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深处的“竟陵大家庭”
作者:蒋三德
编辑:李新萍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有大有小;有新有旧。有刚成家的小俩口;有父親、母親;有兄弟,有姐妹;有祖孙三代、祖孙四代同堂……
然而,在辽宁辽河油田,却有着一百多号人的大家庭。这个家庭均由50、60后出生的人组成。他(她)们有相同的年龄,有相同的信仰;有相似的目标,有相近的理想;有相同的经历,有相似的激情;有相同的胸怀,有相似的情操;有相近的乡音……
这些成员的构成,他们有的扑灭了熊熊燃烧的汽化气瓶大火;有的到基层调配职工避免了一场火灾;有的从塌方中救出了几名工人;有的在一线参加油田建设;有的在二线做后勤保障工作。
有的是电工,有的是焊工;有的是技木员、保管员;有的坐办公室负责管理工作,有的是机关领导……
有的曾经是生产能手,有的曾经是建设标兵;有的是优秀管理者;有的是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一个个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一颗颗红心垒建“竟陵大家庭”。
“竟陵大家庭”有个特殊概念,用“家长”汪忠德一首“宝塔诗”做解释:
家,奠基,支架,垒砖瓦,成大厦,三代同堂,幸福出发;伴莺歌燕舞,游海角天涯;兄弟情同手足,姐妹温情升华;竟陵盛开和谐花,荆楚辽河众口夸;岁月风雨同舟,何惧雷击电打;
续新的征程,乐琴棋书画;四聚发力,锦上添花;常相聚,品清茶,温馨,淡雅,家。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当盘锦建市伊始的1982年,150多名优秀的天门知青从江汉油田千里跋涉,踏着“建设十来个大庆油田”的旋律,北上入关,征战辽河油田。
一家人,一条心,在42年的油田建设的长河中,他们成为一家親。昔日英俊的小伙子,靓丽的小妹妹,被岁月的风霜染得两鬓斑白。一个个相继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共同的乡音,又成为一家人。
正如天门市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萧作振诗赞:“奇儿女,志在四方,头戴铝盔闯天涯;天行者,身处关外,鬓染银丝恋故乡”。
2012年5月18日,经过几位退休骨干的酝酿,竟陵大家庭正式成立。
(二)
在刚成立的那些年,经乡人的介绍下,笔者有幸成为“大家庭”的嘉宾代表之一。当我坐在主席台,看到台下那一双双热情的笑脸和眉宇间透着乡音乡情的眼睛时,我仿佛置身于侨乡、秀才之乡、棉乡“三乡”的竟陵城。那散发着乡土乡音的气息,是召唤,是昭示,是乡恋……
正如家人熊义洪即兴赋诗:
“五月十八喜洋洋,百人相聚话苍桑。绮罗客赋拜韶影,歌舞升平胜候王。四海烟云离邑井,一壶老酒醉盘乡。牵来明月榆林晚。敢笑西阳映岁红”。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竟陵大家庭有着四大特色:
聚力管家,聚智兴家,聚情爱家,聚心旺家。
聚心爱家
