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剪纸作品楚楚动人
——剪纸老人百岁冥诞纪念
承 波
今年三月五日是我的母親——民間優秀剪紙藝術家李秀仁老人百歲冥誕紀念日。
我的母亲1925年3月5日出生在济南五峰山麓下的一个小村庄,我姥爷兄弟两位,分別住在一个有前后院的大院中,大院子有前院,还有一个后院,姥爷住后院,二姥爷住前院。
现在后院拆了老宅,盖起了小楼,前院还保留了多年前旧居的基本样貌,一寸三簪的石砌基础,青砖嵌门口窗口(门窗换成了铝合金框架的玻璃门窗),门口上方有青砖磨制出凸凹的装饰性简单的贴墙庇檐,屋顶有少许的坡度(平屋顶上面可以晒谷米),屋顶檐边有灰色小圆瓦撘成的“铜钱状”图案的压檐墙(女儿墙),老屋虽然历经百年沧桑,其外观仍能看出当年房子主人对传统文化的美好向往和田园生活的优悦恬静。
图一 前院的百年老宅,历经沧桑,青砖黛瓦,“古韵犹存”。
我的母親就出生在這座院落的後院,母亲上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排行老小。姥爷是乡村的雕花木工,也会织布染整,算是富裕户,母亲在老家五峰山下的大院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度过了十多年的快乐时光。

图二 趵突泉三股水北侧的石砌拱桥名为大板桥,早期大板桥是在趵突泉公园外。
我母亲结婚后来到“济南府”,住在趵突泉公园三股泉水北侧,大板桥西口的剪子巷南首,一座石砌二层楼(大板桥现已划入趵突泉公园内),具體地址是濟南剪子巷83號,剪子巷是济南市早期的“小商品市场”,家里也是前店后厂,有自己的小作坊,這里有我們家一齊工作的工友;與此同時,爺爺奶奶,大姑小叔小姑一大家人生活在南新街,我們常常與父母、爺爺團聚,當時爺爺也在剪子巷作坊工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 末我們一家迁入南新街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实际上是穿过现在的泺源大街南北方向的同一条街,只是街名不同,北為剪子巷花牆子街,南為南新街)。

图三 趵突泉公园南门对面的南新街
母親在院子的空地上种花植树,有昙花,铁树,并蒂莲,仙人掌等花卉,这些花植都曾相继开花斗艳,现在种花的人多了,花的品种也各有不同,花开花落不足为奇。但是,在几十年前,昙花开的时候,还是引来了不少的街坊邻居来观看“昙花一现”的瞬间,为此母親还让我们拉电线接灯,以方便人们在院中看花賞景!

图四 院子里石榴树
母亲还在院子里种植了“石榴树,香椿树,槐花树,以及薄荷,霍香等“经济作物”,这些植物曾经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美味佳肴,椿芽炒鸡蛋,槐花咸食,榆钱饼……。最难忘的还是炸霍香,老人家把面粉,糖,油调在一起,做成糖球,用霍香叶包裹,外挂面糊,油炸后香甜脆酥,那时候没有食品“起酥粉”,“发泡粉”添加剂,老人家炸货面糊是自己用“引酵”调面粉,发好后加鸡蛋搅拌匀,用这种面糊炸出来的藕合,“香椿鱼”等等炸货香酥可口。

图五 院中的银杏树,每年秋季金黄色的银杏果会从高大的树上落下来。
母亲种花花开,植树树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的二哥在南京原中央研究院大院(現中科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移来三株银杏小树苗种在院子里,在老人家的精心育植下,其中一棵,二十多年时间长成约二十几米高的大树。深秋的早上,院子的地上落满了喜人的果子,这就是人们说的白果。专家们曾经说银杏树是“公孙树”,院子里的树二十多年就结满了银杏果,看着果实也是很有想法,民间流传“羊有跪乳之恩”,在自然界还有“银杏树有报果之义”,“精心呵护”多年的银杏树,終结果实,“白果”帶著金黃色厚厚的皮,会从高高的树上自己掉下来馈赠看护者。银杏树不仅仅是长寿树,果实和叶子皆是药材,在樹蓋如傘的大銀杏樹下,尤其秋天金黃色的樹葉,鋪滿了趙家大院,也是一景!

图六 母亲的剪纸作品
我母亲和蔼慈善有孝心,做事认真有创新,老人家不仅仅对我八九十歲的奶奶照顾有加,和街坊邻居也是和睦相处,我母亲常去看望張志大院(北院)的张姑太太,還有在上新街小学教学的张老师,对门的刘奶奶,邻居们对我们家也很关照,那时候买粮食有计划,邻居有多余的计划粮,计划油票就会匀给我们去买。
冬天天冷,土产店卖的“棉鞋”叫毡窝,“毡窝”虽然暖脚,穿着上班不方便,母亲就会糊袼褙,纳鞋底,也不用量脚的尺码,老人家看一眼别人的脚,做出来的棉鞋就会合腳,有多位老邻居穿过母亲做的棉鞋。

图七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工奖
母亲在七十多岁的时候突患严重的心梗,经两周时间的抢救和后期的康复活动,老人拾起了自幼最喜爱的剪纸手艺,也正是這種手藝,讓母親逐漸恢復了健康,用雙手和一把剪刀:剪出了形象可爱的人物,张力十足的大鸡,枝繁叶茂的大树,多籽多福的石榴,耐人寻味的卜像,得到众多专业人士,艺术工作者和亲朋好友的关注和赞誉,济南工艺美术史,大学手工教材有收入老人的剪纸作品,济南市剪纸协会秦绪荣会长说“李秀仁老师的剪纸作品灵动抽象,有自我的表达范式,是植根于民间的灵性艺术”。
老人家的剪纸作品在国内、外的展览中多次获奖,其中也有金奖。
2023年8月,在洛杉矶国际艺术节上展示了老人家的剪纸作品,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工奖。

图八 母亲剪纸作品“回眸一望百媚生”
老人剪纸有自己的想法和技术,母亲离开老家的时候,就把乡村流传的绣花摹本,剪纸图样的本本随身带到济南,后来有时间剪纸的时期,老人家还在本本上画了许许多多的图案,“心有成竹”,“思前剪后”。齐白石先生画过牛的尾部,徐悲鸿先生表现过“马屁股”,老人家也有大鸡尾部的剪纸作品,画面中大鸡尾部呈开屏状,用剪纸常用的心形图案,美丽大气。这是奔跑中大鸡急停的动态瞬间,左鸡翅做“刹车状”,回首探望,灵动诙谐,忍俊不禁。
能把生活中最俗的物象通过自己的技艺剪变为高雅的作品,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也非易事。

图 九 母亲的剪纸作品
母親常說,手隨心動,剪紙是心靈的藝術。老人家剪纸剪法自然,总结到位,说“剪纸不怕弯越弯越好看”,遵循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开口剪,掏空剪,对折剪,画稿剪,脱稿剪,随意而剪。
老人家工作时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生活中含辛茹苦,勤俭持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体现了老人家的“生命观,创新观,艺术观”,同时还有母親最重要的品德:“顽强观”。母亲在剪纸艺术上孜孜以求,坚持不懈,是她老人家一生的精神写照,专业人员赞誉老人家的剪纸作品“其张力不输马蒂斯”,是东方的女毕加索。
慈爱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母亲认真工作,友善慈爱,乐观生活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们,老人家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追求最大的人生价值。
感恩母亲为我们辛勤的付出,我们也会静思进取,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鲁安先生对本文作了补充,修改和润色,在此一並致谢。
2025年2月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