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道俊简介

陈道俊
陈道俊,网名追风,男,生于1954年4月,六汪镇丰台村人。山东省诗词协会会员,青岛诗词协会会员,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在众多网络平台及报刊发表诗歌200余首,散文、故事、民间传说80余篇。
被遗忘的月亮
陈道俊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似乎忘记了月亮,关于月亮的话题早已在霓虹灯下失去了光芒。
记的小时候吃过晚饭就会抬头看看天空,算着月升月落的日子和时间。月亮当空的夜晚,月光下的村庄,宁静而祥和,银白色的月光洒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给山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大人们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张家长李家短,谈风调雨顺,盼五谷丰登,最开心的是孩子们,他们在落满月光的大街小巷追逐着,打闹着,时不时会有几声犬吠添几份乐趣。

村口的小河,月光映照,波光粼粼。小桥之上,偶尔有几只小虫子爬过,发出细微的声响。
归村的小路上,没有了白天的繁忙,只有月光和影子相伴。偶尔有几个晚归的人们,踏着月光,斜着影子,那脚步声在夜色中远远的传递给等待的家人。

土黄色的泥墙屋,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古朴而温暖。窗户里透出的昏黄灯光,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偶尔,从哪家窗户里传出几声孩子的哭笑声和大人轻声哄孩入睡的声音,那是村庄夜晚最动听的乐章。
在村子的最高处,一棵老槐树静静地立在那里,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树下的青石板上,时常会有年轻的恋人,在轻声细语,享受着宁静而浪漫的夜晚。

如今的山村,夕阳的余辉未尽,大街小巷的路灯就亮了。街巷多了些辉煌,反而少了些吵闹,没有孩子的顽皮,家狗都懒的叫唤。更没有人关注月升月落了。邻居哪声"大嫚她娘,吃了饭快出吧,今后晌的月亮真好。"早以成了最温馨的乡音记忆。
灯光下一堆一簇的邻居,都是年过半百的苍桑老人,他们的话题,再也不光只是张家长李家短了,更多的话语中,虽然多了些金钱的铜臭味道,但是人人脸上都多了些幸福的笑容。那一道道古铜色的皱纹都油光发亮。
小山村的宁静、美丽、和谐,它不仅是生活的家园,更是心灵的港湾。在夜晚,无论是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还是在外漂泊的游子,都能在夜晚找到一份宁静和慰藉。
虽然我们享受着时代的红利,在没有黑暗的夜晚,还是应该抬头看看月亮,月光之下有我们童年的时光,有一路走来的影子。
作品的艺术特色
情感表达真挚深沉-作品源自生活经历与内心感悟,《被遗忘的月亮》中对山村变迁的感慨,对往昔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真挚动人,能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文字简洁平实,不刻意雕琢,以质朴语言传递深刻情感与思想,让读者在简单文字中感受生活本真,如描绘乡村场景和人物时,用朴素文字勾勒出鲜活画面。

意象选取丰富多样-善于运用自然、生活中的意象营造意境,传达情感与思想。如以月亮象征乡村宁静美好,以路灯暗示现代生活变化,丰富内涵。
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对比手法,在《被遗忘的月亮》中,将过去山村月光下的热闹与如今路灯亮起后人们对月亮的忽视对比,突出乡村生活变化,引发读者思考。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细节描写增强作品真实感与感染力,如描写乡村夜晚大人们的谈笑、孩子们的嬉戏,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