竟陵大家庭的宗旨:坚持以天门知青为主,以凝聚親情、友情为目的;以内聚家心,外树形象为切入点;以传承互帮互助、互敬互爱为出发点,营造家的氛围,打造家的魅力。小型活动经常办,良性发展常聚会。以相互欣赏,人人快乐为目的。自行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从建家至今,大家庭已走过十三个春秋,由当初的一株小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靠的是他们有一个基础牢固的团队,得力的家长和乐于奉献的四名组长。每当活动开始,“家长”一声招呼,组长金海明、鄢圣光、万顺心、李晓颖各负其责。每当执行任务产生费用时,慷慨自掏腰包,完成任务。从摸情况到下任务,不打折扣,对本组情况了如指掌。小事尽力解决、调解。大事报告组委会由大家庭集体解决。
组长刘双桂夫妇把大家庭的事当自己家的事看待,每一次演出和旅游,夫妻俩并肩协手,从张罗场地,落实人员,下发通知,到照像录像,信息收集,印发歌谱单,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做细,让家人舒心,自己放心,赢得了家人的称心与赞佩。
被家人称为“模范夫妻”的李晓颖、李艳琳,有着一股“想干事,能干事,并能干成事”的魅力。
夫妻俩从组建“竟陵之家艺术团”、排练节目到活动主持,处处以冲在前,挑大梁,当主角的角色出现,受到家人的赞美和欢迎。
被家人称为好管家的鄢圣光,不仅能管好账目,还能算细账,为节省每一块铜板精打细算。从活动的签到,到照像选址等细节,超前考虑,当好管家。
(三)
“能为大家庭出力、奉献,无尚光荣”——这是大家庭每名成员聚力管家的共识,也是他们的行动。
在这个大家庭,还有一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小车队,谁家有事,只要家人一个电话,一个信息,一声招呼,一个求音,老司机李晓颖、龚东洋、陈国银……新司机高为俊,刘东平等十三名新老车手,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冰雪路滑及时到场出车——接站、送站,有求必应。无论是婚事,还是丧事;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不计条件,不图回报,一声相求,百分满意。
“尽心尽力乐于助人,只有启点无终点;克勤克俭善于管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既是鄢圣光的心语,又是他行动的指南;既是大家庭的所言所行,又是大家庭的缩影……
聚智兴家
家,是幸福的摇篮,是避风的港湾,是愉悦的乐园。
在竟陵大家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逢节必聚,逢生日必过;逢假必娱,逢喜必乐,逢闲必游。
聚智兴家,是情感建家向文化领域深层次的融合。既是奠基,也是兴家的因素。
从建家伊始,他们就注重把提高家人文化内涵贯穿于“兴家”的全过程。从倡议书的下发,邀请函、纪念品的设计,文艺节目的编排,会场的布置,发言稿的审定,总结会的安排,纪念册的汇编——每个项目,每个节目,每道环节,每个工序,一一贯穿竟陵文化这个中心。
2012年5月18日,“大家庭”庆典结束后,在晚上的宴会上,特邀嘉宾周治泽老领导发自肺腑的评价联谊会:“不愧是竟陵人组织的活动,咱们天门人太有才了,太争气了。我们能融入竟陵大家庭,实在是今生有幸”。
老领导的心里话,既充分代表了所有家人的心声,又是他们实力的写照……
当“家长”汪忠德在成立庆典最后号召大家每人说一句心里话时,大家异口同声而迫切要求:“今后多组织一些活动”——一双双渴望的眼神,一张张迫切向往幸福的笑脸,既是对组委会几名成员的信任、期望,又是他们崇尚高雅、愉悦、丰富生活的追求。

(四)
在这种期许中,“竟陵之家快乐之旅”应呼而生。
当竟陵家人们乘着“快乐之旅”这条船时,仿佛到了天水相接的大海,一个个如海鸥腾空,翩翩起舞……
