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宽的文化创意和精神世界
已经多次见过聂志宽了,也为他的企业、他的食品写过几篇文章,表扬他是为老百姓生产糕点的企业老板,赞扬他的食品厂生产的粽子、绿豆糕、水晶饼等食品味道好,宣传他的月饼特别是长安饼,既有味觉上的特色又有视觉上的文化品位。在一次次接触、交谈和到厂区参观中,越来越觉得志宽不仅满怀文化情缘,而且对文化二字有着深刻的理解。不仅是食品,不仅是家庭,就是厂区的院落、厂房的走廊,都闪烁着文化之光。他在新厂区创办的以革命领袖、革命历史、革命传统为主要内容的纪念章展览馆,在西安、在陕西,乃至在全国都独一无二。既提升了企业文化的高度,又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难得的生动而闪光的教材。

聂志宽是教师出身,本就是个文化人,在当老师期间就非常注重“教书育人”。创办企业后,又注重文化的熏陶,不仅不间断地加强自身学习,而且注重企业以及食品的文化色彩,把“以文化人”体现在企业精神、体现在潜移默化中。走近厂里荣誉室,奖状、奖杯辉映得金碧辉煌。除了食品行业和有关监管部门颁发的食品质量、食品卫生、食品安全、企业管理等方面荣誉外,更有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劳动模范、未成年人教育等方面荣誉。这几年,经常有团队和个人到志宽食品厂参观学习;志宽也成了社会大忙人,经常应邀到机关、学校、国有或民营企业演讲、授课和交流。
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志宽食品厂丰富多彩、令人赞叹的长廊,对志宽的企业文化做些了解。这充其量算得上是“走马观花”,但愿也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拨动你满怀情感的心灵。

产品即人品!聂志宽把做食品,提升到了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高度。他把自己的名字和生产的食品连为一体,叫做“志宽食品”,足见他做为一个烘焙人的品格和自信。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先做人,后做饼";以人为本,以人树企。在生产和经营中,提出“六个善待”,即:善待员工、善待消费者、善待经销商、善待供货商、善待同行、善待自己。在经营管理上推行“真、实、精、诚、美、全”的六字准则,即采购要真、研发要实、做工要精、销售要诚、味道要美、营养要全。正是以这样的文化传承和坚守,志宽食品才能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被消费者信任。有此文化立身和高度,聂志宽荣获全国光彩之星、陕西省道德模范等三十多项荣誉,也就在情理之中。

用文化包装自身,又用文化包装食品,是聂志宽的不懈追求。为此,他进行了难能可贵、积极而有益的探索。观看他文化墙上的食品图片和文字介绍,既可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体会到文化的颜值,又像在了解食品知识,读一本关于食品的史书。从介绍中我们知晓,我们国家的糕点,可不是近些年或者近数百年才有,竟然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商朝,秦汉时期糕点制作便进入萌芽阶段,东汉三国到唐宋时期是糕点的演变发展期,元明清几个时代是糕点业定型稳定时期,民国初期至今则是糕点各个流派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周礼天官》中有“羞笾之实、饈饵粉羹”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的描述;汉朝《西京杂记》中有"九月九佩茱萸,食逢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的说辞;唐时,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中提到糕类有"糖糕、乳糕、豆糕、密糕”等多达几十种。
关于糕点在北方称作点心一词,聂志宽也要探根溯源。相传东晋时期,有个大将军见士兵日夜血战沙场,甚为感动,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予以慰劳,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因之,现代人送点心,其实就是送一点心意,象征“礼物虽小,情谊却重”。

说起水晶饼啊,聂志宽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的文化廊壁上配图写着这样一个典故:北宋宰相寇准50大寿的时候,民风朴实的乡亲们,特意送来一些寿桃和当地其它好吃的。其中有一个盒子,打开后是晶莹剔透的点心,并在旁边的红纸上写着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于是寇准便给这种点心起名“水晶饼”。

