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老 组 长
作者:张北传
在日常微信同学群、家人群、战友群里边,没有能够比“老组长”的称呼更亲切,更能勾起过去岁月的记忆了。
我的老组长李桂珍是安庆市人,50年代末毕业于安庆卫校,后分配到东至县葛公区中心血防组工作。她中等身材,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前额稍微突出,平时讲一口地道的安庆方言。她性格特别直率,对人和蔼友善,对工作非常负责且专业技术精湛,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记得1977年6月,我退伍回乡后不久,便被县卫生局对口招医分配到县血防站葛公中心血防组工作。报道那天,组里同志把我看成是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时任该组组长李桂珍看了我的调令(介绍信)后便说:“好,我们单位需要懂医学的卫技人员,尤其是从部队回来的青年同志。”接着她热情帮助我收理房间整理内务,像慈母般关心体贴入微。她还带来一本血防手册给我,亲切的嘱咐我要认真阅读学习,并开门见山的对我说:“你是从部队培养的一名青年医务人员,希望你要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要好好向组里老同志学习,干好血防工作,全心全意为葛公疫区人民服务”。当时我就表态请组长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坚决当好一名血防卫士。
记得那年冬天,组里收治了一批慢性血吸虫病人,他们全部采用酒石酸锑钾二十日疗法(简称锑剂疗法)。那时治疗病人主要是靠用锑剂,此药治疗病人效果非常好。但缺点是疗程长且副作用大。特别是用药后期很多病人会出现严重副反应。入院病人需要24小时全方位监护,有的病人还需特护。尽管护理工作做的很到位,但难免还有个别病人发生特殊异常。一天深夜凌晨,60岁的吴元甲病人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当时跟随在厕所外等候的值班女护士胡武瑛听到里面又摔倒声,一边立即喊值班医生,一边急跑进去把病人抱起,并与及时赶来的医生一起将老人抬进了抢救室。经诊断病人情况不妙,已出现阿斯综合症状况,病人严重心率失常,呼吸困难。组长李桂珍和住在院内的其他医护人员得知此情况后全部赶到现场,在李组长精心安排下,在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争分夺秒抢救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抢救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参与救治的我也为这位病人顺利脱险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更为组长和身边这些前辈们对病人高度负责,团结战斗的精神、精湛的医术,从内心深为敬佩。顿时觉得成为一名血防医生是多么的光荣!
基层血防组的组长看起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血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的事多且范围广。既要管理单位上的人和事,又要管面上的查、治、防、管、灭、宣教等工作。血防组单位虽小,才二十来人,但却是人才济济的地方,有部队转业的资深老军医,有上海医学院校毕业的上海医生、有安医、皖医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有合肥、滁州、安庆卫校等毕业的中专生。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如没有两把刷子是难以胜任组长这一工作的。李组长却不辜负上级党组织对她的信任。她处处用党员的标准和模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团结带领全组同志年年都超额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她的一言一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那时葛公区辖区有高山、普庆、平原、洪方四个公社,40个行政大队,其中有39个大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山区内陆钉螺多,疫情较重。李组长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区的螺病情,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十几二十多公里开外的各个公社与社党委政府领导联系请示汇报落实辖区血防工作任务,以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对血防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她还经常骑着单车陪同医护人员一道下乡与各大队领导联系指导开展血防工作,并与职工一起深入生产队查灭螺和查治病现场开展血防工作。经常是顶烈日、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她心系疫区百姓,工作一丝不苟,不怕苦和累,不怕脏的精神,全组职工都为之深深感动,大家都纷纷表示向李组长学习看齐,为疫区人民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李组长的爱人张庆华,山东淄博市人,曾是1945年春入伍的抗战老兵,也是一名优秀的人民军医,他从部队转业后,也分到葛公中心血防组工作,他与李组长结婚后生有一儿一女。他的性格也像李组长一样,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他热爱看书学习,医术精湛,工作积极负责,事事处处抢重担挑,他对李组长是关爱有加,家庭特别和睦。李组长一心扑在血防工作上,家里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的事他就主动多操劳。同时常还利用夜晚休息时间帮助李组长整理血防有关资料,从不怨言。李组长也常风趣感慨的说:“我抓血防工作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是与我家侉子(指山东人)张庆华老革命同志鼎立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
李组长亲民也传为佳话,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1978年10月组里特买了一台黄山牌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职工们就到组会议室观看。附近村民得知血防组放电视,也纷纷前来观看。但组会议室太小,无法容纳多人观看,于是李组长对组里同志们说:“农民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从今天开始只要不是雨天,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放,让村民们都能看到电视”。对此,管理电视机的丁诗侠医生一到傍晚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内,并拿上凳椅摆放好,等待村民们来好坐着,有时人来太多,凳椅不够坐,李组长就叫她两个孩子把家里的凳椅全拿出来供大家坐。在那个年代中,农村电视机还未普及的情况下,附近村民们几乎天天晚上来看电视,血防组当时成了名副其实的露天“电影院”。组内职工和村民们一同看电视,一道同欢同乐,好不热闹。村民们异口同声的说:“李组长品德好,是一位好干部,血防组的医护人员个个都是热心肠的人”。
回望当年,我的老组长风华正茂,如今她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她那时在葛公血防组任组长期间,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心系疫区人民,勇于吃苦,甘于奉献,团结带领全体职工如火如荼的开展血防工作情景和为百姓办实事好事的动人事迹,使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永生难忘。
2025年2月28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