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词文学社在线作家:
盛百珍


大美台安我来写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大美台安我来写
畅游在生态优美鸟语花香的县城
这里道路宽畅绿树掩映
这里商铺云集景色不凡
这里车水马龙莺歌燕舞
开启时代崭新纪元
犹如明珠镶嵌在辽河岸畔
大美台我来写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展宏图
路宽街美花树相衬
硬件设施建设前所未有
绕城公路舒展一路的美景
秦沈电器化铁路方便出行
京沈高速铺开了南北便捷的通途
鞍台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
火渤铁路台安南站开通运输
大美台安我来写
精神文明建设沐春风,社会和谐,风清气正,不愧全国文明县城
满天星爱心团队城乡写大爱
雷锋精神誉满乡城
从自身做起
从现在做起
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
点亮一盏文明灯
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文明新台安
大美台安我来写
生态文明绿色环境映入眼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入人心
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层林尽染拥抱美丽的城区
就像五彩霞光抚媚的春天
就像星月相依亲吻美好的点滴
大美台安我来写
这里有宽敞高标准的健身体育馆
这里有花草相伴
绿树环抱的八角台公园
这里有休闲好去处的幸福广场
这里有美如画卷的人民公园
这里有清澈透明的游泳馆是游泳爱好者的休闲好地方
大美台安我来写
两园建没筑就新章
栽下梧桐引来金凤凰
新引的青岛啤酒项目已开工建设
凸显地方经济实力筑就辉煌
星河家禽食品走进百姓餐桌
安井火锅食材纯绿色
雨森纸业靠质量赢得信誉
机声轰鸣效益好
缘泰化工精细管理,销售形成网络
为县域经济发展引领高歌
扬帆远航一往无前
台安我来书写
我以春天为主题写下了可爱家乡的诗篇
就像鸟离不开大麦科湿地
就像船离不开辽河远航的帆
就像秧苗离不开肥沃的良田
美丽的台安是我一生永远的热恋
自述抒怀
诗/盛百珍(辽宁台安)
年老无能尚志强,
书屋学会久徜徉。
诗词奢望千篇首,
寸笔挥来万字光。
以血赤心抒褒贬,
叠时累岁述衷肠。
百年不改平生愿,
韵律铿锵翰墨香。
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2周年
诗/盛百珍(辽宁台安)
伟大精神举世铭,
德优品贵写人生。
助人为乐丹心谱,
克己奉公肺腑倾。
可泣可歌堪敬仰,
民声民意汇春风。
忠贞信念丰碑树,
如此楷模胜劲松。
春暖三月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花开花落
四季轮回
又是一个春暖三月
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让我们携手迎接春天的到来
愿所有的愿望都能如期而至
和煦的春风
融化了人间回暖
草儿偷偷脱去了枯黄的冬装
堤坡涂上了一抹新绿
河边的老柳树伸出了娇绿的枝叶,散发着对春天的畅想
拥抱一个美丽的春天
轻风还夹着丝丝寒意
雨绒服还裹在老年人的身上
可是细看一棵棵幼小的生命
不免产生一丝敬意
坚强是他们的本性
坚强是它们的旋律
湿润的土壤铺满了嫩绿的萌芽
万物复苏美化了大自然
点缀着春天景色如画
春光明媚等待桃花的绽放
欺盼是对新生的希望
任由风摇
任由冷雨霜寒
等待野花开满堤坡,开满岸边,开满树下
等待身着浓绿暗散清香
竞是五彩缤纷春色满农家
爱春天吧
总有一朵花为你盛开
总有一条河为你流淌
总有一滴雨为你落下
在这绚烂的季节里尽情欢畅
让心灵在春天的怀抱中
自由飞翔,抒绘一幅天然的画!
