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间杨柳望似纱,
野菜生甲草生芽。
二月初二节未至,
皂角树下爆米花。
秦中的春天比起江南,总要晚上一奌。江南柳芽已生,远望春烟袅袅。而皇甫的柳枝还有些干巴,望着冬纱一般。
不过春天已至,地里的野菜,路边的野草也纷纷冒出了地面。
西安习俗,二月二要炒提子豆,爆 米花。常见游贩游走乡里,帶着"铁葫芦"爆米花。
铁葫芦实际上是一种专门用来爆 米花的高压锅,黑黑的。比起两头膨大中间细的葫芦,其实更像一个大肚的花瓶。一头有个可以打开的盖子,盖子连着一个像气压阀的指针仪表盘。另一头则瘦削下去。
铁葫芦架在支架上,下面用炭火去烧。爆 米花的人戴着被熏得发黑的纱线手套,一手娴熟地拉风箱,一手骨碌碌转葫芦。
周围是围观的孩子们,男孩女孩都有,看着那红色火舌舔舐着黑炉子,一圈一圈,转上十来分钟。
"要开咯——”,爆 米花的人观察压力表指针到了一定刻度,便大喝一声,胆小的孩子会捂上耳朵,或走开十来步,躲在墙或什么“掩体”后,但仍忍不住出头去看。调皮胆大的,反倒会凑上去,观察那个铁萌芦是怎么操作的。
爆米花的将葫芦出口一端套在袋子上,一只手操起一根铁管,在铁葫芦扳几下,然后再踹上一脚。
只听“嘭”的一声巨响,气流猛地从铁葫芦中冲出,黑色的袋子在哆嗦抖动,仿佛里面有什么活物窜入似的。
打开袋子,米粒就像变魔法般地,变成了比自己大两三倍的米花。
当年在贫瘠的农村,看爆米花也是孩子们少有的乐趣。
如今技术进步,铁葫芦早已变成了发动机带动的膨化机。青壮多已离乡,妇幼在家,村庄寂寞,所以爆米花仍是农村少有的热闹事。
今年未至二月二,皂角树下就有人爆米花了。
看着村上发上来的视频,不觉得想起了儿时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