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二
文/李更昌
年真的过完了。出正月了,二月二了……
还是我十几岁的时候,也是二月二。那年天冷,来了个倒春寒,树上的冰凌开成了美丽的雾淞树挂,太阳一照,冰光闪闪。但忙碌的人无心享受这份美景。
大姐年前出嫁了,这是头一个二月二,娘家人要给送豆子。母亲是个好强的人,忙了一天,天黑了,背起背篓,去河对岸遥远的杨家河村爆米花。半夜了,母亲还没有回来,我们都没有睡觉,等着母亲。我知道,杨家河村其实是几孔破窑洞的荒崖,平时只住着个光棍老头,只因这几天爆米花的人太多,机主把摊子摆在了一孔破窑里,好白天黑夜的做生意。天快亮了,寒鸦出巢了,对着几颗星星叫了几声。母亲回来了,裹着一身寒气,满满一背篓玉米花,高粱花,黄豆花……
第二天,太阳还没有出来,母亲已早早的发好了面。在白天的太阳光里,婶子,姑姑,马村玉儿姨……围着案板,巧手做出了关中西府各种各样的面食。
姐姐嫁在东营村,姐夫在山东半岛的部队上。二月二这天,阳光照彻了山山岭岭,河水田野,我和姨提着丰盛的面花和米花,去姐姐家……
几十年了。如今,大姐已走了,走在了母亲的头里,母亲也走了……
还是二月二,我上小学三年级。农村孩子,没有秋裤穿,光板棉裤就直接套在细腿上,冷得直发抖。孩子们从破棉裤兜里抓炒熟了的豆子、玉米粒吃着,一教室的咯嘣咯嘣声。谁家的孩子裤兜漏了,豆粒撤了一条线,没有豆子吃的孩子,就眼巴巴的看着。记得一个孩子,他妈给煮了一颗鸡蛋,他一会拿出来嘴上蹭一下,一会拿出来嘴上蹭一下,直到放学也没有剥开鸡蛋皮。
童年在老家,二、三月里,有一件事,就是爆米花,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村里最大的空地上,围满了人。炉火🔥熊熊,爆米花的师傅一脸乌黑,手摇铁柄,不一会,咚的一声巨响,胆小的人赶紧跑远捂紧耳朵,一罐米花爆成了。一些孩子疯跑着捡飞出的米花;还有一些孩子,特别欢喜给师傅拉风箱,成天成天的拉,大人怎么都叫不回去,师傅要走了,还眼巴巴的望着。
又到二月二了,不知现在的情形怎么样了。《论语》中有一段话,我尤喜欢: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25.2.28
农历二月初一
作者简介:
李更昌,陕西凤翔人,北京国家某部委工作。
(审稿:杨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