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谢英雄桥》
作者:曲新军
朗诵:雪峰 大梅
音频配乐合成:大梅
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可我们怎能忘记——怎能忘记那可歌可泣的英雄花!
那是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孟良崮战役前夕,山东临沂马木池村妇救会长李桂芳,接到了十万火急的重要任务,必须在五小时内,在二十多米宽齐腰水深的汶河上架起一座火线桥,天黑之后,我军一个整团的部队要通过此桥奔赴战斗最前沿。
李桂芳心里十分清楚,村里的男人都上了前线,这架桥任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她毫不犹豫地迅速集结起村里的女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拆下门板架人桥!
可她们当中有的患有腿病,有的还怀有身孕,年龄最小的才十五岁……
就是这样的三十二位英雄姐妹以最快的速度赶在部队到来之前,奋不顾身的跳进冰冷的河水中,用瘦小的身躯做桥墩,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门板,扛起了民族的坚强!
当全团战士们赶到了河边见此情此景 顿时眼泪夺眶而出,不约而同的跪在了姐妹们面前,战士们不忍心啊……此时,李桂芳坚定的喊到:“我们山里人骨子硬,亲人们赶快过河,盼望着你们打胜仗啊!”
团长哽咽地发出命令:“同志们,大恩不言谢,上桥过河!”谁没有爹娘疼?谁没有青春梦?吃糠咽菜长大的沂蒙红嫂们,惟愿天下太平。
部队在过桥,每踩一脚 姐妹们的肩膀都是一次钻心的疼痛。门板的摇晃加上水流的冲击,姐妹们时常站立不稳,肩膀不够了就用手托举,压弯了肩膀就用后背支撑…顽强的姐妹们一秒钟一秒钟的在咬牙坚持,有的姐妹咬破了嘴唇,有的腿脚抽筋,他们互相鼓励着,宁死不退!
部队全部通过。姐妹们艰难的回到岸边,却发现有一姐妹仍在水流中不动,那是她已经双腿麻木失去了知觉,姐妹们急忙把她搀扶上岸,用门板把她抬回家中。
在以后的岁月里,有的姐妹终身失去了生育能力,有的姐妹洛下了风湿性关节炎,有的姐妹终身残疾。可她们初心不改,无怨无悔!
是什么力量让她们舍生忘死,义无反顾?请听她们发自内心的歌吧:“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