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钊报道)河北省曲阳县属革命老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1921年10年,保定育德中学学生彭桂生(曲阳县燕赵镇人)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11月转中共党员,是曲阳最早的共产党员。1929年曲阳县铺上村人辛振尧(1909—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冬,在中共保属特委的帮助下,辛振尧在曲阳县城创立了曲阳最早的党支部——东门上党支部,从此曲阳县迎来了红色革命的曙光。
辛振尧烈士
曲阳县有一个北养马村。该村历史悠久,约6300年前即有人类聚居,商周时期形成村落。由于此地山川秀美、风景宜人,故始称苑内村,意为花园中的村落。北宋时期,因该地水草丰美,非常适合养马,故又称为养马滩,此后历代皆有军马来此寄养。
1915年,田世英出生在北养马村。1923年,田世英在北养马村小学读书,完小毕业后便走向社会。青年时期的田世英精明能干,勤奋好学,很快结识了曲阳一批进步青年,其中就有他的启蒙老师荀昌五。荀昌五是曲阳北管头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曲阳县委书记,建国后任林业部副部长。在荀昌五的帮助教育下,田世英阅读进步书籍,探求革命真理,逐渐走上了投身革命的道路。1938年,荀昌五正式介绍田世英入党,1939年田世英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田世英烈士
此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田世英由于思想坚定、才能卓越,被任命为曲阳县燕赵区(六区)区长。在田世英的带领下,辖区各村群众英勇顽强,持久抗战,他们挖通各村地道,利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还组织游击队捣毁鬼子在各村建立的炮楼,多次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并给八路军筹备军粮,为曲阳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宣传照片
1941年4月,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聂荣臻、萧克率领晋察冀军民先后修建了自曲阳引大沙河水至新乐县北部的水渠,取名“抗战渠”,又称“荣臻渠”。“抗战渠”总长21公里,经流曲阳六、七、八区。施工开始后,六区区长田世英带领辖区民众,协同七、八区民众边抗战边挖渠,最终保证了大渠胜利竣工。

荣臻渠纪念碑
1944年5月,田世英调冀东行署,被任命为丰玉遵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田世英上任后,积极贯彻冀热边特委做出的关于秋季反“扫荡”部署,同时认真落实特委做出的《关于减租运动决定》,在全县普遍建立“农会”,开展减租减息与雇工增资,改善群众生活,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使丰玉遵联合县各级抗日政权更受群众拥护。
(网络照片)
同年9月初,日伪集结3万余兵力开始秋季大扫荡,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下,丰玉遵军民迅速投入反扫荡斗争,拔除敌伪据点,开展地雷战,切断敌伪交通与电话线,散发与张贴动员伪军投降的传单标语,向敌伪据点喊话、打冷枪,迫使敌伪向各县城和大镇据点收缩,取得了秋季反扫荡的胜利。
(网络照片)
抗战胜利后,冀东行署武清县政府(路北)成立。1946年3月,田世英被任命为武清县长。任职后,他作风民主,忠于职守,帮扶群众,兴办实事。在1946年4月召开县国民代表大会期间,他结识许多县、区群众代表,虚心求教,平易近人,工作精神感动了与会代表。同年4月,田世英又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武清县一些村庄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增资斗争,赢得群众信任。在领导大黄堡群众反奸清算取得胜利后,了解到该村群众吃水很困难,田世英立即帮助群众筹集资金,打了一眼64丈深的“洋井”,彻底解决了该村吃水难题,深深感动了当地群众。
武清县政府(图片来源:武清党史)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露出假和平、真内战的狰狞面目,在全国各战场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当时,武清县崔黄口、大良、下伍旗、九百户、河西务、羊坊、长屯、北靳庄等村镇都驻有国民党自卫总队,这些据点内的敌人不断外出到解放区抢粮、抓人,围捕中共县区干部。驻崔黄口据点的敌人,仅自1946年4月1日至16日,就窜至解放区苏楼、于家庄、八里庄、四马营、刘靳庄、普贤坨等40余村,抢粮6500公斤,打伤群众30余人,抓走区村干部4人。
作为武清县长,田世英对敌斗争坚决,工作大胆,临危不惧,带领武清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做出了英勇斗争。为反击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冀东第十五军分区副司令员任昌辉(1955年授少将军衔)于1946年6月11日率分区部队及宝坻县支队来到武清,先后攻克崔黄口、大良据点,毙伤敌32名,俘敌92名,缴步枪115支、冲锋枪1支、机枪1挺、小炮1门、子弹50000余发。6月14日,宝坻县支队又决定奔袭北新庄据点敌人,但因北靳庄据点敌人已得悉崔黄口、大良据点被解放军攻克而慌乱撤走,于是宝坻县支队便驻在北靳庄东北方向的槐庄子村。6月14日夜晚,国民党武清县自卫总队第四大队大队长张荣久率三个中队约300余人,从武清县城出发反扑崔黄口,同时国民党河北省保安团纪宝清率所部500余人为后援。次日拂晓,张荣久部进入北靳庄,纪宝清部到达大碱厂。

