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名为孝堂峪村的地方,犹如一颗隐匿于山林间的明珠,正散发着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而这一切,离不开村里的一位关键人物——孝堂峪村党支部书记刘宗方。
一个村庄的发展,犹如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领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刘宗方书记就是这样一位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的卓越领航者。他秉持着“以村民为父母,村民的利益最大化,村民的事情无小事”这一深刻而温暖的治村理念,带领着整个孝堂峪村两委团队,踏上了改变村庄命运的伟大征程。
孝堂峪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省级贫困村,有着诸多棘手的问题。曾经,这里吃水十分费劲,村民们为了一口水,可能要付出太多的艰辛。出门便是泥巴路,特别是在下雨天,道路泥泞难行,每走一步都充满挑战,村民们被困在这山村里,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机遇都被大大阻隔。然而,孝堂峪村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潜力,它人口虽有172户、461人,但耕地面积达1300亩,山林面积更是达到了360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令人惊叹的100%,生态环境优美得如同世外桃源,并且红色资源丰富,仿佛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等待着人们去翻阅。
在刘宗方书记的带领下,孝堂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般惊艳。2022年1月被批准为第二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认定名单,这一殊荣的背后是他多年努力和奉献的见证。曾经,这是一个负债累累的村庄,累积负债高达150万元,而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却仅有微薄的2万元,唯一的集体资产——村部大院也是破烂不堪的,其余的土地都被村民抢占,村庄如同一个风雨飘摇中的破旧家园。但刘宗方书记没有丝毫退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
他带领村两委坚决实施土地流转,这是孝堂峪村走向富裕的关键一步。通过土地流转,将原本小块、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实现了“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的规划,这种规模经营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产业振兴的大门。小块土地难以规模种植和机械作业,流转之后就不一样了,大片的土地可以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规模效益。同时,这也有助于解决村庄老年化严重、土地荒芜的问题。村里的老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无人耕种自己的土地,而年轻的力量被吸引到工商资本助力特色产业中来,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坚定不移的治村理念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如同一位执着的建筑师,精心规划着孝堂峪村的发展蓝图。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多方整合资金,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民生民心工程。自来水改造让村民们告别了吃水的困扰,新打机井、灌溉管道更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公路户户通让每一个村民都能方便地出行,村里的老人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出门一脚泥的尴尬局面。亮化工程让夜晚的孝堂峪村不再黑暗,绿化工程则让村庄宛如绿色的童话世界,污水改造让村庄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文化广场、监控安装、围栏的设置以及幸福食堂的建成,这些看似平常的设施,却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令人钦佩的是,这些工程村内全部由刘宗方书记带领村两委团队自筹资金,没有让村民出过一分钱。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他对村民利益的珍视,也让村民们看到了他一心为村民服务、不图私利的真心。
在人才培养和村庄治理上,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深挖人才,2021年村务换届成为肥城市试点村,吸引回大专生两名、本科生一名,平均年龄40岁的年轻班子如同新鲜血液注入村庄。他要求村两委成员事事亲力亲为,自己也以身作则。他从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8:00准时出现在村里,仿佛村子就是他的工作岗位。忙起来顾不上吃饭,泡面或者饿着肚子也要完成工作。哪怕身体不舒服,他也只是在村部办公室一边输液一边处理公务,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极大地提升了村两委在整个村的威望。村民们受到他的感染,也都积极为村集体建言献策、参加义务劳动,村民之间互相帮助,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种无私奉献的氛围,使得孝堂峪村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在这里,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践行入党誓词、讲自己的红色故事、弘扬中华孝道文化。村民们都以奉献集体、帮助他人为荣,以损害集体利益、影响集体荣誉为耻。这就像一股无形的正能量,带动着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到村庄的建设中来。