春到辽河畔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辽河你是大地的脉络
你的血液滋养着万物生长
你的胸膛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你是天空的倒影
你的身影在白云中飘荡
你的微笑在阳光下闪耀
辽河你是诗人的灵感
神笔一挥就把春天描绘
风和煦了
冰雪融化了
堤坡的小草萌发了
老柳树伸枝吐出了新芽
就像小姑娘的长发
随风摇曳
辽水欢歌流雅韵
莺鸟登枝唱脆音
辽河,你用甘甜的乳汁把两岸人民养育
你像一条灵动的丝带
把春装扮的异彩纷呈
春光明媚莺鸟飞翔
波光粼粼的水面
尽赏鱼儿的游畅
古渡花海正孕育
稻田画作将绘就
啊辽河呀
生机盎然的闹春大幕
正将徐徐拉开
群芳竞秀满园春
一一贺“紫竹文苑”成立五周年,鞍山散文学会“散文诗分会”成立二周年
诗/盛百珍(辽宁台安)
扬帆墨海味同尝,
艺苑繁荣网上芳。
历夏经冬飞矫燕,
穿云破雾吐朝阳。
群星酿蜜花含露,
众手拨弦曲绕梁。
二载熏风歌盛世,
五年果硕满枝香。
紫竹文苑绽芳春,
服务为民泛瀚林。
椽笔生花书锦绣,
佳篇绚丽咏诗魂。
弘扬时代主旋律,
唱响正能美善真。
帷幄运筹开胜境,
群英荟萃谱佳音。
老照片里的旧时光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老旧的照片
悠悠的流年
斑驳了陈年的记忆
走过的轨迹上
留下来多少感动和温馨
绵绵远远的回味
是陈年佳酿的芳香
穿越时空
去重温那些美妙的时刻
眼前便飘满飞舞的花絮
浮想那些岁月的经典
老照片留下了岁月的风雨沧桑
记载了时光的年轮
留下了往昔的印迹
留下了童年的稚气
中年向上的誓言铿锵
虽然现在有的已经发黄
但在心里依然是难忘的荣光
几十年的黑白老照片
今天翻出来
历历在目
仿佛就在昨天
老照片记录了火热生活
记录了风华正茂的年代
紧张的工作
记录了工作之余旅游观光
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瑰丽的画卷
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美好变化,处处披盛装
其中一张黑白照片
是儿童时代手持毛主席语录目视前方
拍摄于县东方红照相馆
还有一张身穿绿军装的半身照
是照相馆师傅用透明水彩着的色
还有一张照片
是七一年初在我们大队门前拍摄的
充满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憧憬
近年来又拍了一张彩色照片
两鬓泛白,贴在了退休证上
今天又拍了一张彩色照片
满脸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皱纹刻印了我一生的荣辱
几十年似水如烟
自已从风华正茂变成了两鬓如霜
每一张相片
都是时光的定格
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印记
回忆相册
不仅是过去岁月的记录
更是心灵的寄托
它承载着欢笑与泪水
见证着成长与改变
也提醒着我们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无论是与亲朋的温馨瞬间
还是自己一人的独处时光
这些珍贵的回忆
都值得我们用文字去点缀去铭记,去珍藏!
