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华:众里寻你千百度
一一追寻抗日红军大学一期一科学员贾力夫先生
一一何启华
追寻红色前辈的目的就是通过追寻、撰写红色革命者、革命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开展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感党恩,跟党走,做德、智、体、美、劳新时代需求的建设者。
每当与学生走进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志丹教学点,为他们讲红色精神,一部红砂石书写的红彤彤的红大史实震撼人心,将相闪耀,一个个英雄豪杰跃动,跃进,冲锋陷阵在烽火的抗日战场,解放战役中,奉献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的身影便浮现在眼前,一股股英雄豪气油然而生。然而当您凝视“贾立夫”三个字,浮雕一无像,二无出生年月,三没有是那里人士。只有“聊聊数语,模模糊糊的几句生平简介”,一丝丝悲凉湧上心头,阵陈揪心让人心好痛、好痛!这时一声声寻找贾立夫的召唤,声声入耳,红都志丹的山在呼喊“立夫你在哪里”,红都周河的水在呼叫“立、力夫你在哪里”,红大校园的红砂石也在呼唤“立夫回来吧,回来吧,回来哟”。
“何所作为慰英灵,启航万里去追寻,华章史实谱力夫,字字句句暖人心”。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我们红都志丹红色研究人员,积极追寻“贾立夫”的漫长,岁月,艰难曲折的里程。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时任组织部长、现任县委副书记、红都志丹红色历史研究专家屈永峰的亲自领导下,党史办、文管所研究人员,社会各界红色研究人员全员动员,积极寻找贾力夫及家人。
文管所所长李建翔亲自去电,去函,去人,在延安抗大纪念馆查,查无此人,去东北抗大纪念馆查,查无此人,去邢台抗大纪念馆查,查无此人…,查无此人,查无此人,采访红大教师,说不知情、采访学员不是说不知情,就是说有这么个人,就是不知详情。更严重的是好多人把贾立夫说成是声名显赫的贾拓夫,那就只有去论证,再论证,经查贾拓夫的简历、传记、采访后人,确认贾拓夫确实没有在红都志丹上过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是国防大学的前身,去国防大学论证,确定无疑就是贾力夫,但遗憾的是仍无详情。最后一直查到了中央机要局,中央军委机要局,还是毫无进展……
在有关档案馆询问,档案馆人员不是说有关档案在文革中遗失,就是说已上交中央档案馆。那就只有去中央档案馆查,一问,好家伙,这牵扯到党和国家及军事机密,这可要省委介绍信,那就只好逐级打报告,历时一年,终于拿到了介绍信,党史办屈永明主任拿着介绍信,兴高采烈的赴中央党案馆,受到热情接待,可工作人员说:“这里档案有严格管理制度,不但需要报备,逐级审批,而且查档案需提供出入档时间,人物,事件,等详细情况,不然几个楼里的档案根本就无从查起”。从时间上得等个把月,甚至是一年半载也未必能查,从咱们能提供的资料来说,没法查找,只得返回,只能全力搜寻更多的资料,以便再查。
正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对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颇有研究的关工委副主任何启华同志,从2007年起便邀请他满天下的弟子帮助协查,均无结果。这时他另辟蹊径,利用网络查找,可也只有贾力夫曾任百色军分区参谋长几个字,他自费几次去广西档案馆,百色军分区、百色市档案馆找查,查找均无功而返。
“十年追寻终不舍,众里寻你千百度,苍天不负有心人,天天浏览见端倪。”
那是2018年11月28日的晚上,近12时,百度贴吧:天南地北新民人 - - 新民名人录 - 新民吧 - 百度贴吧,新黑山人的贴子跳出了贾绍海,别名贾力夫,生于1909年,大红旗镇庄屯里人,解放战争任某师参谋长,授大校军衔,1950年因病休养,后任长春光机研究所所长,括号正军级,噢这是国家科研机密单位,难怪无人知详情。还有贾大庆回复说他是贾力夫孙子,问新黑山人联系方式。更可贵的是新黑山人留下了电话号码:13840050780,迫不急待的一拨,显示辽宁沈阳移动,这个沈阳移动让人更加激动,而且有了嘟嘟嘟的响声,但一拨再拨总是无人接,被挂断,他把我当成了骗子!无奈之下,灵激一动,用短信发了:“我叫何启华是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退休教师,现任志丹县关工委副主任,我要查找中国人民抗日紅军大学一期一科学员贾立夫(力夫)先生,撰写人物简历,在网上看到您发的贾力夫简历很激动,您接个电话好吗?您可在网上查我,证实我身份,证明我不是骗子”。并坦诚的发了我的身份证照。
过了一会,他竟然给我打电话说:我是贾力夫侄子贾文壮,也是个退休教师,这一下就敞开了心扉,聊开了。
他联系了贾大庆先生,贾大庆与其父家卫平高兴的联系了我,激动之中又是一个今夜无眼!
天将亮,人已醒,迫不及待的拨通了建翔所长的电话,高兴的以高八度的声音说:“建翔,我找到了,找到了!”
