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早晨,置身山半腰老李家屋前坪地,举目四望,很有高台凭栏之感。晨曦薄雾,山峦黛青,叠嶂苍莽,逶迤朦胧。居高临下,屋墈下的水库如山涧嵌玉,围着水位下降后裸露出的土黄镶边,被树木葱茏的群山怀抱。碧绿清澈,倒影澜栅。山风吹过,水面皱纹,玉影婆娑,荡漾其间,倏即又身姿舒展,洁亮如镜。对面山腰公路玉带藏匿,在满山的枝繁叶荗里虚幻飘渺、若隐若现。云淡风轻中,水库的早晨深邃而禅静。
许是初秋,带着些许凉意的风轻拂抚脸,丝丝微凉,醒昏扬浊,气爽神清中给人难以言状的惬意舒适。受此渲染,气静神闲,恍惚出三界,脱五行,无染尘俗。直到天空敞亮,朝霞微露,老李家屋右角升起炊烟袅袅,地坪上响起小孩欢呼雀跃的笑声和女人轻呼小叫的呵斥声,生命的炽热气息在树的绿色和山的巍峨交织的世界回荡,思绪才醒过神儿地回到人间烟火。
想起咋天午后到达的情形。
因为慕名,也因为喜爱山的沉静壮美,水的灵秀清欢,我们一群人驾车百多公里,来到绵绵群山中这个原本名叫大利村、后因水库建设而被撤销变为库区的地方露营。也许是巧合,或是冥冥之中的上苍天意,老李家前墈下的水库、仿佛灵性似地恰到好处下降水位,坦露出一块宛若水库肩部的平地,我们就选定在水库的肩上露营。
一阵手舞足蹈的吆喝呼喊,老李开着他那条装了柴油小动力的木船横过水库来接我们。六十年龄左右的老李,略显清瘦,个头中等。初见时,竞没一点山里人见着外来生人的拘谨,反而是一脸风平浪静的自来熟,想必老李对我们此类露营客是习以为常。
就这样缘分认识了老李。
察看清理好早已干如草地的露营点地貌地形,规划布置各自位置,搭好帐蓬后,夕阳身斜,黄昏临近,晚饭尚在准备,我们在老李的好客招呼下,散坐地坪,在初暮的光与色里与老李聊天家常。
聊天里,得知老李是祖祖辈辈的本地人,像知道自己一样熟悉脚下土地的前世今生。山涧溪流、沟壑峭壁、飞禽走兽、自然风景、风俗奇闻等,讲述起来,如数家珍,引人入胜。
老李熟络的介绍,神情自若的形态,不知何由?莫名钩起我们下意识的猜想,这个地坪,在我们之前,这类聊天场景,曾经有过多少?老李都能记得起来吗?这个看似有些故意玩笑的小插曲,竟真引发了老李略带尴尬的笑。
笑过后的老李继续告诉我们,这里先前不是现在模样,没有水库,只有山和涧水溪流及其结集成的河流,也没有公路,只有山路崎岖,树木荆棘,地少山多。人如撒落在地的零星雨滴,稀疏散居在水边山墈,与外界几近隔绝,世代在刨山刨水中找生活,日子艰辛、贫穷、困苦、闭塞、落后。
但这里的土地却有着不朽的红色记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在此驻留。秋收起义、三月扑城、平江起义的革命者在这里养伤并躲避反动派的迫害,闭塞之地成为革命遭受挫折时的传播、宣传、发动劳苦大众的星火之地。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个本就人口不多的地方,不少家庭都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亲人,山中矗立的先烈墓碑上刻录着的600多个鲜活名字,记述着这块土地可歌可泣的功勋。
老李言语朴实、表意厚重的介绍,跨度时空,情景张力和时间脚步穿梭其间,起伏跳跃的内涵,翔实坚韧,经纬统一,清晰着饮水思源的因缘。渐深的暮色,泻泼在大山身上,千里如黛的巨椽重墨,了无杂色地坦露天地间。山寂静得针落回音,心跳的震荡彼此可闻,咚……咚……咚,恍若昔日大地硝烟的鼓声,急促苍劲、铿锵有力。言语中的岁月,在山与暮色的陪衬下,仿佛情景眼前。惊悚间,凛然四顾,蓦然发觉,霭霭群山的世界只见老李一家的亮光。
如梦初醒的茫然与亳不掩饰的疑问写在我们脸上,聚焦在我们的目光,老李静默感受,缓缓继续。