梦幻春天(三首)
诗/盛百珍(辽宁台安)
春讯
花圃树木画图裁,
万紫千红斗艳开。
我道家乡春更早,
和风自古是东来。
辽河之春
春风和煦荡轻舟,
点点白帆疑是鸥。
天上繁星沉水底,
笙歌阵阵唤归牛。
乡村春早
窗外莺啼破晓钟。
人勤春早备忙耕。
归来雨霁天然画,
尽在长虹夕照中。
梦思春色(外二首)
诗/盛百珍(辽宁台安)
亭阁倒映柳托烟,
画出东风二月天。
雨后碧波双浆荡,
绿荫深处赏春泉。
早春夜雨
迷是山原醉似风。
无声润物荡遥空。
卷帘试问桃和柳,
新绿才堪衬嫩红。
春光明媚柳枝扬,
紫燕翩跹绕旧梁。
雨过池边鱼鼓浪,
风来花里恋蝶香。
雨水时节盼春来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雨水时节
东北大地乍暖还寒
萌动的春意
在雨水时节悄然铺展
像是久别重逢的故人
带着暖意
携着微风
轻拂过脸庞
那是天空对大地的低语
缠绵又深情
泥土张开怀抱
生命在这一刻
开始蠢蠢欲动
我站在窗前
凝视着初春的世界
虽是雨水却不见雨滴
你却用时间的笔触
在岁月的画卷上
洒下蒙蒙细雨
孕育勃勃生机
你让我相信
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
也有温暖的力量
在悄悄酝酿
我想起那些遥远的日子
雨水如注
淋湿了梦想
也淋湿了希望
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畅快
因为我知道
每一滴雨水
都是大自然的恩赐
都是生命的赞歌
雨水节气
是大地的约定
是生命与时间的深情对话
让我们期待春雨早日到来
放下忧伤
拥抱希望
静等南雁北归
企盼草青青,水碧碧
生机盎然春满大地……
我仿佛听见了阳光燃烧的声音
大雁翔空北迁故里的鸣叫
莺鸟登枝鸣翠柳
池塘解冻雨过池边鱼鼓浪
棚中风来花里蝶寻香
幅幅画卷惹人迷
寂静的田野
整地起垄
机鸣马跃
庭院里的杏花桃花争奇斗艳
啊,春天来了
春日可期
诗/盛百珍(辽宁台安)
漫步于季节的轮回里
每一步都踏着时光的节拍
悠悠然
自得其乐
一抬头
走进春日暖阳
万物复苏
柳暗花明近在眼前
春日可期
与美好相伴
愿我们迎着春天的暖阳
不辜负美好时光
不负自己
让我们感悟生活
读懂人生
追光而行
努力奋斗
抓住美好时光
创造美好未来
经历便是人生的一场感悟与收获
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
一路向前
珍爱时光
懂得感恩和不辜负
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拥有一颗良善之心
简单清澈
知足快乐
时光匆匆而过
我们努力前行
且行且珍惜
愿往后的日子
阳光灿烂
不负春光
一切皆如愿
书写初春的歌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初春二月
暖风送来了妩媚
鸟儿追逐春天的梦幻
花儿羞涩等待着绽放的初醒
初春二月
大地还有一层薄薄的雪
为我们铺设了一幅阳春的画卷
柳絮舞动伸枝的浪漫
河流解冻的清波是哪么瓦蓝
初春二天
乍暖还寒吹融了大地
万物复苏开启新的容颜
草儿们偷偷地脱去了冬装
在堤坡上油油的涂上一抹新绿
散发着对春天浓浓的畅想
初春二月
风中的寒意还没有散尽
细看一株株的幼小生命已经萌发到新的人间
不免产生一丝敬仰
坚强是它们生存的旋律
任由风摇雨淋
既使春天的野花开满地
依旧身着浓绿的衣裳暗吐清香
初春二月
等待我们去书写
使手中的笔
从古韵新声到现代诗篇
挥毫泼墨
去书写初春的二月
拥抱一个美丽的春天!
