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苦与希望间舞动:创作者心灵的光辉之旅
作者:周中金借助Al/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读:云中鹤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就像隐藏着一抹未曾倾诉的月光。那些在稿纸上辛勤耕耘的人,他们的生活不一定轻松自在,反而常常最先察觉到这个世界的不如意。
深夜,书桌上的台灯亮着,像是黑暗里的一座小灯塔,照亮了创作者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各种想法。诗人把心里的痛苦,变成了一首首优美的十四行诗,这不是因为痛苦消失了,而是把心里沉甸甸的乌云,在文字的熔炉里重新变成了闪烁的星星。就像普鲁斯特用一块小小的玛德琳蛋糕,找回了那些快要遗忘的记忆,创作者们则是用一个个句子,在困难和绝望的深渊上架起了一座桥。每一个恰当的比喻,都像是在困境中抓住的救命稻草;每一处诗句中的停顿,都像是在艰难时刻给自己留出的喘息机会。
不过,文字虽然能拯救人,却也可能带来伤害。济慈在他写的《夜莺颂》里寻找安慰,可最后还是被病痛折磨;太宰治笔下美好的景象,背后却是他内心的痛苦。创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把心里的烦恼都释放出来,有时候却会被这些烦恼影响。那些未完成的稿子,常常会让人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最黑暗的地方。
真正能保护创作者的,也许是创作时的那种仪式感。当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有节奏的声音,当钢笔在纸上留下痕迹,这种身体的动作就像是在对抗空虚和迷茫的一个支撑点。就像敦煌的画师,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在洞窟里画出美丽的飞天,越是困难,就越要把美好的东西展现出来。文字对于创作者来说,既是困住自己痛苦的牢笼,也是带着自己逃离困境的船,既能装下所有的痛苦,也能孕育出新的希望。
可能没有哪个创作者能完全摆脱抑郁的困扰,他们只是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应对。在一个下雨的季节,三岛由纪夫从金阁寺的倒影里找到了美的标准;茨维塔耶娃在流亡的时候,用一个个标点符号重新构建起自己母语的世界。这些优秀的作品和创作它们的人,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连在一起,成为了保护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道防线。
每一个靠文字表达情感的人,都像是在走钢丝,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一方面要让自己沉浸在情感的海洋里,去感受那些复杂的情绪;另一方面又要时刻保持清醒,把这些感受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一直在矛盾中挣扎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抗精神世界变得混乱的力量。当痛苦变成了可以让人传阅欣赏的作品,当孤独变成了能够让人品味的艺术,创作者就成功地把痛苦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
在这条光辉之旅上,创作者们不仅记录下了自己的感悟,也为所有在痛苦与希望间舞动的灵魂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这份作品不仅是个人心灵的探索,更是对所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创作者们的致敬。
注:本文由AI辅助完成,旨在探讨创作者如何通过文字处理内心的痛苦与希望。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