新中国的建立,山里人迎来新社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山区30万亩茂盛森林带来的树木奠定了林区的基础,但先天恶劣自然条件的禁锢,单一经济的脆弱,尽管国家在政策物质上悉心倾斜照顾,山区的生活改变仍然缓慢式微而艰难,如影伴随的困苦,难为着山区的人们。到了上世纪九零年代,始终念念不忘惦记着山区落后的党和政府,挤出财力开发山区丰沛水资源促发展,拦河立坝,建设水面近六千亩、一亿水量的径流水库发电,山里的黑夜有了不点洋油的光明,狭窄通外的土胚路有了改善,与外界联通的缝隙得到进一步的努力拓宽,但杯水的努力终未能根本改观先天的缺陷。
山外的多彩世界,羡慕着山里人的眼睛。国家的殚精竭虑,燃起山民的日夜企盼。
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本世纪初,国家发展的强劲活力催化着城镇化的日新月异,雨露阳光照遍山区。发展带来的需要赋予水库肩负起新的使命,华丽变身为山外城镇近70万居民饮用水供应基地,周边12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被确立为国家湿地公园,政府开发式搬迁发展方略雄心勃勃。保护水源环境和水库水质,解决山民生活及后代的教育和发展,惠及每一位深受自然条件折磨的山民。全方位的贴心关怀,山民整体迁出安置到几十公里外的镇子上,从此彻底挣脱大山的羁绊,山民变居民,老李一家当然也在其中。
昔人“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国人故土情结的根深蒂固是民族和文化的血脉,悠远而绵长,故土难舍自是情义之中。迁移到镇成了居民的老李,却一个人回溜回来了。老李的怪异举动,当时颇是令人莫名难解,传闻四下指向老李贪恋看护房子的那份微薄收入。原来我们现在聊天地坪的这栋房子并不是老李家的老屋,是当时建设水库后留下来用于看护水库的用房。老李当时以山里人的朴素“心眼”,主动争取看护房子的“差事”,挣点经济贴补家用。时过境迁,当初老李为何独自回留的秘密现在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老李难舍故土的情感不假,但国家的事必须支持,这样的道理老李懂。放下故土情不纠缠,老李的秘密来自看护房子的几年时间,那段看护房子的日子,与山外来的水库工作人员近距离的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山外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势信息通过工作人员的转播传达,都被有心的老李悉数认真聆听,日积月累,加上在镇上的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深受启发的老李,心思开窍,被撩拨出自己的“小九九”,上演出统一搬迁后独自回留那一幕就成了顺理成章。
把迁居镇上的家和妻儿安置好,没有留恋镇上繁华的老李,决绝地回到山里继续着自己的“差事”。因为有梦,甘心情愿地过着孤寂的两地生活。
地理距离的“孤寂”是路程,思想距离的可怕是惰性。思想有了能动性,距离的孤寂何愁?
国家的日新月异,新柏油公路通联着山里山外,时间善待有心人。几年的信念坚守,山外来客被山里的清新空气、涧流甘泉、山水风光吸引,由零星单个的到来,到几个、到成群结队,老李为他们提供早、中、晚餐服务。后来,露营背包客、周末山水有氧活动、自然味道新饮食、夏日避暑等的兴起,湿地公园的金字招牌,绿水青山的美景名声,如甘甜的水库之水流进千家万户,引来如鲫山水客。客人多了,老李的脑子也更“活络”了,家不知不觉间成了“山水民居休闲接待基地”。遵照水库环保标准,老李迎“风”有序地经营起“休闲经济”,养鸡、住宿、饮食、土鸡蛋、河鱼、山里蔬菜等服务和产品,在老李手里“百花齐放”。满足游客需求,收获经济效益,广结朋友资源。
大地与人类相伴同行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大地很近,绿色和泥土,植物的花香,土地的芬芳,天地自然,自在飞翔,当然,自然的任性不羁也局限着我们的自由。努力的冲破,沾沾自喜在钢筋混泥土的世界,疏远大地,自我禁囚,陌生了自然,生疏了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稀奇了,泥土少了滋润的湿度,心思的灵犀如注麻药,迟钝僵硬。反思,寻回鸟语花香的时光,绿水青山的身影,风姿绰约,婀娜如初,纵横的江河,星罗棋布的湖泊,百舸争流鱼竞游;万丈苍穹,海阔天空,山高路远任鸟飞。脚下的土地,始终是我们风雨兼程的源泉。
