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心 (西安)
太山是秦岭南坡商洛奇地一个特别微小的山,不足挂齿,也很正常。犹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般神秘……至今也是个迷?商洛农村的孩子多见树木少见天,很多人都不知道太山究竟奇在那里……
太山是一个新名,在古代可能有更传奇的名字,就如现在好多地方的新名替换了原来的名字一样,知道西安的人多,了解西京的人却少。小故事往往就在西京鼎(井)喷而出。
春节前,商洛下了一场大雪,我和几个驴友预约准备登太山,太山是我们几个好友年年都要观景的地方,因观景台的那个较大望江石上雕刻着一个倒立的“太”字,连着一个很小的山字而奇观。非常艺术,比很多壁画还要艺术。该石头在公路边的山丫处,高于山洼地带,虽在半山腰,人若站在该石头上用望远镜却能看到周围的山峰;也能看到南水北调丹江水的灵气;也能看到周围奇秘的小世界。不亚于上运石的丰富美景,也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观光好地方。
一大早,天还未黎明,我们几个好友就出发,绕过船邦会馆,越过丹江桥,大家都向李先念雕像敬了礼,又到新丹中门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后,沿雪路继续步行,到太山石的观景台小广场上,天还未大明,周起就用铁锨堆雪人和堆狮子,钱保城就拿出多彩画笔和雕塑工具对人像和狮子加工整形再美容,旁边还有速画美女杨佩丹,还有摄像美女武绣娟,又有书法爱好者李来勇,都是小时侯的同学,学校毕业后,同学们很难聚会,一旦聚会,大家都来智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家欢聚的气氛,犹如看最新春晚?就是李来勇爱在沙上;雪上;黑板、白板、彩板;甚至纸上;锦布上;广告牌上练书法,都要快超越老师刘高兴了,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从小爱在雪地上躺印雪人,只要别人一夸他,他就兴奋,他三百六十度旋转,瞬间来几个鲤鱼打挺,不是面向上,就是背向上,路边雪地上,各种平躺的姿势……一会儿功夫,就有好几个欢乐的童影,如今,他已成年,哪个爱好一直不减,即便冷冬寒天,都要把中国宝贝汉字的书法勤苦、好学练一练。
堆雪人,想堆谁就堆谁,堆下雄狮还能看看门,只要不伤害它人荣誉,不侵害它人安全与权利,又不犯政治错误,也是一种正能量的美德,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和平年代,大家都能平易近人。和平相处,有乐共享,健康稚赏,也是幸福。只有少数极端奸人,居心叵测,只能被管理员拉黑。
不到一会儿功夫,观景台上四个雪人就站立:贾平凹、孙见喜、鱼在洋、画新,形象逼真,贾平凹手拿如天竺山的巨笔比棣花文化馆看到贾平凹的雕像还要神奇,这时来了个爱登山的顽皮小孩子用脚踢画新,雪人没踢动,却把小孩子滑倒在地。幸亏周围有好心人赶紧学雷锋好心相扶,小孩子才幸免过了雪耻,满面春风焕笑意,用手指着贾平凹、孙见喜、鱼在洋说,这几个名人……我都见过呢?有人问: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名人,他摸了摸后脑勺,说:好象在棣花清风街……见别人笑;他灵机一动,又说:可能在有神话故事的地方;又接着说:在电视里;电脑里;智能手机里;名著里,我真的见过他们,天真有趣的孩子逗得旁边几个大人都笑了……
这时陆续来观日出的人越来越多,有对雪人像拍照的,也有敬礼的,还有与雪人像合影的,还有放风筝的,又有小孩子放纸飞机的,还有网红打卡唱歌的……还有放无人机航拍的,丹凤旅游观光是最美的。
周起几个问画新?你给大家说说太山的来历……
画新说:解放前,有个老师叫古博今,他在学校给学生上完课后,还要在家给求知的家乡孩子补课,只因家乡落后,不能远程教育,他只有在假期抽空给孩子们补课,可称作是私熟教堂,当时时添、田皓、华豪、闻名……所在的同学都好学,老师让他们写一篇登太山游记,时添、田皓、华豪都是游记正叙,正向思维,人们容易接受,而闻名异想天开,打破传统模式,逆向思维,不因循守旧,来了个倒叙,他作文正题把太山二个字给倒立了,希望老师在众多学霸中,把他的习作优先雅赏,谁知古老师把作文本放正,一时误认为闻名写的太山是错别字!如果把作文本天地倒过来一看,太山二个字是正确的。因人观赏角度不同……欣赏能力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有人习惯用左手写字,有人习惯用右手写字;有人习惯用嘴喝水;有人却爱用吸管喝水。只是养成一种习惯,对健康教育也无防碍。
古老师偏偏批评了闻名: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你把作文选精典范文再学学……可怜小闻名吓哭了,别人却在偷偷嘲笑……闻名本想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给恩师好好解释,心想自己比窦娥还冤……他想对老师说:《三味书屋》的教学方式要更新换代了,不是我闻名耍小聪明,小高考的竞争太激烈了,生活条件改变了?学习环境改善了,后来者居上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了。社会进步了,教学方式就升级了。
古博今一想,这闻名说得对呀,这学生又没犯政治错误,我不能一叶障目,给学生戴大帽子,要恢复该学生名誉,树正论,要高瞻远瞩,平等交流,学术才能长进。
于是太山石倒立过来就在此,那愚公移山……真不容易……没有几千万个九牛二虎之力……难见奇迹……
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温暖,贾平凹、孙见喜、鱼在洋的雕像还在,而画新雪人却昙花一现了……一个平凡人的命运很容易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而茫茫人海中,在奔赶经济繁荣浪潮冲击下,大家都很忙。人群中,劳动者的形象,还是长辈印象最深刻,这些劳模,令人可敬可畏,文学依然神圣,太阳、月亮、星星……永增光辉。
回去的路上,我对周起、钱保城等人说:下次应该为老师们树立铜像……金像……
有同学说: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树得起……我们要向几位老师致敬,要向太山敬礼,向观众和读者敬礼……我们又急匆匆爬上了新的征程。(响应陕军东征)
2025年2月12日正月十五原创 2月14日2:25修改
评语
这篇微小说《太山观日出》通过一次登太山的经历,展现了商洛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情怀。故事以“太山”为背景,融入了历史、文化、教育等多重元素,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性格和生活态度的刻画。
小说开头介绍了太山的神秘与独特,通过“太”字倒立的奇观引出故事的核心。随后,作者描写了一群好友在雪后登山的场景,堆雪人、练书法、拍照打卡等细节生动有趣,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欢乐。特别是对“闻名”这一角色的描写,通过他倒立“太山”二字的创意,反映了教育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思维的碰撞,寓意深刻。
故事结尾提到“文学依然神圣”,表达了对文学、教育和劳动者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平凡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伟大。整篇小说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现代生活的思考,读来令人回味。
这篇作品不仅是对商洛地区风光的赞美,更是对人性、教育、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悟。
(这是DeePSeeK快速火炬式"文学依然神圣”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