开国少将任昌辉
6月15日上午9时,田世英和县委书记田进良,县委委员、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孙剑如,县武委会主任翟华以及警卫员贺振国、铁成共计6人。骑自行车去慰问支援武清县的宝坻县支队,走到北靳庄时,被隐蔽在村北口的国民党军发现,随后双方发生激战。由于国民党军队人数众多、火力强大,田世英和县武委会主任翟华先后中弹牺牲。其余四人在毙伤敌8人后,子弹打光被俘。敌人将县委书记田进良、县委社会部长孙剑如和警卫员贺振国、铁成押到村内审讯劝降。田进良等4人坚贞不屈,义正严词地痛斥敌人。敌人劝降失败,恼羞成怒将田进良等4位同志杀害在北靳庄村内。当日中午,宝坻县支队得到消息,立即赶到北靳庄村外与敌交战,此时国民党保安团纪宝清部也赶到加入战斗。宝坁县支队发现敌人数量越来越多,即撤出战斗。国民党军因惧怕解放军主力部队赶到,连夜逃回武清县城。临走时敌人残忍地将田世英的头颅砍下,带回县城,悬挂在城门楼上示众。
民国时期武清县城(图片来源:武清县志)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田世英等烈士的牺牲,唱出了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之歌。 6月15日夜,武清县委带领武清县支队到北靳庄,将6位烈士的遗体运到宝坻县大口屯镇。7月4日《冀东日报》发表冀东第十四地委组织部部长孟广平题为《痛悼逝者》的文章,悼念田进良、田世英、孙剑如、翟华等6位烈士。7月13日,冀东第十四地委在宝坻县大口屯镇举行千人参加的追悼会,由县委敌工部副部长主持,县委组织部部长致悼词,武清县许多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继承烈士们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将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田世英烈士证明书
1947年1月,冀东军区决定攻打武清县城,为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报仇。1月9日,冀东军区第十四分区司令员曾雍雅(1955年授少将军衔)带领16团、34团、36团及武清县支队突袭武清县城,10日晚8时总攻开始,经过一夜激战,11日晨攻克武清县城,全歼国民党武清县自卫总队。战斗共毙伤俘敌军1000余人,缴获各种大炮10多门,各种枪械近千支,各种物资500多大车。在冀东军区奇兵奔袭武清县城的威力震慑下,南桃园、张桐营、桐柏镇、河西务、牛镇等附近10多处据点的敌人纷纷溃逃,彻底扭转了整个冀东的对敌斗争形势。
田世英牺牲时正值英年31岁,他6个月大的儿子田燕南尚在襁褓之中。田世英牺牲后,他的启蒙老师、入党介绍人荀昌五及时收养了田燕南,使烈士能够安眠于九泉之下。全国解放后,田世英烈士安葬于唐山冀东烈士陵园。

冀东烈士陵园部分烈士

1986年荀昌五先生八十大寿全家福(后排中为养子田燕南)
最后,让我们重温毛主席起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来缅怀田世英烈士和他的战友,追忆那个不畏个人牺牲、追求民族解放的革命年代,弘扬他们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俯首为牛的革命精神: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根据田世英烈士长女田芬娟、长子田燕南口述整理)
编辑:王光如 陈钊 郭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