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炊烟
文/鲁振中
一
故乡袅袅炊烟,
如徐徐展开的诗笺,
过往喜怒哀乐,它默默承传,
人生酸辣苦甜,它细细倾谈,
时代风云变幻,皆被它尽览。
它悠悠越过翠绿田垅,
在广袤田野留下灵动影幻;
它轻轻漫过零落果园,
缠绕着桑榆的枝蔓。
二
炊烟恰似烈火的蜕变,
是老屋不死的精魂在盘旋。
柴禾燃烧间,它历经痛苦磨炼,
望见炊烟,心中涟漪轻泛,
亲切与温暖,满溢心间。
那是柴草质朴的香漫,
夹杂着长辈辛勤的血汗。
我清晰忆起,深秋搂柴画面:
人们弯腰拉耙,步履艰难,
一步一叩首,时时把汗擦。
爷爷耢过连绵群山,
爸爸拖过金黄麦田,
哪怕累断双腿,
只为全家换来冬日温暖。
三
炊烟宛如岁月风干画卷,
灶口添柴的奶奶,白发苍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哀叹,
刻满她憔悴的容颜,那是生活磨难沉淀的痕斑。
炊烟里,藏着幸福香甜,
承载着温暖瞬间。
当炊烟飘过教室屋檐,
我们便猜测母亲做啥饭。
这猜测,是心底期待蔓延,
念的是家的温馨,
想的是母亲慈祥笑脸。
四
炊烟,展现贫富差别,
当官人家烟囱,青烟袅袅飘曳,
因他们烧的是木材与葵花杆;
普通百姓屋顶,黑烟浓重翻卷,
燃烧的是树叶、蒿子和兔毛草,生活差异尽现。
炊烟,是幸福痛苦的标界。
人丁兴旺的家庭,
无论贫富,总会按时炊烟漫;
不见炊烟升起的人家,
或许是五保户、寡妇,或是光棍汉,
透着生活冷清孤单。
五
炊烟,是母亲无声深情的呼唤,
无论漂泊何方,无论身份贵贱,
只要看见炊烟,心中便温情泛滥,
强烈的归属感如浪般涌现,
不由自主想起落日晚霞绚烂,
思绪悠悠飘回天真烂漫童年。
炊烟,你是游子心中永恒灯盏,
即便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变换,
那缕袅袅轻烟,
永远是心灵深处温暖港湾。
无论走过多少繁华,历经多少辛酸,
忆起你,心便找到归所不再辗转,
期待下次重逢,与亲人共叙团圆。
【作者简介】鲁振中前郭县人,农民,做过民办教师。2001年进城经商,曾用笔名:佚名、轶事。
20世纪、90年代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因生活所迫搁笔三十年。在中国散文网站做编辑三年,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