过去爬山涉水把山里产品送到山外换生活,现在看护着故土山水迎着山外人进到山里来游玩。过去山外打工为生活,现在家门迎客过生活。
山里山外,城乡一天。
“休闲经济”被老李驾轻就熟,旺季电话召唤住在镇上的老伴,甚至儿子儿媳进山帮忙,淡季老李一人从容打理,伺候鸡,伺候菜园,驶着机动小木船在水库支流布网兜鱼火焙成特产,闲时到镇上与家人团聚。忙起来的一家子,幸福在忙忙碌碌的其乐融融里流淌。老李在山里忙自己的,儿子媳妇在镇上做自己喜欢的,妻子在山里和镇上间惬意、滋润地来回辛苦着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原来是如此的简单。
时间久了,老李手机、微信上的客人多了,“与时俱进”的老李,又玩起“粉丝”资源,与客人建起微信、电话渠道,产品从山里到镇上,由儿子儿媳联线,物流联城乡,演绎起“简易版”“带货网红”。不经意中,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网红”的气质,过了一把追“星”瘾。
老李的聊天“泄露”着自己的“发家”历程,行云流水般的经历酣畅淋漓,真实、平凡、实在。虽说“小心思”的微疵有人不快,但白猫黑猫的道理令人心服。
“吃面啦”,不知谁的一声招呼,回想转回了现实。
进入厨房,映入眼眸的是搁着两口大铁锅、烟窗通房顶的农家柴火大灶,一个圆脸富态妇人在忙碌,那是老李进山来帮忙的妻子。灶沿和灶旁方桌上摆放着十几个白底描花的瓦瓷大碗,这熟悉的瓦碗和灶台所构成的一幕,一下与深藏脑海的记忆深度吻合,再看那红色的剁辣椒,酱紫色的酸菜,红色蛋黄为心、蛋白为边的圆饼煎鸡蛋,儿时家里只招待客人、不知要馋上多少个日日夜夜、甚至只有除夕才能吃上一碗的面,居然如此场景“大气”地在眼前摆了十几碗,惊诧了记忆,平常着现在。
如今的面,含着讲究,显摆丰盛,汤汁当魂,佐料是魄。面粉、米粉为本;干、湿、粗、细;猪油面、植物油面、肉汤面、骨汤面等分类;吃法热汤、干汤、凉拌;味道暴辣、柔辣、酸辣、三鲜、凉拌等。配料码子,荤素搭配,五颜六色,被生活的发展“进化”成了“满汉全席”。一碗面,硬生生地被琢磨成近乎一件“艺术品”,虽丰富了色香味,却在日月的习以为常里,少却了刻骨铭心。
吃着老李家的面,听着老李眉飞色舞地介绍面的制作传统,熟悉又亲切。利索的面条,根根分明;精致简洁的佐料,各自清晰;清纯的汤汁,清新味鲜;原汁原味的味道,纯正可口,酸辣得法。特别是那土法腌制的酸菜,色泽清亮,干湿其分,韧性有型,蓬勃自然,全没有市面面馆里用酸菜结陀成块的晦暗寡淡样,激发味蕾活力,勾引味蕾回忆,被时光早已遗忘在某个角落深处的场景又被味蕾时空穿越拉回眼前。老李家的面在光阴的流逝里守着烟火气的纯洁,在朴实的传承中不失本色。一碗面下来,我们吃着乡愁,想着故事,联着记忆,记住岁月。
时移事改,变迁改变着事物的性质和形态,底蕴含蓄,形式蹁跹,内在的升华与凋零潮起潮落,一如数学曲线的生动演绎,是放纵曲线的剧烈?还是平缓曲线的曲折?或是努力削弱曲度拉平曲线?方式、时机的确定是主观的自由,但不管怎样,方向的存在是无法移除的客观。
汤面见底,滋味心头。吃完早餐面,二天一晚的活动开启回程模式,起程前的片刻休息,几位同行者因为难舍的留恋和难遇的珍惜,各自花费几百元购买了老李自网自腌自晒的特产河鱼,6—10多厘米的鱼,体态洁净,颜色金黄,匀称修长。扑鼻的鱼香,闻着口涎欲滴;曲伸不一的姿态,看着赏心悦目。确实是送友访亲难得的伴手礼佳品。
来时矣矣,去时依依。水库的山依然平静深沉,只是身上的植被更密绿色更深;山涧溪水仍然恣意山中撒欢,但却知道了自己应该归集的地点和规矩;原住的山民去到山外追寻自己的生活,老李却在故土因地制宜践实着自己的梦。一如这个世界,有些东西改变了,有些东西却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