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牡丹
王晓瑜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当我跟随着激昂悦耳的旋律歌唱牡丹时,对牡丹的神往油然而生,而当我看到图片里,牡丹雍容华贵的容颜,其他花儿黯然失色时,一种不悦袭上心头。心想,牡丹太耀眼夺目,何以如此出尽风头,打压了一路花色!
当我有幸遇见了香山牡丹,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小我”,在此之前实乃是用一线天的视角来审视了“她”。咦,人的肉眼与心,相对事物的感知有时掩盖了事物的真相,而折射出的是假相啊! 2019年4月一个周末的早上,我随中国作家香山采风团,乘采风车沿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香山似有“九曲十八弯”的山势,颇有长白山的陡险,逐渐攀缘越来越高以亦步亦趋的速度,载着满眼的绿色,绕过一道道弯,车爬过最后一个高度,来到了一块平坦地,停了下来。司机师傅说:“到了到了,快下车往前去看牡丹吧。”
大家欢呼雀跃着看牡丹。
文友像出笼的鸟儿般快活着,可我沉思于采风团住在香山旅游度假区,准备第二天一早看牡丹时的前夜境况。那天从下午开始,香山景区下起了一场春雨。香山的天,不紧不慢、不大不小的从空中普洒甘露。傍晚,看看厚厚的云彩,凝视豆大的雨珠,尽管雨中清新的空气清洗着人的五脏六腑,让人顿感彻心的透明,可是许多人还是开始有点失落与沮丧,担心雨会下个不停,看牡丹的心愿难以成行。我开导身边文友说:贵人在外逢祥雨,不期而遇好时辰。说不定酣睡一夜,醒来就是阳光明媚的清晨。俗语说:山东人说话十有八九准。第二天清早,美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一缕金灿灿的阳光透过乳白色窗帘的缝隙照到了房间里,我似乎立刻要跟随闪烁的光线一起快活地蹦跳了起来……
一声“牡丹好美啊” ,把我的思绪又带回前方的牡丹园。一场春雨后的牡丹,远远地向我们传来了清新的花香。走近牡丹大家族,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牡丹——红的粉的黄的白的等五颜六色,在暮春朝阳的轻柔照射下,熠熠生辉,牡丹花瓣上的水珠儿,似乎也透着金色的光,诉说着日月天光的精华与高山峻岭的前世今生。何止是那花香啊,何止是金洒洒的光!当我看到在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昂首怒放的牡丹时,眼睛里立刻有一种晶莹的液体在波动。
在这高山野岭的境地,狂风暴雨首先来袭,寒风霜雪首先直击,干旱天气首先承载。 “高处不胜寒”“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个中滋味……皆有各自的纹理命数,而高山之巅的牡丹,更要比山下的桃花承受怎样慢慢悠长的清冷,咀嚼着孤寂的考验,默默地孕育枝叶间的每一个花蕊,直至绽放出每一个花瓣的多姿多彩,正所谓“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孕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我本以为牡丹生长在一马平川的肥沃平原,绽放在温柔富贵乡,享受着人间的百般呵护与偏爱。
原来,香山牡丹选在人间最冷处,开在山巅间,长出自己的雍容华贵,没有任何的娇柔与张扬。这里的牡丹虽瑰丽惊艳天地,但花股里镶嵌着谷穗般低垂的谦卑。红尘滚滚,自以为万物生灵的人类,不登高山,何以见得高山牡丹众香国里的尊荣。香山牡丹离开熙熙攘攘的人群,离开一眼望尽的原野,孤傲地选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做着自己的花期梦和自己的本分事。
谁人能解牡丹情?
牡丹花是我国的国花,可源于唐朝以来先人对牡丹的痴爱。
宋朝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独爱莲。可我亦由原来的独爱莲,邂逅香山牡丹后,又痴爱上了牡丹。且不说关于牡丹的数不尽的传说。仅香山牡丹傲视群雄,在这野性神奇的高原上,静静地吮吸着天地之元气,默默地接受被风雪用过的阳光的照耀,战雪寒,迎劲风,顶酷暑,经过无数的风霜雪雨的洗礼,以五颜六色的丰满姿态绽放在高山之巅,把美丽送给天地人之间。这就让人为之折服,就应该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高洁之冠”的美誉了。这里的牡丹既不取悦谁也不献媚于谁,只是在自己的天地里默默地耕耘着自己。
牡丹,目前在我国栽培广泛。毛茛科的双子叶植物,所属芍药属,也是中药的一种。花朵肥大,姹紫嫣红,足以看出牡丹的雍容华贵、霸气、绚丽。重压群芳,被称之为花中之王的牡丹花成为我国国花首当重任,自然体现龙人的气魄、气度与筋骨之美。
牡丹有许多传说,据传:有一年,因天下百姓有瘟疫灾难,玉帝派南极仙翁带着王母娘娘的仙丹,下凡拯救百姓,南极仙翁令随从把仙丹撒入大地,入土化作棵棵仙花,然后托梦给一位处于生死之际的美丽女子,告诉她,仙丹入地变成了仙花,把仙花的根皮剥下来煎成汤,一喝病除。女子把梦中之景,喃喃地告诉了稍微比她清醒一些的家母。待家母慌忙艰难的到外边寻找时,只见房前屋后,溪边路旁,长满了很多没有见过的鲜花,那花千姿百态,绚丽无比。便知道这是仙丹所化,急忙挖了一把,取其根皮,煎汤让家人喝。喝下去果然灵验,全家人毛病很快就好了。远近害病的人,纷纷效仿,病也很快祛除。因为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们就叫它“母丹”。母丹因有仙丹灵气,开的花异常清香美丽,香气四溢,成为名贵之花草,世上都称它“天香国色”。
哦,香山牡丹更有她的神秘鲜艳夺目处吧,香山是紫气缭绕的伊甸园,是欧亚板块东部的鲁中泰山山脉东厢腹地,泰山皆是历代皇帝首要祭拜处。香山或曰泰山姊妹山,或曰泰山奶奶东行宫,这让香山牡丹更赋予了别具一格的意蕴了吧!