他们从游蓬莱仙阁,观文城堡;浪漫青岛游,崂山更风流;走进刘公岛,跨入幸福门;慕名前往养马岛,探访天商情激荡——到冰峪美螺,峰回溪转;衣草庄园的花草绽放,成吉思汗的铁骑雄风;天边草原的九曲十八湾,烟波浩渺的马盖水库;51兵团的激情岁月……
——从省内到省外,留下的是足迹;
从关内到关外,留下的是愉悦;
从田原到山川,留下的是兴高;
从赏花到赏景,留下的是情怀;
从名胜到古迹,留下的是知识;
从山山到水水,留下的是心旷;
从平原到沙漠,留下的是神怡;
从小溪到湖泊,留下的是豪迈;
从山川到江海,留下的是幸福……
快乐之旅,重在快乐——
“家长”汪忠德感动总结到:“同心并肩前行,欢歌载舞共鸣。自行其乐十年,播下幸福一片。憧憬美好未来,知足常乐展现。修心养性乐无边,福寿双全笑见”。
“大家庭”节目主持人李晓颖深情赋词:“聚力聚智,集思广议,众志成城合人脉;
聚情聚心,幸福和谐,竟陵之家树品牌”。
——诗词赞家人,人人把诗赋。
当他们游赏闾山犁花时,张书武吟道:“红日融融照碧海,千树万树梨花开。美女翩翩花间舞,蝴蝶双双扑面来。莫道夕阳近黄昏,晚霞更比朝阳美”。
当他(她)们游览螺岛海滨时,鄢彩琴诗由心出:“帅哥踏浪海边悠,美女欢跳似海鸥。三人牵手舞姿美,欢乐节日岂肯休”。
——山山水水惹人醉,醉中之人诗篇篇。当熊义洪游北旅田园时赞道:“秋睨掺携老阿婆,水上飘舟览唐风。榭拱亭台千年梦,宿在水乡荡金波。”
——人人都揣梦,梦在变现实。
黎新姿在梦游绕阳湖颂道:“似曾相识绕阳湖,五彩云霄歌声扬。不是江南胜江南,鸟语花香心欢畅。荷花翘首夸盛世,夕阳泛舟芦苇荡。新冠疫苗数今朝,歌舞升平喜洋洋”。
(五)
长白山,山水长,山青水秀连情长。
李晓颖长白山之旅写到:“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饱览天池真面目,不虚长白山之行”。
“大家庭”全员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深深感动着故乡人和异乡客人。
天门曾腾芳赞道:“双双结伴赏梨花,不负春光映彩霞。北国江南传玉照,好将幸福送天涯”。
广洲刘吉明为游园歌舞赞誉:“满园蝴蝶飞梨花,翩翩起舞如彩霞。一曲锅主游人醉,夕阳正红乐天涯”。
——乡人客人心连心,赋诗寄词贵如金。
广州胡金传在“题竟陵之家赏花视频”赞到:“翁姬结伴同赏花,梨园花舞展风华。笑靥如花心未老,古稀犹似俊俏娃”。
武汉彭冬元在“欣赏行车唱歌视频”时赞予:“一曲洪湖水,歌甜人亦美。欣闻家乡调,听听令人醉。人老心不老,健康到百岁”。
从“大家庭”成立至今,他们怀揣快乐,到全国各地旅游达百次之多。
—— 百次旅游华夏行,心中幸福如诗吟。
正如《天门文艺》读者何山写到:“一个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竟陵之家,真让人羡慕,让人感动。也看到天门人高尚的品德与情操,能坚持十年风雨路,百次相旅游。——祝竟陵之家青春永驻,更上一层楼”。
聚情爱家
继“快乐之旅”、“快乐之群”成立后,竟陵大家庭“欢歌笑语群”随之诞生。家人们在欢歌笑语声中增长知识,提高素养,增进乡情,愉悦生活。——正如丞恩盘锦服务中心李泰浩所阐述:“乡情并不只是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捧黄土,一湾清水,一片白云,一句乡音,甚至是儿时的一个梦境。——竟陵大家庭就是这份乡情的港湾”……
在这个港湾里,他们提出的聚情爱家,就是要用爱的奉献增强“大家庭”的凝聚力,增进每位家人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大家庭”的影响力。
