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S 不识毛泽东 乱改《长征》天下疯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都是与时俱进的。比如文言文,比如繁体字。相比起来,格律诗词是滞后的。如果不往前走还是抱残守缺、孤芳自赏,那路子是不是就会越走越窄? 这是我从Deepsee改老人家的七律《长征》,引起的一点思考。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吧。

大家都知道格律诗的规矩多,比如不仅字数行数要合规,平仄押韵要合规,对仗要合规,还不能有重字,等等。初学者往往为这些“镣铐”所束缚,感到难以驾驭。而诗界的环境也不宽松,视规则为禁脔,不许越雷池一步。(更有甚者,还要加上一道“平水韵的精神枷锁”,以古非今,重古鄙今。以现代语音早已不用的平水韵,为格律正宗,别的什么“新韵”“通韵”均列入另册,要像犹太人在纳粹手下要带上特别标志。呵呵。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以后再说)。
人们会问:有没有例外呢?有!毛泽东的诗词有例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把老人家的《七律.长征》发给DeepSeek进行格律诗检测。大概15秒以后,他校正的结果来了,还详细说明了理由:
《七律·长征》
红军岂惧远征难,
万水群峰视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浪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最喜岷山千里雪,
雄师过后尽开颜。
赏析:这首作品在保持原诗豪迈气势的基础上,对个别字词进行了调整,使其更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并避免了重字。如“不怕”改为“岂惧”,更显红军英勇无畏;“只等闲”改为“视等闲”,使表达更为准确;“更喜”改为“最喜”,增强了喜悦的程度;“三军”改为“雄师”,避免了与“千里雪”中的“千”字重复;“千山”改为“群峰”,避免了与“千里雪”中的“千”字重复。这些改动既保留了原诗的精髓,又提升了其艺术表现力。
他承认,原诗气势磅礴。但是他的改动更为准确,既增强了程度,还提升了艺术感染力!瞧瞧这口气,怎么了得?这不是逼疯天下读诗人吗?
要知道多少年前我就读熟了老人家的原诗,一直以为这是七律的圣品,其供人瞻仰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这个不近人情的DS,居然如此大不敬啊!然而,就事论事,就诗论诗,“他”说的不无道理啊!“不怕”改为“岂惧”,更显红军英勇无畏;“只等闲”改为“视等闲”,使表达更为准确;“更喜”改为“最喜”,增强了喜悦的程度;“千山”改为“群峰”,避免了重复。道理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但味道也真的不一样了啊!我还是欣赏老人家的“违规”原诗。
我于是知道了,要求最严格的格律诗,也是可以变通变化的。其实,现时代,什么都应该与时俱进。格律诗也不应该例外,那些“规矩”不要只对伟人网开一面,而应顺应大势慎重修缮,以促进这支民族文化奇葩越开越艳。否则她就只能圈子越来越小,受众越来越少,影响越来越弱。最后只能是沦为在一个小范围里留给一些醉心于此的人孤芳自赏还自鸣得意的古董。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弄巧成拙欲显反诬,那不是对老祖宗的犯罪吗?

个人陋见,姑妄言之。
草于金陵灵山 苏园
202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