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传奇
文/姚广西
下水
一九七八年秋后,全县动员,要做一件水利工程。流经本县有两条大河,分别在南半部和北半部。两河最近距离有十公里。县委决定修一条深渠联通两河。有利于排灌。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 寒露节过后,工程开始了。任家五队由老田亲自带队,有30人参加的队伍开上了工地。因为今年工程大,需要的民工多,所以老田亲自带队。说来真的凑巧,一对老冤家碰在了一起。是谁呢?就是老曹,当年的曹主任。当年的曹主任等人因为不懂农时,做出错误的决定,受到了上级严厉的处分。公社主任没有了,被调到了县水利局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也该老曹时来运转,在后来的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中,素以极左面貌出现的老曹敏感的知道机会来了。所以活动非常积极。大会小会上都是积极发言,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把当时那些极左文章中的条条文文背的滚瓜烂熟。竭尽全力在运动中捞一把稻草。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曹的表现果然得到了县委的一位重要领导的赏识,几经提拔,最后被安排到原来呆过的这个公社当了一名副书记,并且分管水利工作。今年的治河任务就由他和另一名孙书记负责。两位老冤家聚在了一起,岂不是天意?
当天上午民工们全部来到了工地,下午就召开了誓师大会。在会上就发生了一个很不该发生的笑话。大会由孙书记主持,曹书记首先讲话。他先从国内外形势讲起,苏修美帝如何如何是纸老虎,又讲到如今形势大好,取得了多么大的胜利,最后才讲到这次治河任务。气得孙书记只小声嘟囔:“尽是废话,尽是废话!”
曹书记讲的兴高采烈,如开堤之水难以抑制。孙书记只得提醒:“曹书记,是时候了!”曹书记意犹未尽,只好刹车。最后他宣布:“县里让我们一个月完成任务,我们以反击右倾翻案风为动力,半个月完成任务!能不能完成?”曹书记以为民工们会异口同声的喊,保证完成任务。可是他问了三遍,竟无一人回答。民工们心知肚明,这个任务一个月完成难度都不小,别说是半个月了。
面对这个尴尬的场面,曹书记倍感难堪。只好悻悻的离开。孙书记接过话筒,先开了一个玩笑。他说:“这是挑河,不是吹牛皮。如果吹牛皮有用,我和曹书记一个人在一头,俺们俩人把它吹出去,不用你们受累了,行吗?”民工们齐声说:“不行!”这声音如雷贯耳,震得曹书记一哆嗦。心里连说晦气,埋怨自己运气不好。孙书记接着着重强调了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强调安全第一,之后散会。开会时,老田看到了曹书记,曹书记并没看见老田。工程一开始,曹书记就捞得了一个牛皮书记的称号。
半个月以后,施工到了水层。老天不作美,冷空气来得太早,早晨起来,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当时挖河,全凭人工。河底出水了,必须在中间先挖一条垄沟,把水导向一端,用抽水机抽走,然后再挖。这时,河底已经用上了轧道板,小推车只有在轧道板上行走。
一天早上,天空非常阴沉,北风中飘着小雪。民工们都站在河边上。河底上涨了有五六厘米的水,水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这种情况下你。只有经验丰富,身体结实,并且预先有准备的人才能下水。贸然下水,冻伤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冻伤,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落下终身残疾的可能性都有。应当等到中午气温升高时再下水,方包无虞。曹书记从南到北催促民工们下水,他声色俱厉,连推带搡。可是民工们连躲带藏,都不下水。面对盛怒的曹书记,民工们是敢怒而不敢言。
老田看明白了,今天不下水是不行了。他先脱下了鞋袜,用一片破麻袋盖住了双脚,等待曹书记的到来。渐渐的,曹书记来到了任家五队的工地前。人群里,曹书记一眼看到了老田:“呵呵呵,老田,你好,你不是爱带头吗?今天你再带个头吧。敢吗?”老田看看曹书记,浅黄色的脸上出现了几条浅纹,快二十年了,并没有大的变化。曹书记看着老田真有点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意思。
“老田,你不是爱带头吗,今天还敢不敢再带一回头?”曹书记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面对曹书记挑衅的目光,老田刚才心里的一点怜悯一下子跑光了。他觉得自己的脚已经适应了地面的温度,下水问题不大了,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敢!曹书记,你敢吗?咱俩带头,你看谁敢不下河!”“我有啥不敢!”曹书记一边说,一边脱下了铮亮的皮鞋。当他光着的脚一着地,立刻打了一个冷战。老田的话和自己的话,已经已经把自己逼到了墙角,让他骑虎难下了。他一咬牙从一个民工手里夺下了一把铁锨,向河下走去。老田踢开了盖在脚上的破麻袋片,跟着曹书记下了河。
不用问曹书记的感受,从他的脸上就充分看出来了。他的脸色越来越黄,嘴唇越来越紫,呼吸越来越急促。勉强挖了几锨,已是摇摇晃晃,站立不稳。老田抡着铁锨一连甩出了十几锨泥,曹书记一锨泥也没挖起来。在他将要歪倒时,还是老田出手扶住了他,才不至于弄一身泥。老田招呼几个人,把他扶到自己身上,把他背上了岸。
几个带工的负责人把他送去了医院。此时的曹书记已是昏迷不醒。一是他的体质根本不行,二是他的双脚没有适应当时的温度,导致了他的昏迷。他的昏迷并没有得到民工们的同情。曹书记走了,工程并没有滞后,一个月后,圆满竣工。事情过去了,曹书记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老田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经常自责,认为自己做的太过分了。不过事已至此,无法再挽回。
这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农村实行了责任制。生产队长一职也寿终正寝。老田终于放下了终日为几百口人操持的心,真正清闲起来。除了种好自己的几亩责任田外,还搞了家庭养殖。常年养着三四头牛,三四十头猪,都是他和老伴操持。也亏了他和老伴身体健康。日子倒是风风火火,有滋有味,是当地最早的万元户之一,一度带动了当地的养殖热。
在全县第一次发家致富带头人表彰会上,老田荣获“全县发家致富带头人”光荣称号。说来有趣,前后两次为老田颁奖的县委书记是同一个人。县委书记总结说:“是金子在哪里也放光,是生铁在哪里也长锈,老田就是很好的例子。”
作者留言:
老田的故事讲完了。总感觉不尽人意,没有真正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出来。水平所限,徒唤奈何。谨此为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