(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无论在生日,母親节;或是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逢日必过;
大型的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七一,国庆,“大家庭”周年纪念日,逢节必庆——节中有庆,节中有乐,节中抒情,节中赐爱,节中蕴心,节中涵义。
当竟陵大家庭诞辰一周年庆典时,“家长”汪忠德曾以《生日献礼》为题,写了一首抒情诗,采取男女声集休朗诵的形式朗诵。后被天门人民医院肝病专家蒋方才将该诗送刊于《天门诗词》2014年(第四期)。继而送到《天门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一时间,“竟陵大家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故乡天门和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播。
2013年12月7日,《竟陵风》杂志总编胡华再约汪忠德写了一篇《快乐的竟陵大家庭》,刊于《竟陵风》
2014年(第一期)。2014年10月18日,竟陵大家庭举办了第二届“金秋十月联欢会”。《竟陵风》总编胡华一行从湖北天门专程到盘锦采访,全程参与联欢活动。并在2014年(第六期)《竟陵风》上以“渤海辽河铸丹心,锦城鹤乡凝深情”为题,对竟陵大家庭进行了详细报道,使得竟陵大家庭的知名度、正能量再度跃上一个新台阶。
竟陵大家庭以“三乐”为轴线,以“多走动,多交流,多感恩”为切入点,提出了“放松,放开,放下”的思路。
在“三乐”、“三多”、“三放”的原则下,由三.八到五.四青年节的“踏青欢乐行”,“燃放青春激情”至大家诞成立周年日“不忘乡情,弘扬感恩”;由七.一不忘党恩到十.一国庆节,竟陵艺术团用歌声欢庆,表达心中的喜悦;用舞姿庆贺,表达心中的美好祝愿。
——正如家人万顺心所赞述:“聚情爱家,聚心和家,人人担当,和和睦睦情永远。聚力建家,聚智兴家,个个发力,时时处处意恢弘”。

(七)
他们在用歌声、用舞姿歌颂生活的同时,由刘双桂、汪忠德两家承办的“竟陵大家庭首届未来之星才艺展示联宜会”。孙辈们的表演与汪忠德采写的《感恩》诗朗诵,赢得了阵阵掌声。奶奶与娃娃们共同表演“一晃就老了”的舞蹈,让人们在激动的同时,思绪万千……
正如家人钟胜平感言:“十年栉风沐雨,同舟共济,凸显竟陵情怀;十年欢歌笑语,同行携手,展现竟陵风彩;十年传递乡情,同享快乐,弘扬竟陵风貌;十年抱团取暖,同心协力,秉承竟陵宗旨”。
——言中有言,言言叙情。
伍森林的“楚音楚韵楚人听,百闻不厌常觉新。欢聚一堂心绕梁,如见故乡如逢春”。感觉身临其境……
——当家人欢聚在酒桌上,其激情如三伏天的热浪,澎湃,沸腾。
夏传波赋诗道:“一日也游,两日也游,上车嘻笑,下车拍照。有酒喝酒,无酒吃菜。有酒有菜,共度愉快”。
——你作诗,我赋词,争先抒情唯恐迟。
高为俊深情道:“快乐之语,0K欢歌,彰显赴辽乡親好心态。聚会聚餐,情感融合,展现竟陵之家极和谐”。
——当他们畅游呼伦贝尔大草原时,汪忠德一首意味深长的诗,浓郁了旅游的色彩:“呼伦贝尔大草原,八年重游结情缘。敬天敬地敬祖先,美食篝火乐心愿。草原茫茫天地生,白云朵朵飘心间。额尔古纳河水清,依依不舍永思恋”。
——快乐生发感恩情,情中赋词词赞家。
简传良的“忆往昔,峥嵘岁月风雨十年结硕果;看今朝,灿灿夕阳福寿百载耀乾坤”。
万继萍的“常怀感恩心让生活充满阳光;不忘竟陵情用真诚点燃希望”。
——诗诗蕴感恩,词词涵心语:
鄢彩琴的“凝心聚力十载同谱和谐曲,同频共振百人齐唱幸福歌”。
游世华的“珍惜竟陵之家美好的相遇;珍藏兄弟姐妹难得的友情”——一首首诗,一段段词,蕴着肺腑,含着感恩。
聚心旺家
(八)
在竟陵大家庭看来,聚心旺家,就是要不忘初心,把彼此有爱,相互感恩,共担责任的理念落实到旺家的全过程。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首先考虑到建一个“竟陵大家庭群”,便于及时掌握每个家人的生活、身体状况。
在盛美村宴请老乡的酒会上,汪忠德借机发布了建立“竟陵微信群”的倡议,立即得到了在场老乡的响应。
为了更好的凝聚人心,便于管理,他们又在四个小组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卢市知青群”等四个小群。
当哪位家人住院时,他们便看到床前;
当哪位家人去逝,他们帮忙料理;
当哪位家人过生日,他们请到饭店;
当哪家孩子结婚,他们全程参与;
当疫情发生时,他们第一个援助故乡;
当故乡人员前往“大家庭”探望时,他们热情接待。
在盘锦与天门这条线上,少不了故乡来人探望;家人回故乡看望親友的事。
无论家人往返和故乡人来到时,他们采取小群接待,全员参与的方式陪同。
当杨爱萍、涂珊珊、张寿昌、张黎明等家人归来时,就享受到了小群、大群为他(她)们接风洗尘的温馨。
家人张风兰回忆:2013年10月,她的儿子结婚时,当老家两位姐姐、姐夫踏入盘锦后,就被竟陵大家庭的同志们请到了“家”,且夹道欢迎,热情款待,感动得姐姐、姐夫们热泪盈眶……
当姐姐、姐夫他们回到故乡后,逢人便讲:“到盘锦妹妹家,受到了竟陵大家庭的最高礼仪接待。他们親热得像兄弟姐妹,快活得像神仙”。——通过来盘所见所闻,使他们对我这个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妹妹,由担心变为放心……
爱出爱返获真情,内聚人心外树形;多办实事解难事,大爱无疆留美名——这是“大家庭”的口号,也是他们践行的目标。
曹惠玲回忆到:她与廖启忠相识于1976年,1982年结为夫妻。几十年来,两口子一直相濡以沫,互敬互爱。
2018年10月的一天,廖启忠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血小板只有2个。最初诊断为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恶变为骨髓性增生异常症。持续高烧半年转为白血病M5。
先后间接性住院治疗近900天,最后一次性连续住院360天。
(九)
先后经历了80多次的病情反复恶化。于2021年10月12日离世。
从发病住院到逝世三年的时间里,竟陵大家庭乡友们在百忙之中,冒着疫情感染的危险,对我家伸出了援助之手。
“廖启忠在天津住院时,刘成愉一家三口到医院看望。当听说我陪护廖租房金每月二万元时,为了给我省钱,专程去天津把她女儿在天津的100多平米住房打扫干净,让我住。后因离医院远不方便而放弃”。
“熊义洪在廖住院的全过程中,时刻关注廖病情变化。从医学角度无数次的操心、奔波、提方案,缓解和减轻老廖病疼,在治疗上少走弯路”。
“刘双桂夫妇在天津听说老廖住院,背上沉重的礼物,从儿子居地挤公交车两个多小时,赶到医院看望慰问”。
“李晓颖大哥在处理老廖离世过程中,跑前跑后。怕我难过,给大家庭姐妹们挨个打电话,让她们轮流来我家,给我精神上的安慰。为了给我方便,深夜把自己的私家车停到我家门口。保证随叫随到”。
“万顺心夫妇只要听说我有事,多次放下自己的生意不做,帮助处理事情”。