记忆中的供销社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销社曾是无数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个年代,人们习惯了在供销社里采购日常所需的商品,几乎每一个人民公社或村庄的中心都会有这样一个让人安心的地方。而供销社,也在那个年代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在我的记忆里,在那个年代,供销社是我最爱去的地方,虽然兜里没几角钱,但欣赏也是一饱眼福。在我上小学的时放学后不回家直奔供销社,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我。
供销社位于鞍羊公路,大张人民公社所在地南三百米。供销社为砖瓦结构,南北长近百米,东西宽约十五米,在那个年代也是比较不错的建筑。
供销社是六七十年代最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之一。当时,很多商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供销社成了大家获取生活物资的主要渠道。无论是粮油、食品、日用百货,还是各种小工具,供销社都能够满足百姓的需求。而且,供销社的商品质量相对有保障,价格也比较稳定,因而成为了民众心中的“信任品牌”。
供销社不仅仅是一个买东西的地方,它也是农村的一个“文化窗口”。很多老百姓都会在这里见到熟悉的面孔,交换信息,分享生活琐事。售货员往往是邻里间熟知的长辈或朋友,这样的关系让供销社在那个年代更具人情味。无论是日常的小买卖,还是临时的急需,大家总能在这里得到滿足。
走进供销社,就是一排排木制框架的玻璃柜台,可在外面观看里面的商品,经营的商品应有尽有,文化学习用品,副食烟酒,油盐酱醋茶,日用百货,布匹鞋帽,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等等。但值得我留恋的地方还是文化用品柜台,喜欢那里的文具盒,削笔刀,铅笔,圆珠笔,连环画,特别喜欢描写英雄人物的“小人书″。当时我才十几岁,个子矮小就把脚翘起来往里边看。
供销社最忙的时候不过是春节前,百姓购年货,人流熙熙攘攘,选商品,买年画。年画一般一进腊月就开始 悬挂在商店过道或四周,年画的品类繁多,映入眼帘最受喜欢的有联环画,白蛇传,红色娘子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柳义传书,董存瑞,黄继光,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但最受欢迎,顾客购买最多的还是毛主席的彩色画像。
在那个年代,象布匹等商品凭票供应,布用尺量,一般三四角钱一尺。买酱油,醋等要从自己家带空瓶子,商店里是散装用缸装,称重是用一斤,半斤,二两的提子,然后用漏斗放在瓶子口上,盐是大粒盐,一角多一斤,用杆秤称,食品是用黄色专用包装纸包好,然后用纸绳缠好,糕点包好后上面还用,四季平安等方纸放在上面,显得美观好看。
供销社除春节休息六天外平时轮休,一年四季作息时间不一,他们把开门,关门称之为关板,开板。
在那个年代能在供销社当上售货员也是很好的职业,感到无尚荣耀,当然也有部分临时工,由于工作表现好也都转为正式的啦。
时至今日,供销社已经不再是人们购物的首选地,回首那时的供销社,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烙印,也看到了那个年代人们朴实、真诚的生活态度。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那份在供销社里获得的信任与温暖,依然铭刻在心中,成为我们宝贵的记忆
春到农家(十首)
诗/盛百珍(辽宁台安)
春江水暖画图移,
万物复苏雁鸟啼。
两岸风光惹客醉,
一河碧水使人迷。
堆红叠翠覆乡土,
紫气祥云出碧溪。
花卉芳香争绚烂,
棚中瓜果畅东西。
轻风细雨好时光,
人闹车频地换装。
田垄机耕禾泛绿,
塘溪荡漾水流长。
千家选种农肥购,
万户检修机具忙。
布谷登枝莺鸟唱,
乡村处处笑声扬。
云开丽日喜春迎,
淡淡风光入画中。
远眺辽河波浪涌,
近观棚内果花盈。
下乡干部寻常见,科技专家几处逢。
唯愿心同萋草绿,
春回大地美如屏。
两岸新图竞吐芳,
一河碧水荡波扬。
棚中瓜果千般嫩,
苗圃花吐万朵香。
科技下乡推助力,
人勤春早闹耕忙。
房前老柳垂青眼,
细雨轻风巧伴妆。
春晖着意暖天崖,
雨露无声润万家。
缥缈云烟添翠色,
连绵果树织红霞。
轻波荡漾河边柳,
紫气凝香叶底花。
何必登高凭望远,
诗情流韵话桑麻。
雪化冰消溪水潺,
