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赣州诗赏析
共三十六首,正德丙子年九月升南赣佥都御史以后作。阳明平叛,祈雨,访幽,答友。诗风转向深沉。选七首。
喜雨三首
其一
即看一雨洗兵戈,便觉光风转石萝。
顺水飞樯来买舶,绝江喧浪舞渔蓑。
片云东望怀梁国,五月南征想伏波。
长拟归耕犹未得,云门初伴渐无多。
其二
辕门春尽犹多事,竹院空闲未得过。
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
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
莫谓可塘终据险,地形原不胜人和。
其三
吹角峰头晓散军,横空万骑下氤氳。
前旌已带洗兵雨,飞鸟犹惊卷阵云。
南亩渐忻农事动,东山休共凯歌闻。
正思锋镝堪挥泪,一战功成未足云。
此三首诗可谓赣州诗的代表作。情景理交融。报国之心不减,悯民之心不歇,归隐之志不改。第一首表达了一贯的忧国怀乡之情。第二首描写了看到大雨利农的欣喜心情,颈联描写准确,久旱逢甘霖,山民如何不能欢腾纵歌呢,情景感人,阳明既然提倡良知,则要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中,与民同乐才是。尾联蕴有深意,战争胜利不在据险,而在于得人心。第三首进一步表明了阳明作为成熟的政治家对兵事的看法。一句“飞鸟犹惊卷阵云”就表现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惊扰。颈联则表示兵事不能耽搁百姓农事和生计,身为领兵之人,不能只贪图战功,而要把百姓放在心中。正因为阳明和身兼军事家和政治家于一身,他用兵只要不靠厮杀,而靠计谋,所谓专诈用兵,尽可能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失。
通天岩
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
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
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阳明得用,于国民有益,且政事军事得遂,所以轻快。此诗表达了作者一贯的天地同在,四海为家的旷达情怀。
又次陈惟浚韵
四山落木正秋声,独上高峰望眼明。
树色遥连闽峤碧,江流不尽楚天清。
云中想见双龙转,风外时传一笛横。
莫遣新愁添白发,且呼明月醉沉觥。
该诗有杜诗气象。颔联视野和意境开阔。颈联将视觉和想象结合起来,特别是“风外时传一笛横”之句,由传来的笛声,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牧童吹笛图。作者由此产生惆怅,白发已添,但需自娱自振。
潮头岩次谦之韵
潮头起平地,化作千丈雪。
棹舟者何人?试问岩头月。
豪放。有李白诗风。
怀归二首
其一
深惭经济学封侯,都付浮云自去留。
往事每因心有得,身闲方喜世无求。
狼烟幸息昆阳患,蠡测空怀杞国忧。
一笑海天空阔处,从知吾道在沧洲。
洒脱之气不改。首联说明以往宦海沉浮,不过过眼烟云而已。颔联妙,总结往事,有心才有收获,无欲才能洒脱。颈联说国事之忧可以稍歇。最后尾联仍回到归隐之意。乱则出山济世,治则归隐山林。这是道家的一贯情怀,阳明深通此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