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喜欢凑热闹的人。
电影《哪吒2》票房冲上134亿的时候,也冲破了我的心理底线,这个热闹必须凑一凑了,这个充满魔性的娃儿,到底“魔力”何在?
观影之前,线上线下一片赞许叫好声中,也偶有微词说“哪吒形象被刻画得那么丑”,一言既出,立即被排山倒海般的讨伐声碾压齑粉一片,瞬间灰飞烟灭,消匿于无形。

说句公道话,连哪吒本尊也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嘛。在太乙师父用藕粉重塑他肉身的时候,他也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雕刻,无奈美学功底不到家,雕出的作品连他自己也不满意,只好作罢。
然而,影片中的哪吒也有形象俊美的时候,那就是在与敖丙合体后,端庄清秀、温文尔雅的哪吒,符合大众审美的哪吒,行为举止中规中矩的哪吒。若化作当下,就是一个品学兼优,阳光好少年的形象代表。

人生是一场修行,从呱呱坠地的黄口小儿直到白发千丈的耄耋暮年。人的一生,无时不在斗争(或者说抗争),与命运斗,与规则斗,与不公斗。有的场面恢宏,壮怀激烈;有的波澜不惊,轻舟徐行。显然,哪吒属于前者,勇敢喊出:“去你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而多数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谆谆教诲下,早已自愿放下火尖枪,跳下风火轮,每天背上书包,坐上校车,蜕变为循规蹈矩“家校共育”的好少年。童话动漫里发生的逆天反叛,心魔而已。

《哪吒2》讲的是魔、妖、仙的故事,用的却是人间的处世逻辑,讲的是浅显通俗的“人话”。升仙居然要考试,入仙界居然要“绿卡”,进玉虚宫居然要“刷脸”,不必对号入座,这就是硬生生、冷冰冰的现实世界。

走出影院,百感交集。品味人生,谁无心魔?
遥想懵懂少年时,生活在豫西山区洛水之阳乡风淳朴的小村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知道外面世界之大,社会之复杂,江湖之险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一日随爹娘走进城里,眼前人流熙攘,闹市喧哗,真是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怯怯地拽着爹娘的衣角不敢松手,生怕一丢手会瞬间卷入洪流,不知冲向何处。恰几位城中少年放学,在街面上疯跑追逐。看他们如此狂放自由,不由心生羡慕,痴痴地站在原地,目光追随他们而去。哪曾想,竟然挡了后面狂追而来一帮孩子的道儿,我被撞了个嘴啃泥不说,那帮孩子还当着爹娘的面儿,狠狠地踹我几脚,恶狠狠丢下一句“乡巴佬!”,飞奔而去。留下猝不及防的爹娘,安抚嚎啕大哭的我。哭有何用?心魔陡生:如若有哪吒那般本事,我定追过去,一个个将他们踢进洛河,让他们尝尝“乡巴佬”的厉害!
上了中学,读中国历史,小小少年热血上涌。晚清政府无能,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西方列强欺凌。我若有哪吒的混天绫、乾坤圈和火尖枪,穿越回去,定杀“洋毛子”们个片甲不留。
后来,参军入伍海军南海舰队,感觉自己报效祖国的抱负就要实现了。可是,面对南海波诡云谲的形势,西方军机军舰抵近领海线的侦察骚扰,我军的克制忍让已到了底线……我又灵魂出窍,梦想国家强大的那一天终将到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而今,人到中年,曾经沧海,经过层层打磨,棱角早已不见,心中魔兽也早已萎靡气短,躲藏进心底最隐秘的角落。朝九晚五的日子,过得如复制粘贴般波澜不惊。
一部《哪吒2》又勾起了血性少年的尘封过往,不由心生感慨:莫笑当年荒唐事,人不轻狂枉少年!
若您家有“哪吒”,请像李靖和殷夫人一样,用爱包容吧!

作者简介:余旭红,河南省洛阳市洛宁溪村人。原驻香港部队海军新闻发言人,军旅作家、记者。曾担任军事记者20多年,海军作协,海军摄影协会,广东省作协,广东散文诗协会会员,发表作品近百万字。现在广州市交通系统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