春光明媚眼如烟。
几痕云雾缠村外,
一道清波绕户前。
漫步田间传笑语,
归程垄上看苗妍。
忽然突见斜阳灿,
人影波光入画间。
叶舞东风群雁飞,
娇莺初见柳林归。
堤坡老柳齐齐绿,
岸畔新松翠翠晖。
铁马奔驰争跃进,
银帆倩影竞相追。
灯花漫映凌空下,
常遇骚人兴举杯。
奔驰铁马绣田妆,
布谷登枝催种忙。
播撒一年春色绿,欣闻十里腊梅香。
池塘细雨鱼儿跃,
曲岸微风柳絮狂。
多谢天公擂战鼓,
吹开桃李满庭芳。
雪化冰消陌上行,
平畴碧野晓风轻。
铁牛织锦梳耕地,
乳燕飞翔戏恋情。
芳草蒙茸沾雨露,
青蛙隐约唱欢声。
闲中感悟描春景,
潇洒悠然信口评。
无声暖意送残冬,
夜里新花雨染红。
芳蕾初摇藏翠韵,
碧丛风动露羞容。
耕耘播撒丰收籽,
土暖深层醒小虫。
马跃机鸣春色好,
诗情画意入屏中。
六七十年代的乡里乡亲
盛百珍
远亲不如近邻,那扇相隔不运的门,随时为你敞开,送来近在咫尺的温暖与关怀,让生活的琐碎都有了贴心的陪伴。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追求着更多的物质享受,然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六七时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时期,也有着心灵丰盈的幸福。让我们一起重回六七十年代的乡村乐园,探寻那段令人怀念的时光。
六七十年代,正是我国的农村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那个时代,物质匮乏,但人们的心灵却更加丰盈。生活简朴,大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在乡村中创造了一个个温馨的乐园。
回忆起那个时代,乡村生活充满了美好的记忆。老人们手上拿着一把折扇坐在屋檐下聊天,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每个人都忙碌而充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尽管物质匮乏,但人们的心灵却因为这种简单的生活而愈发丰盈。
那个时代,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农民们齐心协力,共同耕种田地、收获丰硕的果实。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乡村乐园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那里有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
虽然时光已逝,但那段六七十年代的乡村生活,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物质的匮乏并没有阻挡人们心灵的丰盈,相反,它让人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那个时代的人们心怀理想,心灵富有憧憬,追求着更纯粹的幸福。
重回六七十年代的乡村乐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幸福感。在那里,我们忘却了物质的追求,专注于内心的世界,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或许我们需要回望那个时代,重新审视自己的追求和幸福。
那时的人们质朴而单纯,乡邻们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帮助,亲如一家人的场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那时谁家的人外出办事门都不用锁,就让邻居给照看一下。我家东院住着姓耿的大叔,长的膀大腰粗的,有一身好力气。谁家有出力气的活,他都主动帮忙,如哪家老人子女外出,家里水缸没水了,他都到村里的深井里去挑,分口粮时,他也主动帮没壮劳力的家庭往家运粮食。谁家春天堆墙,他也是首当其冲。
那时,记得妈妈手很巧,纳鞋底、裁衣服都会,有姐妹们前去讨教,妈妈恨不得手把手教,那叫一个热情,有时候谁家大人有事,把孩子往她身边一推,她就负责给看着。
那时是一家有事,全村人帮忙。当时谁家翻建新房,苫房,搭火坑,推土,挖菜窖,砌猪圈等,邻里乡亲都会主动上前义务帮工,分文不取,管顿饭就行。
谁家有啥农活没干完,邻里也相互帮忙,春天到了谷雨地还没种上,邻里就会拿着镐头主动帮忙运肥料和起垅种地。
