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情(之一)
年味
杨自坤
年就这样过去了…。
可是过年期间我的故乡薛庄一村、传来的三大喜讯至今仍萦绕在我的心头…犹如一股清澈的山泉、滋润了久居外乡游子的心田…甘甜无比、年味浓浓、回味无穷…。
《二等功臣》
现役军人王祥宜,再次荣立二等功!部队首长和郯城县军人事务局、地方政府的领导一行来到村里:隆重地为功臣一家披绶带、送立功喜报、奖金、《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围观、热闹非凡、增加了过年的气氛…!
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五十多年前,我在部队荣立三等功;过年时有探家的战友把我的《立功喜报》送回家,无声无息、没人当回事…。
回顾多少年来的军民关系是多么令人堪忧…。
1998年部队领导和战士们、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参加抗洪救灾、几天几夜不睡觉,疲惫不堪、体力精力严重透支…李向群等26位战士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看到一个报道:战士们周身泥巴、困累不支和衣而卧在泥泞里…这时来了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声呦呵着:你们当兵的!不要睡了…还不赶快起来把我们跳舞的场地给清理一下…唉!他们可都是孩子啊…你们于心何忍?!而你们的孩子正在读书和享受父母的呵护啊!
以至于几年前,部队战士探家不敢穿军装,怕被说“穷当兵的…”在社会上被人歧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懂得对军人的尊重和感恩,既是可耻的也是可悲的,也是注定要亡国的!难保乌克兰和加沙的命运不会在中国重演!
自从国家成立了军人事务局,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改观…。
“英雄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吧?!
《博士》
杨俊杰《懂事的孩子》完成了多年的寒窗苦读,年前拿到了《博士毕业证书》…全家欢欣鼓舞,整个家族也喜气洋洋…可谓光宗耀祖!
杨家理事会会长杨忠波召集族人商量,应该给予奖励和宣扬!以此为契机为家族的莘莘学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带头捐款族人纷纷响应…带领一群人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地来到杨俊杰博士的家里。
从上述两个光辉的事例完美诠释了:以身许国、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即“国有宝忠臣良将…”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把一腔热血献给了国家的核事业…临终前仍念念不忘:“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家国情怀溢于言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啊!
年味
大年初一,杨忠波会长带领一群孩子们,到各家各户给长辈们拜年…改变了往年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独来独往拜年的局面…昭示着现在家族有了凝聚力、新面貌…。
由此我想起了儿时过年的情景,很有仪式感…。
农村的年味从立冬就开始了:深秋庄稼收成完毕后,家家把一小捆棉花柴,用一根长长的竿子高高举起,或者爬到椿树上挂在枝头晾晒;再准备好一个老树墩放在太阳底下…这就是过年的前奏和序曲。
我和弟弟每天都会看上几眼棉花柴…与其说盼过年,不如说是盼着过年吃饺子,那是多么诱人的味道啊!因为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即使是饺子也是素馅的即白菜、萝卜、豆腐、粉条;只有年初三能吃上一顿肉馅的饺子,所以有句口头禅:穷人吃顿面,三天不离水缸沿…撑得喝凉水。
提起此事令人无比心酸…我经常给我的孩子们讲:我的童年时期一年到头吃不到十顿面食、半斤肉…;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都很苦:有段时间吃集体食堂也叫“无粮食堂”就是没有粮食。都是瓜叶、地瓜、糠(花生壳、地瓜秧粉碎)、胡萝卜…即人们形容生活苦的成语“吃糠咽菜”;1970年我十八周岁当兵时,体重才42公斤,身高155公分,那是入伍体检标准的最低杠!与其说当兵保卫祖国、不如说是为了吃口饱饭能活下去。
那个时候,生产队土地贫瘠产量低,一人分不到五十斤麦子,即使这点麦子还要卖掉换取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还要留着礼尚往来:有生孩子的送去十斤麦子,那是当时最好的礼物。因为产妇一个月吃不了几顿面,饿得皮包骨头、没有多少奶水…孩子饿得哭啼不休:所以哺育期的婴儿能喝上面糊糊作为辅食,那就是最好的营养品。