“竟陵大家庭带头人汪忠德夫妇,从老廖得病住院治疗,至离世这三年多时间里,尤其在处理老廖去逝过程中,不顾自己的高龄,东奔西跑,多方协调,化解矛盾,親自组织。安排20多名乡友,在20分钟内不顾疫情风险,赶到医院,帮忙处理后事。从火化到海葬整个过程,考虑周全,细致入微。使我深深感触到:不是親人,胜似親人的温暖……”。
“类似帮助我家里的人,还有许多.许多……”。
——类似的例子,在竟陵大家庭,只是其中的缩影……。
一件事,映衬的是“真情无价”。正如汪忠德总结:“天高地厚献真爱,千金难买竟陵情。滴水之恩涌泉报,真情无价刻心灵”。
令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庚子年,湖北天门不幸也被冠毒肆虐。身在辽宁盘锦的“竟陵大家庭”全体“家人”,不忘故乡养育之恩,大家于2020年2月19日开始,纷纷为故乡捐款,仅两天时间,就有85个家庭捐款47100元。
(十)
——一颗颗爱心映故乡。仅一周的2月27日,天门市慈善总会给竟陵大家庭发来感谢信和捐款证书。
——一石激起千重浪,顷刻之间,天门各大媒体、全国各地的老乡们也纷纷为他们的善举赞扬和报道……
赞联、赞语、赞诗、赞词如雪花般飞向竟陵大家庭。
江汉油田周矶学校原校长黎新姿赋联:“竟陵之家十年风雨聚乡聚家大业大名望大;天门子孙百世恩泽弘国运品高德高成就高”。
天门市房产公司退休职工、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郭智祥赋词道:“心连异客,竟陵思念親和友。根在天门,盘锦情牵眷与家”。
——行内与行外,行行都赞美。
荆门炼油厂原工会副主席魏遇春赐联:“竟陵大家庭团结和睦万事兴;天门众乡親守望相助百花艳”。
长江大学原文理学院院长沈光明赞道:“风雨十年,春夏秋冬,总是向幸福集结:的确志在千里,访名山,游大川,常吃粗茶淡饭,明白清闲日子老来乐;
竟陵一脉,东南西北,无非因乡愁生缘:理当情牵万家,筹善款,献真爱;时看微信抖音,深知绝美夕阳别样红”。
湖北汉川鄢彩玲赐词:“红海含情,艺苑超凡,共奏油田昌盛曲;
春风着意,心花怒放,齐歌福景乐康天”。
——东西南北中,赞誉不离衷。
江汉油田退休职工李进新赠诗道:“辽油竟陵大家庭,情同手足胜親人。初离故乡同耕耘,一腔乡音聚初心。年少踌躇满志行,如今已成白头翁。莫叹夕阳已临近,华夏乡親傲苍穹”。
辽河油田原油建二公司劳资科科长闵德元寄语道:“竟陵儿女着红装,翩翩起舞思故乡。十年团结大家庭,天门为楚树榜样”。
天门市委党校副校长李中泽赋诗道:“少小离家气贯虹,归休盘锦享从容。乡情十载频结社,一路欢歌唱晚红”。
——江北江南人,人人表心情。
湖北天门市《天商》杂志社总编胡华在“藏头诗”中赞道:“竟功立业建盘锦,陵高水长思天门。大爱无疆暖融融。家美有歌情殷殷。庭载梧桐引金凤,十载酿得幸福春。年年,庆生祝诞尽佳音”。
(十一)
湖北武汉水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何小素赋词:“转战油田献青春,容貌虽老留乡音。笑看夕阳无限好,欢聚盘锦一家親”。
——同乡与异乡,乡乡绽芬芳。
湖南株洲气象局退休干部胡金传赋诗到:“背井离乡豪气发,有志青年走天涯。江汉拼搏业未竞,辽河转战耀芳华。力尽沃野争贡献,汗洒黑土发新花。半纪风月鬓玉秋,他乡赖有竟陵家”。
湖北仙桃市退休干部刘吉明赞道:“江汉游子竟陵家,十年弦歌铭风华。南燕窠巢羽翼暖,平民阵地英姿发。心随云曲唱社稷,情系故土涌黄花。踏遍青山人未老,芳菲不尽路无涯”。
武汉钢铁公司退休职工周泽山称赞:“天门盘锦两牵挂,当年铝盔走天涯。汗水洒处沃北国,乌金流淌涌江河。子孙已承先辈业,父母不惜鬓发霜。竟陵儿女英雄志,神州何处不安家?”。
——湖北辽宁一家親,親情顷注笔端中。
