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溪流》(摘录7)
——电棒儿
作者:翟 友
主播:阿伏七月

1960年到1962年那三年,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时钱很毛,也叫通货膨胀。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很高,轻工业品的价格却相对较低。到了年底,生产队结算了,给社员户分红,劳动力少的户也能分到千儿八百的,我家的情况当属此列。分红多的户,可以分得两三千块钱。
家里有了钱以后,父亲看到有的人家买了电棒儿(手电筒),就也给家里买了一个。我们姐弟几个高兴极了,大黑夜有点事儿,黑咕隆咚的走个道儿,可以拿它照亮了。最乐呵的是我,心里想,今后逢到大年夜时,就拿着它串门绕大街,不用提着那个破旧纸灯笼了。
那一两天里,我就一会儿不闲地玩电棒儿。手指头在电门那儿,按一下,松一下。电棒儿也就亮一下黑一下,觉得忒有意思。到了漆黑的夜里,我到院子里,打开电棒儿往天上一照,只见一道眨眼的光柱,直直的往天上刺去。走到街上,打开电棒儿,往东一照,照到庄东头。往西一照,照到庄西头,我心里真是又兴奋,又新奇。
到了第三天的傍晚,我拿着电棒儿到街上去玩儿,按下电门,照着亮在街上走来走去。等到回到家里时,想关掉亮光,却怎么也关不掉,我急得直跺脚。母亲看我着急的样子,想了想说,对门你陆然二哥不是早就有电棒儿吗?你拿着去问问他吧!
陆然二哥有点儿文化,是生产大队的会计。在好多事情上,他比一般的社员都要明白。到了他家,我把关不灭电棒儿的情况向他说了。他微笑着对我说,电棒儿,学名叫手电筒。他用手指按着开关,比划着一点儿一点儿的告诉我:按着往上一推,就亮了。再按着往下一拉,就关了。他让我试着开关了几下,我终于会用了,就高兴地笑了。
从此以后,我知道了电棒儿叫手电筒,也学会了如何开关使用。小小的手电筒上,镌刻了我从小学习知识、徐徐成长的印记。这些点滴的记忆,至今仍存留在我的脑子里。
作者:翟 友,微信名:闲云野鹤。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退休。曾任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山海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秦皇岛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主播:刘伏兰,网名:阿伏七月,中铁山桥集团中心试验室退休。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秦皇岛朗诵艺术团成员,河北海内外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现秦皇岛朗诵协会会员。经常参加省,市组织的大型朗诵活动。热爱朗诵,愿用最好的声音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