到了夏日晚饭都习惯在屋外放张桌子,坐着小板凳,边乘凉边吃饭。谁家饭不够吃了,就到邻居家借两碗。左邻右舍不隔心,经常在一起谈笑风生,唠家常。
进入秋季,硕果飘香,我家的桃子送给邻居家孩子们几个,他家的香瓜给我家孩子尝尝鲜,秋收时候生产队分玉米杆等相互帮忙垛上。
冬闲时节,东西两院相互串门,围着火盆烤火,并拿着老烟袋抽着老旱烟,谈天说地,真是亲如一家。
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讲的是真情,家与家之间讲的是互助,都不隔心。没有斤斤计较,有温度,有情怀。
七十年代初期开展文明村,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村村搞竞赛,户户争五好,婆媳关系融洽,尊老爱幼,社会主义新风随处可见,
如今,岁月流转,时代变迁,那份纯真的快乐却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我都会感慨万分,那是我生命中最无忧无虑、最美好的日子……
2025.2.16
农家院的四季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故乡有一方庭院风景独好
承载着四季的流转
春有繁花似锦袍
蝶舞翩跹
夏有绿荫怀抱
清风拂面
秋有金黄落叶
硕果累累
冬有白雪皑皑静谧多娇
虽已离开故乡数十载
农家小院却让我魂牵梦绕
炊烟袅袅
紫燕低飞在屋檐下
房后的老柳树最早伸枝吐绿
把大自然的美好环境拥抱
春天桃.杏率先吐蕊绽放
习习清沁肺揉肠
布谷鸟提前把春的气息来报
晚霞映红了农家小院
醉了乡里乡亲把美景描
夏日繁花似锦的小院
房前屋后蔬菜瓜果郁郁葱葱
散发缕缕清香
的大芍药
卷莲花争奇斗艳
树下乘凉的老人们
把芭蕉扇子摇
孩童们听着故事在梦中不停的微笑
秋日的农家小院
甜蜜的日子更是多姿多彩
红辣椒映红了门前的小园子
尽品尝紫葡萄酸甜可口的味道
金香柳香瓜香甜无比
红彤彤的苹果枝压弯了腰
丰收的农家院喜映眉梢
冬季的寒风伴着雪花飘
东西两院围坐在火盆前把磕唠
午饭是高粮米干饭,粘豆包,
白菜豆腐炖粉条
还有那小豆腐葱酱伴红辣椒
会喝的再烫上二两高粮烧
在那岁月的长河中感受到了农家四季的美好
农家小院是家的港湾
眷恋的家园美好万千
我爱农家小院的四季
更爱那纯朴的民风
弯弯小道……
当年第一次走进鞍山城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童年时代的我笫一次踏入较大的城市鞍山,笫一次看到楼房和车水马龙的街道,便被这座城市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和惊叹。
小的时候,我家住台安乡下,姥姥家住在鞍山铁西永乐公园北,我们称姥姥家为东站,他们家说我们为河西涝子。听姥姥说她们那里有楼,有屁驴子,还有汽车,还有公园,我想啥时候能到姥姥家看看,那该有多好啊……
一九六四年,我到了十三岁,妈妈说“生产队的马车明天去鞍山卖条帚,你不老吵吵去你姥姥家吗,现在你也长大了,就跟车去吧,我和生产队长都说完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比吃蜜都甜,那种高兴劲就甭提了,一晚上没睡两个钟头觉,就盼着亮天,当东方刚一放白,就兴高采烈的起床随生产队的马车出发了。
当时正是寒冬季节,凉搜搜的小北风打透了衣裳,头上虽戴上棉帽子,但两个耳朵冻的像猫咬似的,两脚冻的直刺挠,车上坐久了,还要下地跑一会。那个年代坎坎坷坷的土道,一路巅波。经过对坨渡口和太子河渡口,离鞍山就更近了,我在车上不停地问,到鞍山还有多远,赶车的孙大爷总是说快了,快了……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车终于走上沙石路,也要看见有密集的住宅区,还有少许的二层小楼,孙大爷说这回马上就到你姥姥家了,可不吗,都眼察黑了。
姥姥迎出门来,全家人嘘寒问暖,热情招待,做了好多我喜欢吃的东西,并第一次品尝桔子的味道。
第二天早饭后表弟,表妹陪我逛街,目睹城市的风光,宽敞的马路,高高的楼房,铁西联营、民族商店的货物可真全哪,真是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当我笫一次踏上虹桥,头一次看到桥下南来北往的长长火车,惊艳得大喊:看火车又来了!
随之我又和表哥表妹到犹如迷宮的铁东的圈楼菜市场和妇女儿童商店逛逛,接着又去了二一九公园的动物园,在那里笫一次看猴子、老虎、四不像、鹤等珍奇动物,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姥姥家住了七八天又乘马车回来,一路感慨万千。家乡什么时候能铺上砂石路,什么时候能通上大客车呀?
