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军魂》作品集锦
当兵在邦达
作者‖付振辉(岐山)
组稿‖夏宏霖(格桑花)
题记:
一九七 0 年至一九七七年,我随四川省军区独立第七团参加了邦达国防机场的建设。在历时八年的修建邦达机场的日子里,在这一群大多由年轻人组成的部队中,每天都发生着令人可笑,可叹,可敬的故事。现在就让我把它们分享出来。
♥ A 篇
玉曲河横穿邦达草原滚滚东流。约十五米宽、清澈见底的河水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真好似一条玉带维束在草原上。
河水深两米多,人无法涉水通过,水中的鱼也不多。部队就驻扎在南岸的河边上,对岸是一望无际的土黄色的河滩。
夏日里偶见几只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莫过惬意的是,战友们休息时静坐在河边,吹吹清风,扯扯闲话,要么与来往的战士们打打招呼,或对着远方发发呆,想一想远方的家乡和亲人。总之无论如何,这河水总能带给人无尽的快慰。
玉曲河又是部队维系生活的用水。干部战士吃饭,洗漱,洗衣全靠它。
作为一条高原清流,玉曲河平时比较温柔,但也有发怒的时候。
有一年八月份的一天,部队刚吃过早饭,河水涨起,水势浩荡。泥沙被裹挟上浮,清澈的河水顿时变得混浊不堪。
河水漫过河岸,冲向低洼地带。把沟渠,粪坑里的脏物也卷进河里。
这时眼看快要吃中午饭了,为了保障官兵们按时吃饭,炊事班只得挑来混浊的河水稍微沉淀一下就淘米做饭,不过不要紧,反正年轻人不会生病。
恰巧吃饭前,工指邮电所的两名同志来到后勤处。谈完公事后,刘助理员挽留他们吃了饭再走。刘助理员从机关食堂端来米饭和炒腊肉。
三人吃的正香,突然邮电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停住筷子不吃了。刘助理员忙劝,吃吧,吃吧!只见那名工作人员举了举右手,示意他别说了。
饭后,刘助理员送走了他们。随后我问刘助理员,邮局的同志为啥只作手势不出声?刘助理员告诉我,饭里有不好的东西呢!
♥ B 篇
邦达草原海拔 4300 多公尺,气压低,水 75 度左右就沸腾了。部队初到邦达,我们用普通锅煮的面条全烂了,像糊糊,很难吃。
王助理员从内地带回来一个 24 公分的高压锅。我们用高压锅煮出来的面条很筋道。在高原能吃到这么好的面条真是有福气。
可就有一天,一个战友用高压锅煮面条,煮了好久,怎么不冒气了?他左看看,右看看,继续让高压锅在炉子上烧着。正当他转过身去,只听咚的一声,高压锅爆炸了。他的身上粘了很多面条,幸好还没有烧伤。再看看周围,房顶上,墙上都粘上了面条和汤水。原来,高压锅上有个排气孔,平时要洗干净,保持气孔畅通。如果堵住了,气孔就不往外排气了。煮东西时,高压锅就会因排不出气而发生爆炸。团里也曾发生过连队大高压锅爆炸事故。此事发生后,各连队、机关都总结了教训,再没有发生过高压锅爆炸问题。
♥ C 篇
部队从四川省巴塘调防到邦达的第一顿午餐是米饭。刚到邦达,帐篷还没有支起来,只能在露天吃。
那天我打了一份米饭,上面盖上炒腊肉。没想到高原气候如此寒冷,没吃几口,饭就全凉了。由于很饿也只能将冷饭吃下去。因为邦达温度低,风大,饭里的热量就散发得快。后来我们总结教训,吃饭采取“挖山”的办法。就是从碗的一边向另一边吃,不要乱刨,这样吃完饭还是热的。
我们连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天吃过早饭后,连里杨上士在帐蓬周围拣了两脸盆皮蛋,乐的他合不拢嘴。地上怎么会生皮蛋呢?原来连队早饭给每人发了两个皮蛋当菜吃。有一个陕西战士剥开皮蛋一闻,臭的连忙捂住鼻子,嘴里还说些难听的话,就把皮蛋扔到了帐篷外面。其他战士见状,也有同感,便一个个将皮蛋扔到帐蓬外面了。
陕西兵爱吃面条,没有面条吃,心里老是觉得缺了什么。天天顿顿老是米饭加稀饭,怎么受得了。对于关中人来说,你打他可以,骂他可以,但是不能没有面条。没有面条吃,得想办法。
有的人早上不出操,故意装病。出操回来,班排长问怎么啦?有啥病?回答是拉肚子。班排长连忙通知炊事班煮了面条送去,才解了嘴馋。
吃面条没有醋也难吃。后来有人想法搞来一瓶醋精,一把面条。面条煮熟了,只滴上一两滴醋精,这都酸的难以吃下去。后来把筷子放到醋精瓶里蘸一下,放到面里刚合适。
在邦达,部队的主副食供应一直由工程指挥部下拨。物资由汽车团从成都运往邦达,储存在工指仓库里。再由工指下拨到各团,团下拨给连。供应给部队的给养物资主要有大米,面粉,腊肉,香肠,皮蛋,花生米,鸡蛋粉,冻肉,脱水菜等,没有新鲜蔬菜。团后勤处设法在墙根种植菠菜萝卜的计划均告失败。
