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庐陵诗到南都诗摘录
庐陵诗六首,正德庚午三月迁户陵尹作;京师诗24首,正德庚午年十月,升南京刑部主事。辛未年入觐,调北京吏部主事作;归越诗5首,正德壬申年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便道归越作;滁州诗三十六首。正德癸酉年到太仆寺作;南都诗四十七首,正德甲戍年四月升南京鸿胪寺卿作。共118首诗,选16首。
此间阳明虽然起用,但官职不断变迁,实际上处于闲置状态。‘’真惭廪食虚官守,只把山游作课程。‘’因此该期不少诗比夷居诗明快了不少,但经常惭愧空领俸禄,常有归隐之志。
立春日道中短述
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晓生。
野塘冰转绿,江寺雪消晴。
农事沾泥犊,羁怀听谷莺。
故山梅正发,谁寄欲归情?
本诗的诗眼就在羁怀听谷莺。
别方叔贤四首
其一
道本无为只在人,自行自住岂须邻?
坐中便是天台路,不用渔郎更问津。
富有哲理。得道还在自悟。诗人曾在《别易仲》一诗序中说:辰州刘易仲从予滌阳,一日问:“道可言乎?”予曰:“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尔要知我苦,还须你自吃。”易仲省然有悟。就是这个道理。
又用曰仁韵
每逢佳处问山名,风景依稀过眼生。
归雾忽连千嶂暝,夕阳偏放一溪晴。
晚投岩寺依云宿,静爱枫林送雨声。
夜久披衣还起坐,不禁风月照人清。
颔联上下句意像峰回路转,出人意料。颈联既显洒脱之意,又示闲淡之情。诗人夜深不寐,置身清风明月之中,清冷之境,如置眼前。
赠熊彰归
门径荒凉蔓草生,相求深愧远来情。
千年绝学蒙尘土,何处澄江无月明?
坐看远山凝暮色,忽惊废叶起秋声。
归途望岳多幽兴,为问山田待耦耕。
颔联富有意蕴。感叹圣人之教一直被人误解,但只要心持良知,不论何处都会江澄月明。词句颇有禅意,六祖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即是此意。颈联颇合人情。作者心无旁骛,凝坐至暮,猛地发现落叶,才发现秋之至。
琅琊山中三首
其二
狂歌莫笑酒杯增,异境人间得未曾。
绝壁倒翻银海浪,远山真作玉龙腾。
浮云野思春前动,虚室清香静后凝。
懒拙惟余林壑计,伐檀长自愧无能。
颔联描写实景,出语雄奇,颇显阳明胸中格局。颈联 “浮云野思春前动,虚室清香静后凝”甚佳,准确描写了杨明同时作为诗人敏感于自然变化以及作为哲人静夜深思的不同心理状态,最后自谦,说自己谋生能力有限。此诗道尽阳明心态。
别希颜二首
其一
中岁幽期亦几人,是谁长负故山春?
道情暗与物情化,世味争如酒味醇!
耶水云门空旧隐,青鞋布袜定何晨?
童心如故容颜改,惭愧年年草木新。
“道情暗与物情化,世味争如酒味醇!”此联有哲思。“童心如故容颜改,惭愧年年草木新”,有感叹时光流逝,尚未能有所作为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