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武汉,有一位志愿者以诗词为舟,以志愿为桨,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雷锋精神与青春的真谛,他就是武汉市文明市民周智敏。他学雷锋的故事,是文化传承的诗篇,更是奉献精神的赞歌。
一. 以诗为媒,点燃文化薪火
自2015年起,周智敏便成为一名志愿者,从沙湖公园、园博会到黄鹤楼公园,他坚持每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写一首诗记录志愿服务经历和感受,《每日一诗赞园博》、《每日一诗赞黄鹤》和《每日一歌唱黄鹤》成为英雄武汉精神文明的宣传推广使者。在黄鹤楼下,他风雨无阻地为游客讲述崔颢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将千年诗韵编织成生动的历史画卷。2024年暑期,他在青山区红帆青少年空间为二十多名小学生讲解六首黄鹤楼诗词,孩子们稚嫩的诵读声与千年诗篇共鸣,文化的种子悄然生根。他在搁笔亭为新疆博乐市小学研学团清唱《黄鹤楼》,让边陲学子触摸“诗楼”的温度。正如游客所言:“他的讲解让诗词活了,更让黄鹤楼的文化有了温度。”
二.以奉献为志,诠释不老青春
周智敏的志愿服务始终以“三满意”为准则:让游客满意、让公园满意、让自己满意。十年间,他接待游客数万人次,服务时长超过2千小时,创作两千余首诗歌赞颂黄鹤楼,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游客留言,成为他坚持的动力。2024年武汉酷暑创63年新高,他仍坚守岗位,汗流浃背地为游客讲解,江苏游客胡丹感慨:“红色精神与文化传承在你们身上闪耀。” 这种坚守,正如他所写:“乘着秋风,戴着口罩,像一只黄鹤从天空驾到”,步履轻盈,心却炽热。
三.以雷锋为魂,播撒文明之光
周智敏的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他从小学雷锋,积极参与单位组织开展的各类公益活动。退休后他活跃在武汉三镇,走进社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大学、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和公园,讲解黄鹤楼诗词,宣传英雄武汉精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用行动诠释“奉献”二字。他更以自身经历激励后辈:在2025年黄鹤楼诗词讲解新志愿者招募中,他提出“志愿服务是生命的诗意延伸”。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曾盛赞他的讲解“专业、系统、感人”,湖北省诗词学会书记姚泉名更即兴赋诗,称其“让江山畏新闻”。
四.结语:诗心永驻,青春常在
周智敏用他的志愿服务经历来证明,真正的青春不在年岁,而在心灵的丰盈。他以诗心为火,照亮黄鹤楼的文化长河;以奉献为舟,载动雷锋精神的时代新篇。正如他所言:“当热爱化作使命,岁月便不再是年轮,而是滋养生命的甘霖。” 这位黄鹤楼畔的“诗者”,正以永不褪色的热情,书写着越学雷锋、越显年青的生命传奇。
2025年3月4日
周智敏是武汉市文明市民、武钢十佳退休职工,自2015年起投身志愿服务。他担任第十届武汉园博会展园园长志愿者队长,带领团队获中央文明委“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个人获园博会突出贡献奖。2017年至今,他在黄鹤楼公园担任诗词讲解志愿者,累计服务超1100小时,接待游客数万人次,获千余条好评,被评为黄鹤楼“优秀志愿者”。他创作《每日一诗赞园博》《每日一诗赞黄鹤》《每日一歌唱黄鹤》等诗歌2000余首,通过抖音、视频号传播黄鹤楼诗词及武汉精神,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弘扬中华文化、践行志愿精神的公益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