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是个宝
“当中国人(关内人)习惯于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干农活的时候,满洲人(东北人民)已经习惯每天去工厂上班,然后领取工资了……”
——张学良的顾问于1927年的日记
马克思在谈到俄国从中国攫取了黑龙江流域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时说:“俄国获得了从鞑靼海峡到贝加尔湖的最富庶的地区。”而在中国传统史书、文学中,却说那只是荒寒之地。
可以说,由于一些媒体、自媒体的歪解宣传,以及政史学家的“大汉中原”思维,我们能理解绝大部分关内人对东北这块华夏沃土了解的太少。经过一番努力,特搜集些部分史料,改变大家对东北的刻板落后印象。
01.关于经济
很多人认为,东北的工业是解放后才开始建设的。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东北早在1920年代,就已经是东亚地区最为繁华的工业区之一,经济也十分繁荣,后来的“伪满洲国”富强程度更是超过了日本四岛,成为亚洲最繁华最富强的地区(延伸阅读 九十年前的东北,令人震撼!)。1945年时,东北的GDP占全中国的85%,而当时中国内地(包括大上海、台岛)仅仅占中国整体的15%。所以,东北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就连日本侵占,苏联支援建设都是后来的事情,东北经济的繁荣和富裕规模雏形,完全是由东北人自己建立的。
可以说,从张作霖时代开始,东北三省就已经开始全面开发起来,造飞机、造船、造火车、开矿山、化工业、食品业、服装业、轻工业全面开始发展,兴修铁路、公路,也建立了中国当时唯一拥有海陆空三军且全副世界先进装备的东北军。
不过十分可惜的是,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其继承人居然未放一枪一炮,就撤离了,把富裕的东北拱手相让给小日本。也正是东北的迅速发展,让俄日欧都垂涎三尺,开始全面盯住东北,欲占之而后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百年来,无论是军阀战争、俄国侵占、日本侵占、“伪满洲国”的水深火热等,都没能阻挡东北的经济发展速度。
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曾与华盛顿齐名的长春、当时远东的金融中心与巴黎称为姐妹城的哈尔滨、世界闻名工业城市东方鲁尔沈阳,以及由俄国人规划建设的大连等,均享誉世界,吸引着无数冒险家前往淘金。
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败的1945年,美国也想插一腿,准备把东北作为国际共管区域。中国肯定不干,斯大林也不想老美插足,于是苏联暗中支持我党,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去争夺东北。
1945年抗战结束前,“伪满洲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日本,而当时的日本是世界第3大经济体。经苏军进东北掠夺走了近80%,再加上国共战争的严重破坏后,东北的工业产值1949年仍遥遥领先,钢产量占全国90%。
毛主席也说过:“要想得天下,必须不惜一切争夺东北。”“如果关内拿不下来,先定都长春……”“新中国成立得有几个大城市啊,得有工业呀,去东北找找城市规划的经验,找找发展经济的经验吧。”
02.关于人文
很多国人认为东北人蛮不讲理,是“野蛮人”的故乡,更是笑掉大牙。东北的犯罪率在中国算是比较低的,比起所谓发达地区的广东,比起关内的其它地区,东北的犯罪率都很低。之所以会这样,一大原因是东北人都比较有正义感,而且敢于与犯罪份子做斗争。
前不久看新闻,说的是吉林某地有一伙外地人(省籍是关内某省)当街抢劫,却不想被当地人围攻并扭送派出所。这些外地人说:以前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人阻拦,没想到在东北栽了。
在教育方面,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东北从1920年代起,百名国民中拥有大学生比例,都是全国最高的,甚至一度超越东亚地区最重视教育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东北的大学也是出了名的多,哈工大、白求恩医科大、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等诸多名校都是那个时代就建设的,而当年东北大学的教授薪水更是北京大学教授的6倍之多。
所以才有了至今保留的很多当年留学东北的朝鲜人、日本人、俄国人的照片。这点从东北至今仍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科研机构、航天科学机构、医疗科研中心、遍地的大学也可以看出。
03.关于民生
谁能否认,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为新中国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地方没受过东北的恩惠。值得一提有趣的是,你很少在东北老人们嘴里提到像关内老人那样对旧社会地主的痛恨和旧社会的痛苦回忆。
在东北,无论城乡,往往能看到几乎所有家庭都保存着几十年前,60后甚至个别50后当年穿着高跟鞋、牛仔裤、蛤蟆镜、无论男女都烫着波浪发等当年时尚的摩登照片。
换言之,从穿着品味,生活追求,时髦程度等等方面,以全国90后为基准,向上一代或上两代甚至上三代,东北的时尚程度就越要甩下关内至少10至30年甚至50年。同样,其他诸如生活水平,见识多广,幸福指数,消费理念等等方面也是越往上一代或上两代或更往上追述,甩下内地的相差就越悬殊。
今日流行的现代化产品,婚纱照、注重仪表、女性普遍化妆以视为对别人的尊重等,东北在100年之前的1920年代便已兴起,而关内除上海之外,几乎均从1980年代改革开放时才发展,甚至1990年代后才开始大胆尝试,起步相对较晚(延伸阅读 九十年前的东北,令人震撼!)。
时至今日,东北人百年来享誉中国大陆地区最讲究穿着,爱化妆,美容,爱吃香肠,面包,啤酒等西方引进来的文化等多方面习惯。
而且东北人普遍的大方,豪放,不拘谨,不做作,善于表达,善于沟通,性格幽默,善良,能歌善舞,整个社会呈现出人性形态进化。
即便到今天,号称最有绅士和品味魅力的东方绅士,仍在西方人眼中公认为是哈尔滨男性。在东亚,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男性均不靠前,而首尔东京男性也无法排名靠前,他们只是在国民素质和礼貌相对高些。何谈“东北野蛮人”呢?