而且,刘宗方书记对村里老人的关爱,让孝堂峪村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他把孝堂峪村当作老年村来打造,因为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他深知老人的寂寞与不易,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重视,他将每年的9月9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在这个节日里,他精心筹备,为在村的200多位老人准备200多份慰问品,每份慰问品都包含了油、大米、面粉、40斤食用盐等9样丰富的慰问品,这些礼品都是通过朋友捐助的,没有动用村组织的一分钱。不仅如此,平时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村里的每一位村民都会收到慰问礼品。冬季,他还会出钱为村民们购买冬季大白菜,每一年拉来的大白菜都有好几大车,分给村民。他的这种做法,传承和弘扬了中华孝道文化,让老人们在这个村子里幸福地安度晚年。
他放弃私企老板的高收入岗位,这种牺牲精神令人敬佩。在2016年,当他被镇里动员回村做当家人时,深知村子发展困境的他,果断放弃了经营多年、风生水起的乡村电力公司的老板工作。那是一个年入可观、生意红火的企业,他本可以在城市中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他看着生养自己的土地饱受贫困、落后之苦,村民们为吃水、出行发愁,村集体负债累累,他心疼不已。回村的他,更是做出了诸多令人赞叹的举措。例如,他将150万元村的老账及高利息借款用自己的钱一次性结清,这一笔巨款的偿还,为村集体每年挽回了数十万元的债务。
此外,他还带头破旧俗,在自己的孩子结婚时,他没有招呼本村一个客人。在农村,婚礼往往是彰显家族人情世故的重要场合,而刘宗方书记的这一行为无疑打破了传统习俗中的亲缘纽带所带来的一些弊端。过去,村里一些婚礼中存在着攀比之风、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而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村民们树立了一种新的典范,倡导简约、文明的婚庆新风尚。
在团队建设方面,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在村里的形象就像是标杆,引领着大家前进。三资清理只用五天就完成,成功收回资金25万元,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以身作则的带领。他带着村工作人员建设美丽乡村,他不怕吃苦,不怕麻烦,村里的每一项改变都有他的心血。他对待村里的土地,就像对待自己的财富一样用心去经营。对于村庄的发展,他就像一个执着的战略家。他深知孝堂峪村的红色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独特价值,通过借助地理资源红色底蕴,深入挖掘186处石头房屋、2000米地道、鬼子兵营遗址、抗日岩屋子30多个、石砌深井六眼以及3600亩省级生态林等资源,打开了走向文旅生态振兴的光明大道。
他还注重村庄的文化建设,将红色革命遗址、孝道文化传承下去。这些文化元素成为了孝堂峪村的特色,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还为村庄的旅游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魅力。村里的红色故事、孝道文化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开来,成为了青少年品德教育的生动素材。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孝堂峪村有了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让村民们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有了文化自信。
在中央电视台报道之后,孝堂峪村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景点。村风民风的转变,村民们的积极向上和团结互助,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庄。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刘宗方书记的奉献。他虽然因为过度劳累身体垮掉了,但村民们对他的爱戴和拥护丝毫没有减少。当初身体垮掉不能坚持工作时,全村群众到家请他回村上班,那感人至深的场景,让每个人都为之动容。他还亲自参与了孝堂峪村村歌的创作,村歌是一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赞歌!它唱出了祖先忠厚孝悌的家风传承,唱出了在党的引领下,红色血脉在孝堂峪村涌动的磅礴力量。“咱孝堂峪人热血沸腾,一代一代本色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父老乡亲的路啊走得正”,这豪迈的歌声,激励着每一位孝堂峪人奋勇向前!
刘宗方书记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孝堂峪村发展的希望之火。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村支书的担当和奉献,他被村民视为最值得信赖的领路人,他的治理模式和奉献精神也为其他村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赞刘宗方书记
孝堂峪村展新颜,全赖宗方领前沿。
昔日贫困多阻碍,今朝富裕路三千。
一心服务村民念,土地流转效益添。
基础建设精心划,入户工程不费钱。
人才挖掘班子换,治理有方风尚传。
敬老爱老真情注,孝道弘扬岁月绵。
放弃高薪回故土,偿还旧账解村悬。
带头破俗新风树,文化传承魅力传。
央视力捧游客至,村风和谐乐无边。
虽因劳瘁身先垮,村民敬仰爱相连。
村歌一曲人心聚,火种燃情岁月延。
奉献担当书壮志,宗方书记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