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寒假的一天,辽宁大连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长春社区“创龄大学”公益课堂正在上课,社区老人崔淑萍在学剪纸,而她的外孙儿彭世诚则在另一个教室里学水彩。
这个“一老一小”可以同时上课的“创龄大学”公益课堂,是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专业委员会“创龄老年人才实践活动”大连推广中心,与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长春社区携手打造的。“创龄老年人才实践活动”是在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专业委员会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尊严养老基金管理委员会双重指导下开展的公益活动,是以老有所为的"创龄”理念为核心,为退休长者提供一个健康的、参与性强的活动平台,也是响应“银龄行动”号召的实践平台。
这一公益文化项目以“助老爱小在社区,‘朝夕美好’暖人心”为宗旨,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通过青年志愿者教师授课、公益课程进社区等形式,让老年人与青少年在家门口共享文化教育成果。项目自2024年8月15日正式开展以来,已成功举办暑假班、12月短期班、寒假班3期,覆盖居民400余人次,成为社区教育创新实践的亮眼名片。
“创龄大学”公益课堂,立足居民实际需求,开设了合唱、舞蹈、气功、手机应用、书法、国画、油画、水彩、剪纸等十余类课程,并探索“老少同堂、错峰上课”的创新模式。青年志愿者教师根据老年人和青少年的特点量身定制课程内容:老年课堂以传统文化和健康养生为主,如书法、国画、合唱、气功、舞蹈等;青少年课堂则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如儿童体能、创意绘画等。剪纸课上,青年志愿者教师丁睿鑫结合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基础的笔法、构图入手,逐步引导学员创作出《梅香绽芳华》《清廉》等寓意吉祥的作品。学员们不仅学习技法,更通过作品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水彩课上,8岁的张博尧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窗外》,并高兴地说:“老师教我们用画笔画出蓝色天空和大海,我觉得特别酷!”这种“无缝衔接”、“跨代共学”的学习模式,既解决了家长看护难题,又让两代人共享文化滋养。
“创龄大学”公益课堂,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推动了社区治理与公益服务的深度融合。学员“风铃”在社区群中留言:“感谢社区开办这么多活动班,真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学员高金兰说:“社区‘创龄大学’公益课堂,让我们老有所学,让孩子们幼有所乐,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学员蔡敏晶说:“年轻时忙于工作,现在终于能静下心来学习与创作,感觉自己重新找到了诗和远方。”据统计,超九成学员表示课程提升了生活幸福感,超八成家庭希望长期参与。长春社区党委书记黄卫霞说,“‘创龄大学’公益课堂的探索,不仅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更以文化之力托举起‘老有所为、少有所乐’的幸福图景,未来将持续深化‘一老一小’服务,打造更多普惠性、可持续的公益项目,让‘朝夕美好’的愿景真正变成现实。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专业委员会创龄工程副部长扈明涛先生说,下一步要努力实现“三个拓展”:课程拓展:新增AI美术、AI文学、Ai音乐、非遗手工艺、老年养生、旅游英语等课程,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空间拓展:利用社区闲置空间改造“创龄文化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学习区;服务拓展:与周边社区联动,推广“创龄大学”公益课堂模式,惠及更多“一老一小”群体。
作者:卢祥云,辽宁老年报特约记者,该项目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