武汉青山造船厂副厂长李军、天门市原群艺馆馆长曾腾芳分别赞誉:“有缘油城聚老乡,推杯换盏话沧桑。盘锦天门别离远,水土一方情谊长。竟陵家庭整十载,其乐融融傲北方。盛世难逢今我遇,心在竟陵人鹤乡。”
“竟陵游子聚成家,乐享稀年映晚霞。塞北冰雕留玉影,江南春面润心花。真情畅诉诗文美,快意轻抒气质嘉。远親同乡添福寿,再将云锦寄天涯”。
善举捐款——奉献爱心,这是“大家庭”早已形成的传统。当“大家庭”刚刚组建初期,就收到了家人自觉捐款37900元。
针对收不抵支状况,何民榜续捐五千元,李晓颖三千元……当竟陵艺术团成立时,汪忠德一次捐款一万元。2015年元月1日,竟陵大家庭为天门《竟陵风》杂志社捐款一万元。
(十二)
2021年元月中旬,“大家庭”组委会发出“关于向竟陵大家庭献爱心、表善意捐款”的倡议。其宗旨:“爱心捐款备晚年”。采取“凭心愿、自愿参与”的方式。仅仅5天的时间,就得到了78户的家人积极响应,
共计捐款53000元。
全国劳动模范谭远红、汪忠德各捐款二千元;高为俊1500元;李晓颖、张毛志等22户分别捐款一千元;捐五百元的占普遍;最少二百元。
——十余年来,“大家庭”累计为家人做好事,办实事达百余件次,不仅赢得了家人的赞扬,而且受到了油田矿区、省内省外职工家属及社会团体人士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面临家人的爱心,李晓颖意味深长地感言道:“捐出人间真挚爱,款中寄托感恩心;行动心动顺天意,善举必定保平安”。
陈兵娥、毕淑娥分别赞道:“欢歌笑语喜看夕阳天天乐,行善积德笑迎福报代代传”。
“爱心相伴塑造美好人生,真情奉献构建和谐社会”。
辽河油田原冷家公司党委书记陶洪赞道:“竟陵好儿女,辽河一家親”。
天门市劳动模范、原干驿棉纺厂安全科长徐德中赞誉:“当年天门小知青油田创伟业;如今竟陵大家庭盘锦谱新篇”。
托起的是一双双爱心的手,奉献的是一颗颗赤诚的心。她见证的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胸怀……
在天门故里,尚有请“春客”之风俗。每到春节,无论親属,还是邻居;无论是老乡,还是朋友,张家请,李家应,循循返返,应接不遐。一个正月都难得在家吃上一顿饭。既对身休不利,还造成不平衡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15年3月19日,竟陵大家庭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团拜会。次年的2月18日,当他们欢聚在“龙居”酒店举行团拜会,互祝平安时,才真正尝到了拜年的甜头——当十年后的团拜会上,添加自己的艺术团奉献文艺节目,着墨添彩时,
使节日与团拜会跃上了一个层次……
推陈出新,新新印在每年中的各个节日和“大家庭”每年的诞辰日中。
既陶冶了家人的情操,又丰盈着家人的生活。
家人涂国祥感慨到:“弹唱歌舞齐奏竟陵和谐曲;诗词曲赋共抒景园幸福情”。
邓三兴、游世华分别赞语:“众人拾柴关乎七件事小日子红红火火;抱团聚暖坚持十周年大家庭蒸蒸日上”。
“珍惜竟陵之家美好相遇;珍藏兄弟姐妹难得的友情”。
翻开《向幸福出发》和《我爱竟陵大家庭》纪念册,一篇篇文章,章章心语;一首首诗词,词词钟情;一张张照片,片片惬意;一个个倩影,影影温馨;一封封贺信,信信情牵——她既是“大家庭”每个人的生活写照,又是每个人情怀的缩影……尤其是家人邓三兴撰写的《感恩》,甘国京撰写的《生活在这里启航》,汪澜撰写的《品悟感恩与责任》等文章,令人思绪万千……
(十三)
竟陵大家庭,在乡音中相逢;在相惜中成立;在相助中孕育;在相暖中萌芽;在相敬中破土;在相扶中枝繁;在相懂中叶茂。
