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沮水道•厘清陈仓道 文\周吉灵
《汉书·地理志》载:“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云:“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狼谷,盖即嶓冢之谷。狼谷,即嶓冢之异名矣。薛氏曰:陇东之山,皆嶓冢也。”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开拓西南夷时在沮水茶店沮水河侧设立沮县,管辖汉中以西
、武都以东、故道县以南广大地区,为略阳县建县之始。另据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赵心寓研究认为,沮县最早与蜀郡同在公元前316年就已设立,辖今略阳县、宁强、留坝、甘肃康县、徽县、成县、武都、文县嘉陵江以西地区。还有学者提出秦睡虎地简牍中有“沮、沮守”记载,也认为沮县在秦已经建立。由此推断沮县与故道、武都道是汉中以西同一时期建置县。
沮水发源于紫柏山,南在沮水口注入汉水,并与金牛道相接,大致呈南北走向,沿途经留坝县正河、勉县张家河、略阳县黑河,在沮县茶店以下称沮水,最后汇入汉水,全长130公里。
沮水源头紫柏山翻山以后与凤县瓦房坝河、陈仓沟、野羊河相对,最后流入汪峪河,再翻过酒奠梁后直达凤县县城,即故道县。从沮县建立,自汉中到达沮水口沿沮水河越过紫柏山的道路叫沮水道,汉代前为民间小道,外人大多不知,不能进行大部队行军。
沿沮水北出陈仓沟,接陈仓道过故道县达陈仓城,长约180公里,是越秦岭最便捷的古道,也是夹藏在故道和褒斜道之间的一条秘道。在汉代前沮县到故道县就是沿沮水河行进的,公元前206年韩信投奔贬封汉中刘邦时,因出废丘关迷路,从一樵夫口中得后献给刘邦,被当作明修栈道、明走故道、暗度陈仓偷袭之道。由于此道便捷,当时刘邦率军沿沮水道一举攻取废邱关,令明攻下辨的大军合围陈仓而取中原,从此名声大作又叫陈仓道。因此,三国时诸葛亮二次北伐,也是如法炮制效仿刘邦从沮水道进军,可惜他没有听从魏延暗度的建议,只有明攻,因之以失败而告终。
沮水道翻越紫柏山剑峰垭后与陈仓道相接,过连云寺又与连云栈道重合,到凤县至宝鸡又同陈仓道与故道合二为一。之前凤县、留坝、勉县文史学者曾经对此道做个详细考察调查和遗存文物记录,我也多次沿此道考察,年前又专门组织《秦岭文坛》作家进行了一次探访。
沮水道因沮水、沮县而得名,从秦汉由民间开通,诸葛亮二次北伐、南北朝时元英偷袭汉中、南宋吴玠吴璘防守东西秦岭、清朝秦州到汉中商旅都是沿此道进行。武兴国时期是氐中沮水氐大本营;南宋文同北巡大散关通过此道,写下了《沮水道中》,才使沮水道浮出水面。1936宝汉公路通车后,沮水道与陈仓道被遗弃荒废,现在从勉县茶店、张家河进入长平河,越过紫柏山分水岭熊家梁到达凤县瓦房坝至接连云寺,全线铺设水泥路仅百公里,便捷平缓,畅通无阻。
这次考察组一行从沮水口进入沮水道,沿沮水道到达茶店,道路平直,河水沮如清幽,与《水经》《华阳国志》记载相一致,在茶店附近多方寻找沮县遗址未果。但世代居住在沮水口近80岁张玉敬老人告诉我们:“自古汉中从勉县阳平关登上40里走马岭下到沮水口,西接金牛道入蜀;从沮水口沿沮水达到凤县;从沮水口到茶店西达略阳县城。抗日战争时川陕公路修通和20世纪60年代勉略公路修通,才改变了这里的道路走向,形成了目前交通状况”。(编辑: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