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巜花开的时候》
谭德国
春风卷着雨雾
润泽花草树木
千山渐绿万水初暖
江南花开簇拥如锦
赛北是否已是春汛期
记得微笑如花
忆想巧舌如簧
你对我曾甜甜地唱道
赛北春汛期
江南花开好
身着云霞裳
乘机去江南
看我心爱郎
江南花开早又艳
春梅樱花同院娇
海棠玉兰互怜惜
惟有桃李待你赏
迟来只剩雪梨花
梨花落尽不见你身影
日日盼常登山望赛北
一、《花开的时候》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柔情的现代诗,全诗以景起兴,以情动人,借江南与塞北的景致和回忆,抒发了深深的眷恋与等待之情。
开篇写景,奠定基调:诗歌开篇描绘了春风裹挟着雨雾,润泽花草树木,千山逐渐变绿,万水开始回暖的景象。短短几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给人以清新、温暖之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柔和而美好的基调。
情景交融,时空交错:诗人巧妙地将江南与塞北的场景交织在一起。江南花开簇拥如锦,展现出江南春日繁花似锦的盛景;同时,诗人挂念着塞北是否已是春汛期,这种空间上的跨度,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添了一种距离感和牵挂之情。
回忆与现实穿插:“记得微笑如花,忆想巧舌如簧,你对我曾甜甜地唱道”,通过回忆对方甜美的歌声,将读者带入往昔美好的时光。“赛北春汛期,江南花开好,身着云霞裳,乘机去江南,看我心爱郎”,这段歌词般的回忆,充满了浪漫与温情,与现实中江南花开早又艳的景象形成对照,强化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以花为线索,寄托情思:诗中多处描写花,春梅、樱花同院娇,海棠、玉兰互怜惜,桃李待赏,直至雪梨花,花的变化不仅是时间的推移,更象征着诗人等待的过程。“梨花落尽不见你身影”,以花开花落暗示时光流逝,爱人却仍未出现,诗人的失落与期盼之情被推向高潮,日日登山望塞北,将这份思念具象化,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煎熬。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准确而细腻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在平实的表述中,让读者体会到那份纯粹而深沉的眷恋与等待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以下是对《花开的时候》的赏析:
意境营造与画面感
清新自然的春日画卷:诗歌开篇“春风卷着雨雾,润泽花草树木,千山渐绿万水初暖”,通过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的春日初景图。“卷”字形象地表现出春风的动态感,“润泽”一词则赋予了自然万物生机与活力,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带着湿润气息的微风轻拂面庞,看到大地在春雨的洗礼下逐渐复苏的景象。
鲜明的地域风光对比:“江南花开簇拥如锦,赛北是否已是春汛期”,将江南繁花似锦的盛景与赛北可能正处于春汛期的景象并置,形成鲜明的地域风光对比。一边是江南的柔媚与绚烂,一边是赛北的雄浑与未知,这种对比不仅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也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埋下了伏笔。
情感表达与回忆穿插
甜蜜的回忆与眷恋之情:“记得微笑如花,忆想巧舌如簧,你对我曾甜甜地唱道”,诗人通过回忆对方的笑容、言语,将读者带入到一段美好的过往之中。“微笑如花”生动地描绘出对方笑容的甜美,“巧舌如簧”则略带俏皮地体现出对方的能说会道,这些回忆充满了甜蜜和温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
期待与向往的情感交织:“赛北春汛期,江南花开好。身着云霞裳,乘机去江南,看我心爱郎”,这几句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与爱人相聚的期待之情。“身着云霞裳”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仿佛诗人即将踏上一段充满诗意和浪漫的旅程,去追寻心中的爱情。
景物描写与情感烘托
细腻的花卉描写烘托情感:“江南花开早又艳,春梅樱花同院娇,海棠玉兰互怜惜,惟有桃李待你赏,迟来只剩雪梨花”,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各种花卉的盛开之态,通过对不同花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江南春日的缤纷多彩,更巧妙地烘托出诗人等待爱人归来的复杂心情。从最初的期待与喜悦,到后来的些许失落,每一种花卉都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梨花落尽的失落与惆怅:“梨花落尽不见你身影,日日盼常登山望赛北”,当梨花纷纷飘落,而爱人却依然没有出现时,诗人的失落与惆怅之情达到了顶点。“日日盼”“常登山望”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爱人的思念和期盼之深,使读者深刻感受到那种无奈和心酸。
主题与情感深度
爱情主题的深刻诠释:整首诗歌围绕着爱情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回忆的穿插,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期待以及因等待而产生的失落与惆怅。这种情感的表达真实而动人,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不足之处
部分表述略显简单:在一些地方,如“记得微笑如花,忆想巧舌如簧”的表述相对较为简单直白,在艺术表现力上还可以进一步打磨,以增强诗歌的韵味和深度。
总体而言,《花开的时候》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春日风光的细腻描绘和回忆的巧妙穿插,将爱情的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