这样一来,团里除派部队在金河种植蔬菜外,还在昌都建立了蔬菜供应基地,主要种植莲花白和萝卜。连续三年,每年的九月份,我都要和战友到昌都联系拉菜。我住在昌都兵站一大间仅装有木铺板的大通铺上,借的是兵站的棉被、褥子和床单。
基地有一名姓马的汉族干部负责和我们联系。每天我们从兵站出发,步行十多里路到达基地,商量第二天能出多少车菜。下午我们回到兵站,再通过军用电话同团后勤处联系,让他们派车拉运。
各营,连,机关都挖了大莱窖,专门储存蔬菜。我们除到兵站大灶上吃饭外,团后勤处还给我们带了罐头等食品。吃罐头时,我们要把罐头放在兵站食堂的炉堂里烧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吃。
有一次我们把罐头加热的时间太长了,引起了爆炸,幸好没有出大事,就是得饿一顿肚
子。
据估计,团里每年要从昌都拉运蔬莱五十多车,较好地解决了部队干部战士吃蔬菜问题。
邦达气候干燥,日气温变化大。蓝蓝的天上一块白云飘来,很快就会下雨或下冰雹。
七月份我们调防到邦达后,住的是帐篷。白天太阳当空的时候,帐篷里温度极高,类似于现今夏天太阳底下停放的小轿车,烤的人不敢进去;可到晚上温度又低下来,睡觉时还得把棉被裹严实,上面盖上皮毛大衣。经这种折腾?不久后,我便生病了。不咳嗽,就是发高烧。吃了卫生员给的药也没作用。高烧一天高过一天,达到 41度多。饭也吃不下,头晕的厉害。不想躺也不想坐,穿着大衣在帐蓬里走来走去,白天像在火炭上跳舞,晚上还好,身体的高热驱散了四周的寒冷,就这样一连折磨了我七天。
连首长看我持续发高烧,觉得情况不妙,赶忙让我搭便车到60多公里外的吉塘陆军医院住院。
吉塘陆军医院在山下的一个山沟里,海拔较低。我住进了传染科。医生为我进行了全身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我每天吃护士送来的药,慢慢地病情有了好转。到了第十二天我就出院了。诊断书上写的是重感冒,我还以为是得了伤寒呢,虚惊一场。我想得这个病的原因大概是邦达气候的影响吧!
♥ D 篇
后勤处小车经常到昌都、洛隆等地拉运货物,返回时有时会带回一些野兔,野鸡,鱼等。
齐助理员就将这些东西收拾干净了,放上调料炖上。等到炖好了,其他人就拿着碗筷来吃。用普通锅炖的兔子野鸡还可以吃,但炖的鱼就就烂了,用筷子也夹不起来。晚上九、十点钟把兔子野鸡炖好后,总不能一个挨一个地去叫人。于是有人就小声喊“开会了”作为暗号,大家听到后,不约而同地凑在一起,吃着,高兴“开着会”。
♥ E 篇
在邦达,只有通过军线才能和外面联系。但军线转地方很不方便。加之家乡大队和村子都没有电话。用电话和家里联系是做不到的。打电报可以到邮电所办理,但要收费,倘若事情复杂了,怎是一纸几字能讲清的?最方便的要数给家里写信了。而由于路远交通不便,一封信寄到家要 15 天,所以等我们收到家里的信要一月以后了。
为了和家人互通信息,我们每三天给家里写一份信。有一位姓刘的战友结了婚返回部队时和爱人约定,如果怀上孩子,就在信上画个圆圈,中间涂一点。如果没有怀上孩子,就划个圆,因为乡党之间有时会互看来信以了解家乡情况。
回到部队后,有一天他收到了爱人的来信,看着信咧着嘴直笑。战友们一把夺过信,发现了这个秘密。在战友们的追问下,他才告诉了实情。战友们连忙向他贺喜。这事也成为后来见面玩笑的话柄。
♥ F 篇
按照规定,干部在邦达工作满一年半后,准许回家休假一次,时间五个月。由于路途远,路上往返就要一个月。批准休假后,我们搭乘拉运货物的解放牌汽车回成都。车厢上装满了圆木,我们就坐在圆木上。运气好可能坐在驾驶室,就算享福了。
汽车每天走两个兵站,到成都需要 8 天。到达成都后,再转乘火车和汽车到家。
从家乡返回部队需要更长时间。到成都后要买到康定的长途汽车票,买车票要等三五天。到康定后要买到巴塘的长途汽车票,也要等好几天。到巴塘后,我们就住在兵站等拉货进邦达的军车。巧了等一天,不巧要等六七天。在巴塘坐军车三天就到邦达了。
记得有一年七八月份,我们几个老乡战友坐车返回邦达,住在竹卡兵站。每人一张床。没想到晚上睡觉让臭虫抓了个现行,吃了个痛快。
竹卡很热,晚上不盖被子。我们睡下后熄了灯。不一会儿,我的脖子,背上,脚腕上痒的难受,估计是遭到臭虫的围攻。拉开灯一看,被单上有几十个臭虫,一个个像豌豆大小,一会就迅速逃得无踪无影。睡下又起来地弄腾好几次。其他战友也和我一样。
有个战友建议在床单四边抹香皂。我抹上香皂也没什么效果。折腾到半夜,我实在疲乏的不行,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等天亮一看,我的身上全是红疙瘩。过了好多天,疙瘩才消退。
战友们开玩笑说,你回家高兴,也要让你受点罪哩!
记叙于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