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游秦岭登主峰》:在云端与大地之间
文/老悟
长安女诗人党端婧的《游秦岭登主峰》是一首充满现代气息的山水诗。诗人以缆车为媒介,将传统山水诗中的"登高望远"赋予了新的体验维度。缆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成为连接天地的诗意载体。白云擦肩,春风拂面,万木泛绿,百鸟鸣唱——这些意象在缆车的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空间感。诗人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既保留了传统山水诗的意境美,又注入了现代科技的独特体验。
诗中"远眺山外山,层林五彩绚"的视角,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空间局限。诗人站在云端,俯瞰大地,视线在天际与溪畔之间自由切换。这种俯仰之间的视角转换,不仅展现了秦岭的壮美,更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冰川的沉默,巨石的指向,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伟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秦岭升华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华父亲山"的意象,既是对秦岭地理位置的精准把握,更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刻诠释。秦岭不仅是南北分界线,更是中华文明的灵感源泉。诗人以"唐诗秦岭颂,佛道秦岭名"点明秦岭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将自然景观与文化积淀完美融合。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继承了传统山水诗的审美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人的体验方式。诗中的秦岭既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秦岭形象。这种创作方式,为当代山水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者简介:

老悟,真名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汉唐文学艺术社理事,有诸多诗文发表、入刊、出版。退休诗人,居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