泰山,华夏民族的“国山”“吉祥山”,香山牡丹亦是华夏民族的“国花”之最了。泰山香山,是太阳最早照耀的世界的东方,祥云瑞气笼罩的华夏大地,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的祈求与向往,这片土地亦隐忍了国人多少的聚合与悲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奇,有牡丹则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香山,惟丹德馨。枝叶上阶绿,花色入眼帘。谈笑天地间,往来有文人。可以调琴瑟,阅金经。祷天下太平。
爱牡丹,香山牡丹开在高山而圣洁。我自认为自己是蒙山之巅的一颗“灵芝”的化身,因了汲取了天地之精华,有了些许写文字的灵感,而自此接受香山牡丹的点化,期盼早些年曾经一闪而过的文学种子,能在心底被悄然打开更加丰富多彩的诗心文眼。
满天星辰,希望有一颗,从此在我的头顶闪烁,与我息息相通。泰蒙香融合圈,牡丹祥云间,文字指尖走,牡丹独成篇。原道,泰蒙香龙脉牵。我承蒙泰山、香山、蒙山的滋润,牡丹之魂牵起前世今生。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有无数个充满美丽色彩的梦想:歌唱家、军人、作家等曾像一道道闪电划过脑际,然后滑落潜意识中沉睡。或许源于宿命天意,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不期而遇”,2009年初春,沉睡的作家梦像复苏在春天里的小草一样,在内心渐渐萌芽。我从此就像小孩子蹒跚学步,趔趔趄趄地写起了文章。我的文学梦在封闭与慎独的天籁里,匍匐攀沿接近10个年头,经过喜忧参半的跋涉,逐渐点亮了心中的文字之灯。直至2017年才走进莱芜当地文学团体的门口。半生“愚顽痴傻“像宝玉,人不笑我自笑矣。然而,我仍以为封闭与慎独未必不是好事,就像这香山的牡丹,山下的百花永远到达不了山顶的位置,也就无从知晓山巅之牡丹的色彩了。
香山观牡丹后,不几日,一日深夜,我突然梦见自己被牡丹花淹埋。看泰山,览蒙山,观香山,山山开满五颜六色的牡丹花。
香山开拓者几十年含辛茹苦栉风沐雨,保护香山绿水青山,培植300亩地的高山牡丹园。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当香山开拓者决定在香山之巅栽培牡丹的那刻起。张微健老总内心就开始凝聚涵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定力。他说,香山牡丹园建设就是新时代“愚公移山”寓言的再现。 他做梦都会梦见一枝枝仙气十足的牡丹花怒放在香山,美丽牡丹园一次次的在梦中闪过,他梦见自己躺在牡丹枝叶下,静待倾听花开的声音......
今日香山牡丹园,陶醉天下赏花人。然而,当初根本没有路,棘刺丛生,万千坎坷,植花工人肩挑怀抱,把牡丹苗运到山顶。把一棵棵幼苗小心地加以栽植。可这只是植花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怎样使牡丹存活下来,绽放它的生命色彩,是摆在植花工人面前的重大难题。水是万物的生命源头,幼小的牡丹需要水的滋润。俗话说:一瓢水或许能救活一颗枯根的生命。刚栽培不久的牡丹,十多天就得浇灌一次,这高山野岭到哪儿去寻找水呢?
工人师傅只能担着水从山下爬到山顶。水桶压在肩,双脚在攀沿,崎岖的山路可谓寸步难行。工人师傅说:想当初,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工人崴脚、扭腰、脸被棘刺划破、衣服被扯烂的事,时有发生。
有时植花工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挑着水快到山顶时,突然被坎坷的道路绊倒,水洒了一地,顿生欲哭无泪的遗憾。工人心疼那一滴一滴的水啊!那嗷嗷待哺的牡丹怎么办?他们顾不上被摔的浑身青紫,而在心里默默地说:牡丹啊,牡丹,都怪俺笨手笨脚的,对不起,让你喝不上甘甜的水了。”
张微健老总说,五毛钱一颗的牡丹苗,真正存活下来,用500块钱的人工养育费也很难养活“她”,但是牡丹一旦长大成型,其根系就会深扎土地,盘根错节,根系枝叶花朵广吸日月精华,就基本能靠自身的毅力,抗寒耐旱了。他还说,栽植牡丹投资大,困难多,不论有多大困难,也要在香山栽培牡丹,因为冥冥之中,他经常梦见一株株神气十足的牡丹,长出多彩的翅膀,欲在香山有展翅飞翔、一飞冲天的姿势。似乎只有让牡丹昂首怒放于香山,才能真正见证香山风骨。他们住板房,不喝酒不抽烟,节省开支养牡丹。
张微健还饱含深情地说:“香山之美,牡丹绽放,需要我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计个人得失…..”
见证了香山牡丹花,仿佛香山一班人都具备了牡丹一样的品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愿身在香山中。
啊,牡丹,香山牡丹,时光悠长,当天空长出了眼睛,时光扎出了皓齿,大地蓄起了更多的胡须,香山牡丹更芬芳,旋律亦激昂…..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