从围着锅台转,到走出来——放下,放下的是束缚,走出来的,个个是旅游健儿;
从烟雾缭绕的麻将场,到跳出来——放弃,放弃的是无聊,跳出来的,人人是唱歌爱好者;
从噪声阵阵的扑克牌桌上,到冲出来——放开,放开的是自我,冲出来的,个个是舞蹈骨干和业余演员;
从一支烟,一杯茶的小屋中,到移出来——放松,放松的是快乐,移出来的,人人是诗词、书法、写作、摄影爱好者。
竟陵大家庭,在爱与被爱中沐浴着温馨:
在关爱中,沐浴暖暖的太阳,让自己温暖;
在关情中,沐浴丝丝的雨,让自己润心;
在关怀中,沐浴缕缕的露,让自己清爽;
在关照中,沐浴殷殷的光,让自己健康;
在关心中,沐浴微微的风,让自己愉悦……
当2025年2月12日蛇年元宵节到来之时,竟陵大家庭负责人汪忠德在联谊酒会上的致辞中,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为题,意重情长回忆到:“我们从竟陵的悠悠街巷出发,在江汉没来得及站稳脚根,又神奇般奔赴盘锦这块充满生机的沃土,把青春和汗水撒在了这片黑土地,为盘锦的振兴,辽河油田的发展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如今,大家都已到了进七奔八的年岁,靠抱团养老,安享晚年,为的就是开心快乐伴夕阳”。
“天增岁月,见证了我们一路走来的足迹;人增寿,是我们过往辛勤付出的馈赠。盘锦的广袤大地,承载着我们的第二故乡之情,在这里,我们彼此陪伴,相互扶持,每一个笑脸,每一次援手,都编织成了温暖的生活花环”。
“春满乾坤,看今朝。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们,日子如春日暖阳般的和煦,——春来福满门,这份福气源自我们的竟陵大家庭;源自浓浓的乡情、乡爱这根纽带”……
(十四)
最后,他激情吟诗道:“竟陵娇儿扎锦城,半生逐梦志犹坚。韶华尽付韵华路,晚岁欣逢晚年缘。月照辽河同照我,情牵桑梓共牵年。元宵佳节欢声动,福寿安康世代延”……
是的,天增加的,是岁,是月;竟陵大家庭人增加的,是寿,是禄;增加的是那种其乐融融的乡情、乡爱与难舍的眷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家庭”走过的十三年里程,在兄弟姐妹们心中,共同跳跃着一个音符,正如一首歌中所写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什么是幸福。什么叫快乐?“大家庭”的儿女们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幸福的花儿在心中绽放;幸福的歌在心中吟唱;幸福的曲儿在心中弹奏;幸福的舞姿在心中跳跃。
一乡一音,一親切;
一家一人,一幸福;
一歌一唱,一惬意;
一舞一蹈,一满足;
一诗一词,一精彩;
一章一文,一豪迈;
一旅一游,一潇洒;
一足一迹,一层次;
一眉一宇,一殷情;
一聚一会,一欢畅;
一拜一贺,一关怀;
一帮一助,一温暖。
——传承的是家风;
弘扬的是传统;
彰显的是正能量;
表述的是乡恋;
体验的是幸福感升华;
享受的是愉悦;
赢得的是尊严;
凝聚的是乡情;
绽放的是心花;
体现的是价值观;
找到的是归属。
“大家庭”既是家,又犹如一缕暖光: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犹如一束亮光:照亮他人,
也照亮自己。
——这束光,
在辽河流域,
在辽南大地;
在辽河油城,
在鹤乡盘锦——璀璨夺目,
熠熠生辉……
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