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网络新时代 我们更需要读书
前些日子,我的一位老友,原曹县建筑设计院院长周连山同志突然发给我一个“渴望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此文”的公众号帖子。帖子中援引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沙美所写的《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的文章。文中说到:她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已到了睡眠时间,机舱也已熄灯,不睡觉玩手机的都是中国人,而且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还有一次,她和一位法国朋友在虹桥火车站候车,人们都在打电话、发短信、刷微博、打游戏。法国人问她:为什么中国人都在玩手机,没有人读书?她还发现,在中国各地的中小城镇,最繁荣的是麻将馆和网吧。一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还有许许多多的洗脚城、按摩店。她非常担忧地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只是担忧,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这篇文章不知真假,但文中所披露的事实的确存在。
在当今世界上,以色列人最爱读书,他们目前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出版社及读书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我们是4.6本,如果扣除教材教辅、工具书,每年人均不到一本。在以色列,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有智慧,这要比金钱和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在她们眼里,爱好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所以,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乞丐也离不开书。所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却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获诺贝尔奖的就有8位,他们居住地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却把沙漠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会影响到整个民族。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果不迅速解决这个问题、让全民族觉醒,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付出代价。

关于全民读书的问题,我已经分别写出《世界上只有一种只赚不赔的买卖,那就是读书》、《终生与书为伴》、《在书香中逆龄》、《朗读有益、劝君参与》等系列文章,有关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书阐述得非常清楚。但看到这个帖子,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感到震惊,几夜睡不好觉,又不得不让我拿起笔重新写一篇,以让国人警醒、重新唤起阅读的兴趣。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最爱读书、最会读书、最尊重读书的民族和国度。自古以来,就接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信条,并且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诱导。著名诗圣杜甫及文人韩愈、苏轼、司马光等都曾写过许许多多的劝学诗和文章,在中国历史上,赞美读书的文章也多得不可胜数。所以,读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了。“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可见,读书不是为了什么,而是生活中的必需,就像人要吃饭喝水一样。其实,读书是一项高尚的活动和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就是思考,书中的许多知识都能刺激大脑,使大脑的功能增强,提高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增加知识、提高智力。张元济说过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因为:读到一本好书,无不让人怦然心动,那些至善至美的词句、那些鲜活的文字和书中描绘的人物无不唤醒沉睡的心灵,去领略卓然独到的思想风范、高洁的品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杨绛说过:“读书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独具慧心的创新理论或惊人的高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还是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所以,书不是普通的货物,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无法用金钱去衡量。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充实生活、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疗伤、可以养生,可以使人心理健康,可以给人以快乐,也可以弥补大脑发育的差异。书籍是储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宝库,每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才能不断进步、不停地向前迈进。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大地和阳光”。

但是,不得不正视的是,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网络和短视频的新时代,刷网、看视频正在强势地争夺国民的读书时间。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51分钟,即两个半小时,而读书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看来在刷网短视频面前,读书已“败下阵来”。这是因为:读书是一项很奇异的事情,虽然能让人有所收获,但并不轻松、甚至痛苦,而刷网却是件娱乐活动、给人带来一时的精神愉悦。而且手机中的内容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打游戏还会让人走火入魔。我们说,看手机与读书,本身无可非议,只要从中汲取营养、学得知识和技能都行。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在读什么、怎么读!不可置疑的是,读书选择精品名著,收益显然优越可靠,而手机中的内容,多属快餐文化,其中还不乏劣质败意甚至垃圾污秽,对于防疫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少男少女无法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作家冯骥才说:“书的世界大于任何现实的世界,活在碎片里的人,是永远不会获得修养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多读一些纸质的书,读它所获得的文学感觉是一般视频所没有的。过于依靠网络,容易形成碎片化和平面思维;连续看视频、打游戏,只能让人神经麻木和临时快感,时间久了,根本没有什么兴奋点,还会让无聊之事消耗大量的时间。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写过一本书叫《不战而胜》,在书的结尾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传统文化,我们美国将不战而胜,这并非危言耸听。一百多年前,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面对国人的麻木不仁和冷血无知,鲁迅大师选择用文字从精神和灵魂方面改变国人“人血馒头”的麻木习性,今天我们大声呼吁:无论您是德高望重的老者,还是天真清纯的少男少女,还是日夜奔波忙碌的中青年,都要多读点书吧,共同传承老祖宗钟情爱书、爱读书、会读书的优良品质,让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爱书的群体,让中国成为世界上读书最多的国家!
曹广真
2025年2月22日于防城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