“喂喂,何老师你找到了谁?”“找到了贾力夫先生?”,“他在那里?”“他去世了。噢不对,不对,是找到了贾先生的家人,在长春。”建翔激动的说:“那太好了,你继续联系,我立即向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屈部长汇报,看怎么样采访。”
屈部长指示密切保持联系,制定出详细的采访方案,日程安排,双方沟通好后,加快,加急赴长春采访。何启华与贾卫平联系后,力夫曾工作生活地长春一一贾卫平全家总动员,夜以继日忙碌,历时一周、将力夫先生的所有日记、各种资料,照片、实物等珍贵文物从老屋翻箱倒柜,整理齐整,搬到卫平家。
红都志丹一一组成了由组织部长屈永峰任组长,党史办主任屈永明,文馆所长李建翔、关工委副主任何启华、红都志丹资深讲解员张丹组成了采访组,赴长春贾卫平先生家进行采访。
早六点从志丹出发到南泥湾机场乘飞机直达北京,一下机打车,拉着皮箱,背着器材直奔中南海中央机要局采访,之后又去中央家属院采访中央机要局离休老干部徐老女士。采访后已是晚上十点多,急忙吃了一点饭,直奔顺义国际机场周围随便找一宾馆休息,零时都过了屈部长才从中央党校赶来。第二天起床上飞机,大庆接机直奔卫平家,激动的心,颤动的手,卫平握住永峰的手,久久不放,卫平爱人焦急的问“那个教师来了吗?何老师来了吗?”我在门外回答:“我来了!大嫂,大嫂我来了。”大嫂拉着我的手,一股亲人相见的暖流在回荡。在沙发上落坐相互仍握住手,问候了几句,大家眼睛便饿馋的投向了那些资料。屈部长说“那咱们就按方案采访题目与分工进行采访,注意别损伤了文物。”
屈部长那书法家抄写的沙沙声,永明主任,建祥所长翻阅资料的哗哗声,将所需拍照的内容摆正,张丹摄影家的慧眼,灵巧的小手,相机咔咔的响声,何启华与卫平及家人的亲切问答声汇聚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早已过了午饭时,大家知晓了力夫先生生平事迹了,肚子也都在咕咕叫,在卫平、大庆一在催促下去吃饭,饭时,欢声笑语,让一个物理教师诗兴大发,脱口而出:“众里寻你千百度,十年追寻终不舍,苍天不负有心人,今日相会终圆梦,长春志丹一家亲,力夫先生建功勋,撰写史实慰英灵。”
贾力夫原名贾绍海、字大波,1909年生于辽宁沈阳新民县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从1928年到1932年先后两次入东北大学学习,当过小学教师,《平民日报》校对员,1932年从东北大学毕业,放弃了待育优厚的盐税局工作,参加国军又脱离,不断探索寻求救国途径,追求理想,直到1933年在天津加入共产国际组织,搜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后在共产党员刘澜波的培养下,追求光明,1936年9月历经千难万险,到红都志丹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在这里启智铸魂育丹心,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掌握了灵活激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救国救民 ,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英勇牺牲,的爱国主义抗日红军大学精神,与林彪、罗荣桓、耿彪、罗瑞卿等等相、帅、将为同学。1937年1月转入抗大二期一队继续学习深造,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从抗大二期毕业,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与胡耀邦、张震、陈赓、洪学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同学,留校任教,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学生有原副总经理陈慕华、外交部原副部长余湛、杨白兵、杨德中上将等等新中国党、政、军、各行各业领导人,并动员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堂弟贾白水烈士到延安抗大投入革命,英勇抗日献出宝贵生命。1945年任抗大总校军事教育科科长,率抗大学员奔赴东北办学,先后任抗大军事部长,38军114师参谋长,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广西的百色,参加了大半个中国的解放战争,1950年任百色军分区参谋长,剿灭了境内土匪让人民彻底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1951年1月任广西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6月因积劳成疾,患脑溢血治疗休养,到55年病情好转积极要求工作先后任八一44速成中学校长,培训提高高级军官文化水平,湖南第十二预备役学校校长。1955年授衔按资历评定少将,但他向组织要求一降在降,只接受上校军衔,1958年国家建设飞速发展贾力夫要求转业,从事科学兴国大业,先后任长春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组织给他保留部队军职待遇,他坚决要求按地方行政干部待遇,与光学之父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创办了长春光学精密仪器学院,为中国光机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介绍王大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贾力夫先生一生不断寻求强国途径,先后两次入东北大学博物学院学习,当过小学教师,从事过揭露日本侵华阴谋《平民日报》校对、编辑为了救国毅然放弃待遇优厚的盐税官参加国军,军校希望能够参加抗日收复故土,但终认为不是最理想的救国之路,为了救国在共产党员刘澜波介绍下参加了共产国际,为追求光明从东北奔向西北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从学生升为先生,坚持启智铸魂,立德树人,八年多为抗日培育精英千千万,解放战争又从西北大后方延安,不远万里奔向东北战场,率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解放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又投入科研与教育强国大业。他的一生是寻求救国、兴国、强国的一生,是孜孜追求光明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献身教育科学的一生,1990年他发出最后的光和热不幸逝世,他的功勋永垂青史,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采访组撰写的贾力夫生平事迹也为红大史、抗大史填补了一项空白,为开展党史教育,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育时代新人增添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