很多婴幼儿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那个时候新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啊!已经体会不到挨饿的滋味了。因为国家改革开放,分田到户…能吃饱饭了。
四十多年前,临沭县城开了一家水饺店,起了个店名叫(天天过年)水饺店:可见人们对过年的向往即吃水饺。
为什么现在年味淡了?因为无论城市和乡村、平时家家户户天天像过年:大米白面、鸡鱼肉蛋…不断!尤其是超市里各种琳琅满目的美食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各种饭店、小吃店,三步一家、五步一店。
如果家中包了水饺,孩子们不屑一顾;因为比水饺好吃的美食多的是…什么牛排汉堡肯德基,炸串烤鱼小笼包…。
在农村到了腊月就是年。腊月十五后,就开始逢年集了:五颜六色的过门钱儿,寓意祥和的对联,空气中弥漫着燃放烟花爆竹的火药味了,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赶集的人们熙熙攘攘、比肩叠迹、络绎不绝…购买各种年货…当然赶闲集的多因为人们口袋里没有钱。
腊月二十三、四,大人们虔诚地准备糖瓜、点心、烧纸祭拜灶王爷即辞灶。请灶王爷上天述职时,美言几句即: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难怪请客送礼屡禁不绝,天上人间都一样)
家家户户忙着生豆芽、做豆腐、炸丸子、洗衣服、走亲送礼…忙个不停即忙年。
除夕的下午把从集上买来的春联贴在门上,随风飘舞的过门钱儿格外醒目;再找根棍子拦在大门口,不要叫家里的金马驹子跑了,美好的寓意多多;晚上把棉花柴从树上取下来,放在火盆里点燃,再把老树墩放在上面…直到初一仍烟火不断、烟雾缭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享受着一年一度的最美好的时刻。那时没有什么娱乐节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是温馨幸福即年味。
激动的心情一夜难眠…。
子夜的鞭炮陆续响起了…即发纸敬天了,看看谁发的早寓意早发、早发财的意思…。家家户户包好了饺子,点燃火纸迎接灶王爷回来履职。虔诚地给老天爷磕头…保佑全家人一年平安幸福。
而后给家里爷爷奶奶磕头拜年…这个时候,长辈们就会给每个小孩一毛钱的磕头钱;如果实在没有多少钱、给几分也行…攥在手心里如获至宝、高兴无比;比较富裕的家庭除夕晚上爷爷奶奶会给压岁钱。这是除了吃饺子外,另一个年味的标志。
那时人们都是在生产队里劳动、没有打工的。年底按挣的公分分红,扣下分配的粮食,剩下发钱,多劳多得。分的钱掌握在家长即爷爷奶奶手里,他们掌握一家人的财权、开支…所以儿子、女儿、儿媳等晚辈要听话、讨好他们…。
为什么现在孩子们对拜年时长辈们给磕头钱没有兴趣了?因为爷爷奶奶没有他们父母给的钱多,有些七大姑八大姨纷纷给压岁钱…每个孩子都收几百、上千、甚至过万…那些有权有势家庭的孩子、压岁钱收的更多,这也是行贿受贿的好机会。
爷爷奶奶们(没有退休金的)花钱还要低三下四伸手向儿女们要呢…所以现在很多老人为了生活、为了尊严、为了礼尚往来、为了帮助儿女还房贷车贷…还要出来打工…孙辈们能对你尊重吗?即使磕头拜年那也不过是应付而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虔诚和敬重…;而后各人玩手机,他(她)们才不搭理你、听你唠叨呢?如果你再喋喋不休,他(她)们马上走人!
所以老人们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唠叨、不要老眼光看新问题…要与时俱进。
接着晚辈们集合在一起、去各家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会热情地拿出一些好吃的东西招待…大人们必定饮酒,孩子们吃糖…个个喜气洋洋,见面都说吉利话。即使平时有什么纠纷的,只要到家里拜年,一切矛盾都化解了。
现在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压力山大、也很不容易啊!有个段子说的很真实: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学习特别好的,初二就走了,连老丈人家都去不了,到一线城市还房贷了;学习稍微差一点的,初三就走了,去二线城市还房贷了;学习一般的,初四就走了,去三线城市还房贷去了…。
看!春运大潮涌动的洪流啊,那是另外一种年味…因为家乡有翘首以盼的爹娘…。
2025年元宵节
参考资料
《懂事的孩子》海外头条24—10—25
《母爱》海外头条24—07—30
《灵性的小黄猫》海外头条24—06—05
《我当兵的故事》海外头条24—05—31
《卖春联》海外头条24—05—26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沂市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冬,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