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万卷诗
文/康秀炎(河北)
每当春节来临,我嘴上不说,心下总是疑惑。“春节,春节”,何曾有半点春的影子?不但天地万物仍是灰黄的颜色,就连那风也依然冷冽。望望窗外,毫无生机,真是懒得出门。要不是人们实在闷得无聊,谁肯冒着寒冷到外面凑热闹?我知道,整个正月,冬日的残梦尚未做完,怎肯轻易让位于春呢?
但是,东风一吹,春就慢慢醒来。正像朱自清所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东风鼓着腮帮吹,柔软、微凉、清新,于是,天地为纸,春雨为墨,山川为字句,花草为标点,一卷一卷春的诗就源源不断地抒写开来。
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我们借东风,可以踏青。踏青,踏的是怡情,踏的是畅怀,踏的是顺意。读读山川,赏赏花草,听听鸟鸣,“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让人想象着田野里的春耕,这是春的开卷诗。“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东风不语,却是一支魔笔。一笔一笔用墨,万物都明丽起来,都清晰起来,都活跃起来。此时,抱一抱风,风是柔软的,像美女的腰肢,让你久已尘封的心底咕嘟冒出一个“爱”字。你想喊两声,哼一曲,让浸在俗事里的身心透透气,像突然登上大雅之堂,脱胎换骨,各种灵感纷至沓来,腹中锦绣,援笔成文。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借得东风,赋就万千华章。春天的浩大声势,像一场起义,摧枯拉朽,占领乡野,窜进城区,在大地上来个总动员。
清代袁枚有诗云:“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的确是呀,春风这位贵客,惯常营造热闹的场面,有他在,一切便活起来。春风得意时,一路高歌猛进,“挥毫落纸如云烟”。也许他是急于催成那巨大的变化,也许他是勇于打开生命的密码。在拔节的麦田里,你会看到他卷起一个个旋涡,“呼”的一下,又冲到树梢,搅得花枝乱颤。他毫不忌惮,因为万紫千红都是他的后宫佳丽,他有资格随心所欲地宠幸。
东风往往是“新”的代名词,借得东风,开启一年簇新的希望。
人生不过百春,而我早已过半。在五十多个春天里,我也曾鼓足生活的勇气,想把一年之计定格,可往往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狼狈中消弭了斗志。而今,站在新春的门槛,东风悄悄地把我的伤口缝上,赠我春光万卷,让我以崭新的笔触,再赋华章。
作者简介:康秀炎,河北省沙河市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诗人协会会员。代表作文学作品集《我的第一桶金》,大量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和网络平台,多次获奖。其中《槐香依旧》一文被选为多地考试试题,《新时代畅想曲》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辅助教材朗诵版,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