双耳略失聪。孙立红老师的朗读可与国家一级播音员媲美,听之悠扬,悦耳,余音袅袅,我顿觉赏心悦目,神采飞扬;听完朗读,接着是香红老师对范文的口讲指画,她把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圈点,眉批,讲解;需要誊写,背诵的佳作都现场布置;她以“儿童节”、“小满节气”为线索,意在笔先,为学员设计、搭建创意故事,启迪颖悟构思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师生深知,文贵天成;这时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爆,学友们同条共贯,接连不断发送课堂感言、总结、恩言谢语;香红老师八面玲珑,因材施教,她还专门对新学员加以引导、嘱托……我边听边看边写,做了满满两大页工工整整的课堂笔记,下课后,我将笔录发送到群里,手机屏上凸现的香红老师的溢美之词言犹在耳:“知天命之年,程门立雪,你真是老骥伏枥……”
随着时间的迁徙,我日有所得,月有所获,积少成多,不断进步,我对香红研习社的感触日益弥补:它就是兰芷之室,流光溢彩,万紫千红,香红老师耸壑昂霄,如云中白鹤。在这个余霞成绮,五彩缤纷的大家庭里,我真切感受到了香红老师的无微不至,事无巨细;她探赜索隐,汲汲为学员搜寻待发表的文章;她不拘一格,让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她心系家人,为学员慷慨解囊,在通往文学锦绣前程的康庄大道上,她殷切希望每一名学子都能像司德珍老师一样,花开京城,四溢飘香,洛阳纸贵;她祈盼学员妙绝时人,惊世骇俗,做名山事业以扬四海;她更期待有一天,从她门下横空出世走出独树一帜,文章盖世,名垂青史的文坛巨匠。
春节走亲访友,我与香红老师的得意门生,起初为我指点迷津,写作研习社终身学员苏永红相聚谈及恩师,她欣喜地告诉我,从初入进修班至今,已在全国各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九十余篇,幸亏世有伯乐,画龙点睛,得以刊发,我感奋而自豪地说:“萧伯纳曾直白‘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除年前在感悟文里写到的刊用文章以外,近期又在《C位》杂志上发表了《劝学——父亲的执着》、《我的“高考经历”》、《美蔬丝瓜别样情》和《成长的“花期”》等多篇文章,作品能够闪亮现身,咱们首先感恩于香红老师的孜孜不倦,推己及人。”
香红研习社从创办时的筚路蓝缕,经过数十年的发奋图强,苦心孤诣,如今已是日升月恒,花团锦簇;它光芒四射,浓墨重彩的扛鼎之力来自沉香红的怀瑾握瑜,金声玉振,文江学海;她令闻广誉,口碑载道,据我所知,研习社的家人遍布六合之内,大江南北,来自大西北的新疆学员于红秀敬业乐群,在恩师的尽心竭力下,佳作不但见诸各大报刊,而且有两篇文章被学习强国栏目转载;西北地区东部所属各省有不少粉丝慕名而来,陕西安康学友张消寒美文迭出;西安章玲燕的散文《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于元旦发表在《陕西工人报》上,开蛇年新气象;河北文学爱好者耿琳璞初出茅庐便崭露头角;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走来的家人赵倩茹、思敏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她们秉持好问则裕的勤学态度夙兴夜寐,描摹多彩多姿的百味人生,作文经香红老师一润饰即喜报频传……东北三省中有辽宁大连的学员;华北地区所属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均有文友,云、贵、川、重庆三省一市至长江、淮河、江汉流域,江南、华南区域直至海南岛,凡是文字的钟情者都众星拱辰。在这个拥有甡甡学子的和谐大家庭里,老师、学生以文会友,志同道合,群策群力,风云际会;香红老师惊才绝艳,得其三昧,是众望所归,是进身之阶;在这片摇曳生姿,姹紫嫣红的花园里,学员林新发是香红老师的高足弟子,是家人学习的榜样,他已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一百六十余篇,四川学员华昌萍崭露锋芒,奋起直追,她与林老师并驾齐驱,介于伯仲之间,这即是个人的升华,也是一种纯粹的报答,更是香红写作研习社的登峰造极,无尚荣耀。
莘莘学子也不甘寂寞,齐头并进,力争上游。香红老师修饰文字向来是点铁成金,她力求文章美玉无瑕,箭不虚发,师生深知,发表与否,有时机不旋踵。刚刚过去的一年,香红老师厚德载物,统筹兼顾,她让绝大部分学员成功破冰,开花结果,学子所获虽然参差不齐,但整体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刚刚加入的学员,审核通过的文章已推荐报社,正在发表途中。
新年伊始,慕名而来的学员真是绵延不断,遍及华夏神州五湖四海,黑龙江、吉林两省的钟情者,这次也向往而至;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的学子思贤如渴,满怀一腔热情嘤鸣求友,圆了多年的文字梦,至此,这个和美大家庭的学子遍地开花,波及泱泱大国的每一个角落。
前几天,与天津新学友程娟畅所欲言,程娟说:“她初来乍到,想进一步了解研习社的具体内涵,美好前景,以便成人之美,为许多知己圆梦。”我遂把年前写得《沉香红,给我一片芬芳绚丽的园圃》一文推给她,并说:“这是纪实之作。”我又通过微信,把近期香红研习社开拓进取,大刀阔斧地一系列举措发给她,所言尽是耳闻目睹:香红研习社创办之际,每周只集中辅导一次学员作文,去年我入写作班的时候,已调整为两次,“大雪满初晨,开门万象新。”二零二五年开端,香红老师先声夺人,不同凡响,她雷厉风行,改弦更张。为了使学员的文章,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审读,润色,订正,修改,投稿,香红老师于二零二五年一月五日决定:自周一至周六每天都有专职教师进行辅导,这大大提高了修正过程,解除了家人的后顾之忧;为了强化学员的语言修辞能力,她专门为大家聘请了“播音员”,指定每星期天晚上听名家经典朗读;不仅如此,她还网设“香伴早起读书营”,让大家把读书笔记传到群里,她定期或不定期监督学员的打卡自学情况,建立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同时,她安排专人为大家投稿,搜索文章的发表情况……总之,香红老师细致周到,竭力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相信香红写作研习社的明天更辉煌。
和香红老师的情缘真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在我准备搁笔的时候,却收到了她为我免贵订阅的《青年文学家》杂志,说起这本书,我不禁追本溯源,当初,我的破冰之作《初夏之梦》荣登楚天都市报,文章发表半年后,在去年十二月十一日晚上的课堂里,香红老师告知我,她搜到了佳作早已被湖北省电视台学习强国“每日一读”栏目转载点播。为使文章锦上添花,香红老师又趁水和泥,再次将该作推介到《青年文学家》这家权威杂志上,她说:“如果贵刊予以采用,对你以后加入各级作协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后香红老师为了激励我的成长,让我直接看到,收藏样刊,她又施以博爱,直接给我订阅了一年的《青年文学家》杂志,这些解囊相助的义举起初我并不知晓,她云行雨施,乐善好施,恩泽惠及家人,社会。追今抚昔,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香红老师情同骨肉,体贴入微,此时此刻,泪水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转。
“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在这春意萌动,花枝蹀躞的无限旖旎里;在光焰万丈,得天独厚的浓浓书香大家里,我将乘着香红写作研习社的骀荡春风,更上一层楼,跟定香红老师,在继往开来的新光景里,起航再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