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半仙的传说文/姚广西
引子
山东省庆云县尚堂镇姚千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相传几百年前,曾出过一位异人,善晓过去未来之事,精通天文气象,占卜灵验,圆梦准确。因其是人而不是神,故后人称之为“姚半仙”。当时之人皆称其为神仙,活神仙,老神仙。半仙这名字随着他的故事流传至今,其真名倒是无可考证了。
半仙的故事,顾名思义当然是充满神话色彩,作为茶余饭后闲聊之资,总有人时时提起。其流传遍及四乡八镇,走亲访友,天南地北闲话之际,常常有人提及,可见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下面讲几则,供读者一笑。
打碗
半仙少年时,道行尚浅,对好些未来之事有预见,但无法破解,直至过后才知端的。
他有一只茶碗,材料及制造均为上乘,更兼雕有精致的花纹图案,半仙对茶碗爱惜有加,从不用其饮茶,只是在闲暇之时把玩欣赏。
忽一日饭后,半仙面对茶碗发呆,时而神色凝重,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摇头叹息,似大惑不解之状,又似惋惜之状。原来他已算定此茶碗明天上午必破碎,但不知为何破碎,更无解救之法,所以甚为忧虑。
半仙一夜展转翻侧,绞尽脑汁,细细掐算,始终没算明白。清晨起来,他在房间里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细细观察,寻找一个比较稳妥的地方安放这只茶碗。凡有可能摔、磕、砸、碰的地方都不行。目的是保住它,因为他算出如果到午时破碎不了,这只茶碗就没有事了。最关键的时辰是巳时初(上午9点钟)。如果实在保不住,也要亲眼看到它是如何破碎的,弄清过程真相。
看着看着,他忽然有了主意,原来房梁上垂着一钩,平常是防鼠害挂干粮用的。此处前后左右无妨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是个万全所在,除非房子突然倒塌。他伸手拽了拽,很牢靠。于是他找来一条很结实的小布袋,把茶碗放进布袋里,然后站在凳子上用一根新麻绳牢牢地拴在了钩子上。又端详了一会,自以为是万无一失了,才从凳子上跳下来,把凳子往后一搬,就势坐下,目不转睛地盯着布袋,决心看看这只茶碗如何破碎。
时辰已到日高三竿,早饭已到,家人几次催他吃饭,他既不应声,也不动身,只是两眼死死盯着布袋,害怕布袋从视野中飞走似的,家人只好回复老夫人:“少爷不说话也不动身,盯着房梁,两眼发直,不知是咋回事,还是您老快去看看吧!”
老夫人吓了一跳,以为儿子又犯了魔。因为半仙自小性格狐僻,不爱和别人说话,而且经常自言自语,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做些别人不理解的事,别人以为是魔怔(神经病)。老夫人经常为此事忧愁。今天又是如此,老夫人拄着拐杖,急忙走了过来。进门后见儿子真的两眼发直,如呆如痴,面对自己的母亲好象浑然不觉。老夫人气得浑身发抖,喊了一声:“我打死你这个孽障!”抡起拐杖,手起杖落,没打着儿子,茶碗已是应声而碎。
半仙见状,如梦初醒,慌忙起身,扶住母亲,说明原委,心中之谜终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