梦想今天终实现,比想象的还要快,在砂石路的基础上,今天又修成了柏油路。家乡至鞍山修上了柏油路,两道河架起了彩虹,昔时的浮桥已退出历史的舞台。
到了九十年代台安至鞍山的路又进行了改造拓宽,平坦如镜,两侧绿树相衬。
交通事业的大发展,拉近了城乡的距离,台安到鞍山缩短为八十多公里,客车,穿线车每天往返于两地之间,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市里,办完事下午即可返回。
二O二三年八月鞍台高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全程五十八公里,通车后半个小时就可到达鞍山。交通事业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拉近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如今的台安,京沈高速,秦沈电气化铁路,国道,省道贯穿台安,童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今天想都实现了。
元宵节抒怀
文/盛百珍(辽宁台安)
春节刚过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在耳畔回荡
饺子的清香回味没忘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闪亮登场
这是继春节后的又一次欢聚
火红的灯笼映脸庞
一轮蛟月格外明亮
欢庆的锣鼓入耳铿锵
大街小巷霓虹闪烁
喜庆的秧歌送来吉祥
元宵佳节虽是短暂的相聚
晶莹剔透的圆宵
凝聚着儿女情长
五仁的馅饱藏着美味飘香
思念的汤圆想起了昔往
好运来的元宵象征着幸福安康
洁白如玉的汤圆是家庭和睦的象征
斟满杯的老白干
酒品出了当年的味道纯酿
喝出了缕缕甜香
难忘的夜晚更有股温馨的氛围
寒意虽未散尽
但已散发着对春天的畅想
难忘的夜晚
处处是欢声笑语的海洋
但我仍思念儿孙在异地他乡
明月染红了脸庞
一张全家福让我心情荡漾
敲响的钟声才更是嘹亮悠扬
今晚是汇成人生的一曲浪漫诗章
难忘的夜晚永远在岁月里珍藏
红色六地耀辽宁
诗/盛百珍(辽宁台安)
一.雷锋精神发祥地
伟大精神催奋蹄,
传承六秩励心齐。
和谐社会新风涌,
争做文明志不移。
坦荡情怀堪敬仰,
助人为乐解民急。
弘扬时代主旋律,
红色传承一面旗。
二.共和国工业奠基地
共和长子逞英豪,
伟大情怀天地辽。钢铁摇篮头雁领,
歼机展翼领风骚。
奠基工业高科技,
发展突飞举世骄。
聚力凝心圆筑梦,
宏图伟业看昔朝。
三.解放战争转移地
一座丰碑举世惊,
凝眸幅画展奇兵。
弥天烽火烟遮日,
浩荡军威写亦诚。
一处厅缩壮历史,
八方战绩染旗红。
辉宏载册铭千古,
筑梦中华再远征。
四.抗美援朝出征地
出征抗美起烽烟,
有志青年热血燃。
战场雄师驱虎豹。
援朝誓死捍江山。铭思勇士埋忠骨,
唤醒今朝卷巨澜。
纪念丰碑昭日月,
缅怀先烈永人间。
五.抗日战争起始地
血染城乡战火烧。
铮铮铁骨志冲霄。
三光强盗残心烈,
四亿人民壮气豪。
大恨深仇铭刻记。
英雄载史树杆标。
八年抗战夺全胜,
伟绩丰功崇世骄。
六.新中囯国歌素材地
充满豪情震宇寰,
铿锵有力律主旋。
催人奋进丹心谱,
勇敢不屈激向前。
昂首高歌豪气壮,
前行浪涌举征帆。
辽宁黑土育贤士,
回荡神州天地间。

(作者简介)
盛百珍,男,1949.11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台安县人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
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当代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
鞍山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
台安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
辽河新韵副主编
三十年来共出版,辽水欢歌,黑土地芬芳,等三十四集诗刊,作品分别发表在省,市,县报刊杂志五千余首(篇),乡镇公务员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