04.东北男人大男子主义?
有学者说,中国女性地位最高的地区为东北女性。全区也是中国计划生育普及最高的地区之一。在东北从1978、79年以后起,独生子女遍占据了绝大多数家庭。
东北也是全国重男轻女思想最轻微的地区。因此女性在东北家庭的地位非常高。老婆可以在丈夫同事领导的酒桌上大碗喝酒、吸烟,豪爽地帮助招待客人。
东北家庭中,几乎所有家庭的丈夫都把挣来的钱交给妻子去管。
至于外界传言的打老婆,我偏偏觉得中原地区,如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以及西北地区,广东地区,福建地区,贵州等等地区常常出现。
因婴儿是女孩而遗弃,因老婆生不了儿子而在家庭没地位这一切的相关新闻,几乎很少在东北出现。在东北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
东北男人属于在外面虎超超,回家怕老婆,在老婆孩子面前永远是家里挣钱却回家最没地位的代表性丈夫了。他们常常在老婆面前耍小聪明骗老婆多做些家务并让老婆哭笑不得。也常常在外面喝得醉醺醺,但一等清醒就要给老婆孩子买点小吃啥的,“陪个不是”。
可以说,东北男人也是全国最顾家顾亲情的。所谓东北的大男子主义,应该解释为好面子,好逞英雄,好保护弱者,有同情心,尊重女性吧。
05.关于东北的闭塞
很多关内人看到中国地图,觉得东北在鸡头方向闭塞,偏远寒冷。也有的以为东北地形如同南方的大山大岭,正如古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样。
更因为史书等诸多因素,国人常认为凡边远地区,交通就不便利,就封闭。
其实,所谓边缘、边远,这完全是站在以中原或者更靠江南为中心才有了所谓的边疆。
而就东北而言,正东400公里之余是日本、正南隔鸭绿江是朝鲜和韩国、正西方是蒙古国、正北越黑龙江是俄罗斯、东北角方向越过俄罗斯远东地区白令海峡后80公里就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
西南角,通过狭窄的辽西走廊跨过山海关,就是北京了。
所以,无论是站在哈尔滨、长春,还是沈阳,至少,东京、平壤、首尔、海参崴、乌兰巴托,都比广州、深圳、上海、西安、重庆、武汉要近得多,甚至东北乘船或飞机到美国阿拉斯加的直线距离,也要比乘火车或飞机去云南的直线距离要近。
所以,这个边陲之地,要看怎么理解。在世界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越是边陲,往往越是中心,旧时的哈尔滨,今天的深圳,皆是如此。
再来介绍下东北的交通,国内常说边陲之地,边疆落后之类的话,却忽略了大部分国家边疆地区往往是国际化思维最明显的地区。而东北更优越,不仅占据东北亚区域6国中心,更是位于世界三大平原之一西伯利亚平原上(世界三大平原分别为亚马逊平原、东欧平原、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正是西伯利亚平原的部分之一),三江平原、嫩江平原、松花江平原、辽河平原等等,东北草原平原黑土地集中连片,广袤千里。
此外,你可能想不到,东北海岸线绵长,超过从天津到广西的海岸线距离。如果说中国对外,无论是海运,陆路运输,航空运输,至少到欧洲,北美洲,东北都是中国距离这些地区最近的。
东北也是亚欧大陆桥世界最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的最东端。100年前通往欧洲的西伯利亚铁路,中东铁路支线大连至哈尔滨段也是中国第一条铁路。
百年前,哈尔滨火车站就已出售哈尔滨发往欧洲各国各大城市的火车票。东北到日本的海上航线,到朝鲜半岛的火车也基本日日通行,到俄罗斯的20几个口岸,更是有5条铁路。
时至今日,东北仅凭着百年前铺设的密集铁路公路网,仍可在中国各地区独占鳌头。东北至今仍是县乡通火车最多的地区。东北老百姓乘火车出行历史长达百年,比国内平均早至少50年以上。06.东北人懒、脏、土?这一点我能深刻的理解国人的误解。正如央视播放的赵本山剧本,几十年的农村题材。就如同西方人看我们国家总想起红高粱一样的心理吧。我个人觉得说东北人懒惰,就如同说欧洲人懒是一个概念。在东北,发达的工业体系,良好的社会保障,丰富的自然资源,天下粮仓的生活环境,使东北人培养了小富即安的普遍心理。
如斯,稍稍让国人误解至今的“东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