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 棋
许振宁
以前曾写过同一题目的小文章,刊登在单位的刊物上,前几天又看到《读写一体》中有同题文章,写得很好,意犹未尽,不禁又生发诸多感想。
其实弈棋之修养,自古就是儒子才女的雅好,又是接人待物必备之礼节,所谓“琴棋书画”,相得意趣吗!也像现在帅男靓女的牛仔装一样穿着时尚。自古名人弈棋高手如林。《孟子》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弈棋高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弈秋弈棋水平赢得了全国的信誉,可见弈棋影响之大。“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常在弈棋时作诗,据说他弈四子可成一诗,棋和诗相得益彰。《棋天洞览》称“王勃围棋,率下四子成一诗”,真不愧为一代大才子。大诗人白居易也酷爱弈棋,且棋艺精深,他作诗“棋罢闲无敌,诗成愧在前”,诗棋相媲美。李清照纤手弈棋,浮想联翩,“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酒愁,词愁,棋也愁,故国深秋,何其寂寥。最有传奇色彩的是,陈抟老祖隐居华山,精研道术,在民间有许多传说。一天,宋太祖赵匡胤来和他弈棋,以华山为赌。陈抟老祖一面睡觉一面弈棋,皇帝苦思冥想,终一会儿认输,君无戏言,把华山封给陈抟老祖,陈抟老祖又被称为“华山老祖”。陈毅元帅也喜好弈棋,且对棋理有研究,他敬老尊贤,弈棋出手的“仙人指路”的儒雅,曾赢得了一方绅士的好感,愉快开启了合作抗日的途径,成为一则佳话。还有大战在即,统帅于弈棋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何等的潇洒与自信。
弈棋是才艺,也是人生之修养。俗语“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不妨借用为“人生大棋局,棋局小人生”。弈棋能品尝生活。几年前和孩子弈棋,不用太费事便可赢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棋艺大有长进,我们半斤八两,互有胜负。以后孩子胜率愈来愈高,要想赢棋,只能说趁其注意力分散“偷”赢几子(孩子年龄关系,有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否则难以赢棋。输棋也没有什么,但似乎也渐失去了高高在上“教育”的能力,也不能“旁征博引”“指点江山”了。当然,静心从另一方面想,弈棋水平的提高是好事,说明孩子思维愈益缜密,布局协调,攻防配合,考虑周全了,这不正是我们想要训练的结果吗?这里,即使大人“失掉”一些“尊严”,也是欣然的,输与赢,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弈棋的过程,这是生活应带给我们的愉悦陶冶和感悟。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对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一书的评价很高,说打乒乓球的过程中充满了生活的辩证法,经验智慧就在不断总结中得到。弈棋也是这样,集中了生活中的很多智慧,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常喻之借鉴的。如胜负在一步棋中的转化,积小胜为大胜,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兵力突破,擒贼先擒王,以点带面灵活排兵布阵,“一眼死两眼活”等等不一而足。又学又思,学思结合,锤炼思维和毅力,其乐无穷。
有人弈棋不怕输,愿意找名家高手过招,败后总结学到了弈理,悟到了招数和真传,输得何尝不高兴!反之,愿意和棋艺平平的过招,即使唯我独尊,屡战屡胜,春风得意,棋艺也是难以提高的。此乃“弈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吧。有些家长让孩子弈棋除了锻炼思维快速反应、灵活应对,准确判断,还作为“药”来用,“治疗”粗心马虎“病”,培养注意力和忍耐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还有协调合作关系、创造精神等。一个好棋手,娴熟的驾驭全盘,指挥若定,而得到迁移于生活与学习中,也会有所成就,但不会是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
古今中外,弈棋中演绎了一些威武雄壮的活剧,也浓缩了一些生活的真谛。著名棋王卡尔波夫与“深蓝”的较量,引发了人们对于人脑与电脑谁更行的讨论,以及电脑将走向何方;弈棋中的“做眼”“两眼活”的布局开拓了人的思路,会辩证地处理和理解生活;战场上炮火连天,刀光剑影,捉对厮杀是人性的悲哀,棋盘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奔涌拼搏,是睿智和灵感的外现。真是人生如棋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且不可能悔棋或再来一局。人生如棋,时刻都面对取舍与选择,有时主动舍弃“一子”,往往会满盘皆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这里谈“弈”是广义的,即棋类的比赛。
许振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 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