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 锋 精 神 永 不 过 时
作者:郝俊凯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鼓舞下,一个由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参加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促进了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在岁月长河里永远闪亮;雷锋事迹,深入人心 ,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前行的道路;雷锋精神,恰似一股清泉,润泽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雷锋精永不褪色,永不过时。
(一)
“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軍代表团全体会议,亲切接见部分基层代表时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咐。
雷锋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总是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他在风雨中送大嫂和孩子回家,他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他主动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任务,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每一个行动,都充满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无数医护人员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他人的生命;在抗洪救灾的前线,解放军、武警战士们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都是新时代的雷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
雷锋精神,是助人为乐的精神。他常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他在火车上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在街头为迷路的老人指引方向,在工地上为工友们洗衣缝补。他的每一个善举,都传递着温暖和力量,他的精神也鼓舞和培育起许多助人为乐的榜样。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走上街头,维护交通秩序;走进山区,为贫困儿童送去关爱和帮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雷锋精神,是爱岗敬业的精神。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在部队里是一名优秀的汽车兵,刻苦钻研技术,精心保养车辆,确保每次任务的顺利完成。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感召着无数人学习效仿。教师们默默耕耘,为培养祖国的未来辛勤付出;科研工作者们日夜攻关,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工人们坚守岗位,为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辛勤劳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岗敬业的人,我们的国家才得以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雷锋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出身贫寒,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他的衣服破了补,补了穿,他的袜子总是补丁摞补丁。他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昨天、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启迪并激励人们永不忘记艰苦奋斗的传统;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反对铺张浪费,倡导绿色生活。并从中深切认识到,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身和国家民族的富强复兴。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里光辉的一页。它的实质和时代内涵: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自已的力量。
(二)
然而,历史的曲折和坎坷,也反映在关于雷锋和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弘扬上。文革十年,雷锋的名字和雷锋精神也曾被怀疑和淡忘,甚至几乎从宣传中消失。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也曾有人对雷锋精神提出质疑,认为它已经过时。 但雷锋却永远活在受过他影响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中。20世纪80年代初期,“雷锋叔叔不见了”“让雷锋叔叔回来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它充分反映出正直善良的人们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怀念和呼唤!
党中央及时察觉到这一点,提醒全党,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雷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随后,举国上下不断掀起宣传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旋律中的一个强音符。也使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的崇高精神品格,在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绚丽灿烂的光彩。 党和人民更加珍惜雷锋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在长达5000多年悠久历史上,中华民族形成的无私、助人、行善、见义勇为、公而忘私等传统美德,都在雷锋身上、在雷锋精神中有鲜明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永保自己民族特色的重要思想和精神保证。雷锋,真可谓是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忠实践行者。
雷锋精神,是爱与奉献的生动诠释。在这个快节奏、功利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越发疏离和冷漠。然而,雷锋精神宛如一股暖流,滋润着人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它更使让人们看到,一个微笑、一次援手、一份关心,都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这种爱与奉献的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消融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社会充满温情。
雷锋精神,是责任与担当的有力彰显。它倡导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从不退缩,主动承担起责任,为集体、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中国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变革的时代,更需要这种担当精神。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兢兢业业,还是在社会事务中的积极参与,每一份责任的担当,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雷锋精神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在挑战中前行,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而努力拼搏。
雷锋精神,更是对诚信和友善的执着坚守。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诚信和友善仿佛是稀缺的珍宝。而雷锋精神告诉大家,真诚待人、信守承诺、与人为善是多么的宝贵。这种精神品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它让人们相信,即使在充满诱惑和考验的时代,坚守诚信和友善依然能够赢得尊重和信任。
雷锋精神,在追求物质不断丰富的今天,更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精神的富足。它教导人们要珍惜时光,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用知识和智慧去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同时,它也告诫人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贪图享乐,不骄奢淫逸,以朴实和勤劳书写生活的篇章。
总之,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不仅在于它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和道德的指引,更在于它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力量。它让大家明白,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不平凡的力量。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一光荣而伟大、宏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如此,才能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知难而进、迊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并始终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需要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雷锋精神,需要更多的雷锋式的新时楷模。 而雷锋精神正是上述要求和基本精神的生动鲜活体现,是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
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保持安全团结的社会环境。沒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都干不成、干不好。雷锋精神正是建立和保持和谐、友爱、文明、健康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建立和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的稳定器。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现代文明建设。雷锋精神不仅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引导作用,而且对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发挥着重要的榜样力量。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明的建没中,它恰似那光芒万丈的灯塔,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它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已经并将永远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一座高矗、光辉、令人御幕、令人崇敬、永恒不朽的丰碑,在时代的变迁中永不褪色!我们要坚定自觉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做雷锋精神的“种子”,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让雷锋精神世世代代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2023年3月5日于咸阳
郝俊凱(网名:九嵕峻岭)陕西礼泉人,1951农历11月生。务过农,从事过县、乡共青团、宣传工作。曾任中共咸阳市委办公室秘书科长,泾阳县委副书记,泾阳县委副书记兼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咸阳市农发办、咸阳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爱好文学和理论研究,在报刊及有关网络平台发表散文、杂谈、理论文章60余篇,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理论素养、丰富履职既退休生活。《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