现在水晶饼已成为陕西人家喻户晓的糕点。志宽扎根陕西,在对陕西的糕饼文化深入研究中,取最具有文化意义的糕饼进行创新,励志将家乡的糕饼及其文化发扬光大,首当其冲的就是水晶饼。水晶饼是白皮红印,寓意清清白白做人,人生才能红红火火。这也是志宽始终坚守的做人做饼的准则。志宽食品沿用了传统水晶饼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同时又在口味上进行创新,新出了果仁、玫瑰、桂花等新口味,更加迎合现代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水晶饼传承的糕饼文化是寇准的清廉心,对应志宽食品就是志宽“研发要实,销售要诚”的经营方略。

月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食之一。聂志宽精心探讨月饼的起源和发展,让月饼的文化品位更高、声誉更亮。从他的文化廊壁上人们可以了解到,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拜月神的供品。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方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习俗。月饼象征大团圆,人们把它当做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朋好友。月饼作为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具有美满和团圆的寓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成为重要的纽带。什么是月饼?中秋节时吃的带馅的糕饼都可以称为月饼,关中地区也将月饼叫做"团圆馍"。月饼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广式、秦式、滇式、京式、苏式等多个流派。聂志宽还特别提到:月饼的起源在长安啊!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正在赏月,唐玄宗看着手里的胡饼,嫌弃它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开动脑筋,望着皎洁的月亮说道:"那不如将其改名为月饼。称其为胡饼,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将其改名为月饼,则是让天上众神都知晓陛下的虔诚。"唐玄宗听后大悦,从此就有了月饼这个称谓。

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志宽食品扛起了弘扬秦饼文化的大旗,致力于做陕西人自己的月饼,力推秦式月饼的发展和创新。在品种上,研发出油泼辣子月饼、葫芦鸡月饼、低糖紫苏月饼、苦荞类月饼等。让月饼越来越多元化,同时更增加了健康养生元素。在文化创意上,其"长安饼"取自太极八卦阴阳和谐之意,黑白双馅料,低油低糖,工艺考究,声名鹊起,荣获"西安名小吃"称号。

在聂志宽眼里,糕饼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外观体现,粽子就用它特立独行的外观在众多糕饼中显得与众不同。绿色的粽叶,五颜六色的棉线缠绕出有棱角的造型。就犹如做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有棱有角的人生,严格约束自己,将松散的白米做成规矩的粽子。纪念屈原的故事,又给了粽子历史与情感的深意。
除了糕饼文化,在聂志宽厂区的文化长廊和展室,会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别具匠心的爱国主义教材。他收集和展出的有关做糕饼的模具,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打眼一看眼前一亮,仔细琢磨精美得令人不由赞叹。他的“跟着徽章去旅游”的展览,汇集了全国各地众多旅游景点的徽章,看着想着,不仅为徽章本身的精美所吸引,眼前又会浮现或联想各个景点的大美风光,心中自然升腾对神州江山的热爱之情。

在绚丽多彩的徽章展厅,令人震惊和叹服的,是关于革命历史大事件、革命领袖特别是毛主席不同时期风采的展览。聂志宽历经数年,搜集有关徽章上万枚,从中首选出数百枚,根据不同革命历史阶段精心布展,既是他创意的杰作,又是他心血的映照。每一枚徽章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个故事,是红色记忆与革命精神的生动再现,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从早期的工农红军徽章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念章,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类奖章、纪念章,每一件展品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芒,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批批参观者走进展厅,都不由产生无比敬仰和怀念之情,缅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什么是正能量?这个展厅就是!什么是生动的活生生的教材?这个展厅就是!这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这里是弘扬革命精神的场所。“我们建立这座展览馆,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聂志宽的这段话和他的文化创意中,人们不难看出他高尚的精神世界。


杨毅波 在部队工作17年,担任过组织干事、宣传干事、军队院校团委常务副书记等职。转业后从事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数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