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丁再献泉城春雨楹联
天 琮
二月二的热闹余温尚存,我们便迎来了二月初三这个特别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天气仿佛上演了一场奇妙的变奏曲,给泉城带来了别样的景致。先是一场春雨悄然而至,细密的雨丝如同轻柔的纱幕,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泉城的每一寸土地上。紧接着,天气发生了奇妙的转变,下午时分,天空中竟飘起了鹅毛大雪。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就将大地装点得银装素裹,整个泉城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这先雨后雪的奇妙景象,无疑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春雨带来了喜雪,更为这个日子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惊喜。
就在这样独特的氛围中,著名文化学者丁再献先生创作的一副楹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文化的光辉。“泉城一夜春风至,大地三更喜雨来”,短短十四字,集自骨刻文,却营造出一幅美妙且富有深意的画卷。

上联“泉城一夜春风至”,“泉城”明确地点出了地域特色,济南这座充满魅力的泉水之城,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夜”二字,赋予了时间一种灵动的跳跃感,让人感觉仿佛在眨眼之间,春风就已经轻拂过泉城的大街小巷。“春风至”,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春天的大门,带来了温暖与生机。此刻,我们仿佛能看到泉城的柳树在春风的轻抚下,吐出嫩绿的新芽,柔软的枝条随风摇曳;路边的花朵也在春风的召唤下,含苞待放,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整个泉城都沉浸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之中,而这一切,也为下联“喜雨”的到来埋下了诗意的伏笔。
下联“大地三更喜雨来”,“大地”承接上联的“泉城”,将视野从城市拓展到广袤无垠的大地。“三更”精准地点明了时间,在那个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刻,一场喜雨不期而至。“喜雨”一词,蕴含着人们对这场及时雨深深的喜爱与殷切的期盼。春雨贵如油,它如同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滋润着干涸的大地,唤醒了沉睡在泥土中的万物。在三更的静谧夜色里,雨滴轻轻落下,滴答滴答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轻柔乐章,诉说着生命复苏的故事。这场喜雨,对于大地而言,是孕育希望的前奏,预示着新一年的丰收与繁荣。

值得着重提及的是,这副楹联集自骨刻文。骨刻文作为中国早期的文字形式,承载着古老华夏文明的智慧密码。丁再献先生凭借其深厚的文化造诣和对传统文化的敏锐洞察力,巧妙地选取骨刻文中的文字,精心组合成这副描绘春雨的楹联。这一创作不仅充分展现了他扎实的文化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更是一种极具创意的对骨刻文的传承与发扬。通过将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的生活情境完美融合,让骨刻文在新时代绽放出全新的光彩,使人们在欣赏这副楹联的美妙意境之时,也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二月初三,泉城经历了先雨后雪的奇妙天气变化。而就在雨转雪之前,丁再献先生撰写出了这副楹联,就像一首优美的诗篇,与这独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它不仅仅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佳作,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的生动典范。它让我们在尽情感受春雨喜雪带来的喜悦与感动之时,也深深领略到了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无穷魅力,激励着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写于2025年3月2日/乙巳二月初三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北京华夏中庭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