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上篇)
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清代,山东有诗钞四部,分别是卢见曾编《国朝山左诗钞六十卷》;此后宋弼继成《补抄七卷》《续钞四卷》);张鹏展编《国朝山左诗续钞三十二卷补抄四卷》;余正酉编《国朝山左诗汇抄前后集》。由此,清代自国初至道光季年二百余年之山东诗作荟萃在眼,堪称玲琅满堂,网罗繁富,此诚千年不朽之盛举也。
盖古人之诗文别集,遗失或未能刊刻者,不知凡几,此庶几弥补山左诗歌文献之一大遗憾也。

书影:《国朝山左诗汇抄》
而济南诗人余正酉所编《国朝山左诗汇抄前后集》则为最后一部,除对前抄作些许弥补外,自嘉庆庚午(十五年)至道光戊申(二十八年),四十年山东诗歌佳作文献尽在其中。
余正酉从事如此之伟业绝非偶然。余家世居大明湖上,号为余氏园。余氏乃是济南一典型的文化世家。余氏家族列入《历城县志》“文苑传”的,便有十人之多(参见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文苑》“余羲传”“余正酉传”等)。
所以,我们的话题还是应该从余氏家族谈起。
之一,楼台亭馆,珠帘画栋:大明湖上余氏家族
发现余正酉世居大明湖上,是从其好友李纬的诗里。诗题《秋门召同二南、秋桥泛舟湖上》:
粼粼细浪榖纹生,十里烟波画舫轻。
往日楼台春草梦余氏园在湖上,今废,多年风雨故人情。
西湖柳色联吟好,北阙恩光入觐荣时将引见入都。
汾水功成须退早,林泉犹待结鸥盟。

民国初年大明湖旧照
秋门,余正酉之字也。“余氏园在湖上,今废”,说明大明湖上乃是余氏世居之地,也许到了余正酉的年代,便已经离开这“往日楼台”,移家他处了。
余正酉编《国朝山左诗汇抄后集三十九卷》,依照惯例,其中第三十六卷为“余氏家集”,有掖县著名诗人李图(字少伯)辑录编订,收录余氏家族十六人的一百四十一首诗作(其中余正酉九十首),并有每位诗人的简单介绍,为我们了解这一家族提供了珍贵资料。笔者以此为基础,并参照《历城县志》等文献,梳理昔日余氏家族状况如下:
余光德,余正酉高祖。原名发祖,字宪章。原籍浙江山阴县。清康熙十五年,携两弟光祺、光耀,以商籍来山东,入籍为历城人。其后又迁其祖父余承祥、其父余维熊墓于省城西之袁家庄。遂世为济南人。

《国朝山左诗汇抄·余氏家集》
余光德祖父余承祥为山阴诸生,“诗虽不多,然骨力沉雄,雅有杜陵遗意。”(见《家集》,下同)
余光德之子余羲,原名肇桢,字际中,号半亭。候选知县。乾隆间山东按察使沈廷芳为其作《墓志》云:
“先生读书博览,于天官、壬遁、释典、道藏以及青紫囊书,无所不习,尤邃于《易》。性好弈,入能品。晚得养生导引之术,偃坐一室,不关户外事。客至,则相对围棋,瀹茗清话而已。”
余羲之弟,即为余正酉曾祖余肈楷,字圣嘉,号敬亭。候选光禄寺典簿。他无意进取,以吟咏自适。沈廷芳评其诗云:“格律清正,无秾纤绮靡之习。”可惜身后散佚。所存无多。余羲子余丙,字邻午,乾隆二十九年庚午举人,官江西湖口知县;弟余鲲,诸生;兄弟二人均能诗。余肇楷子余沛,字惠苍,号节庵。精绘事,耽吟咏,兴酣,落笔有神动天随之妙,识者宝之。著有《幽窗杂咏》、《风云集》。

书影: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文苑》“余羲传”
余肈楷子、余沛之弟余炯,即余正酉祖父,炯字容城,幼颖悟,长从事四方,舟车所至,常把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一帙不去手,兴会所至,形诸吟咏,名《偶存草》。高密诗人王宁延助张鹏展辑《国朝山左诗续抄》,曾选其诗曰:
“雅浑雄健,追踪唐贤。三覆斯集,洵无愧色。”
余炯之子余章,即余正酉之父。字锦浦。诸生。余章精医道,善绘画,尤其喜欢吟咏作诗。当正酉幼年时,余章经常於枕上口授唐诗数百首,教儿子吟诵学习。
难得的是,余氏家族不惟男性能诗,女性也不例外。如余正酉堂伯余天培之妻张六瑛、余鲲子余奎元之妻李永等。李永为康熙间济南名士李治国孙女,著有《秋蛩集》。
由此家族,可知余正酉诗学渊源是何等深厚也。
余氏世居大明湖上,故家族成员的明湖诗作甚多。如余炯之《湖亭晚坐》、余丙之《明湖秋兴》、余章之《历亭怀古》、秋门从弟余锺瑩之《夏日同友人登北极阁小酌》等。

大明湖北极阁旧照
尤为难得者,《余氏家集》还有余正酉父亲余章怀念大明湖上余氏园的诗作《明湖感旧》,诗前有序云:
“湖干某氏园,予故居也。亭馆池沼,颇极一时之盛,后鬻诸他姓,败瓦颓垣,无复昔时壮观。载赋短章,用抒感慨。”
诗云:
望中荒草认依稀,不见堂前燕子飞。
欲向烟波问钓叟,当年风景是还非。
珠帘画栋枕平湖,楼影荒凉片月孤。
惟有桥边杨柳色,靑靑犹带旧时乌。

书影:余章《明湖感旧》
由此可知,当年大明湖上余氏园豪华壮观,亭馆池沼,珠帘画栋,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惜乎,若干年后,已是败瓦颓垣,燕子楼空,令人不禁潸然泪下也!
之二,余正酉:汾水功成,急流勇退
余氏家族的家风与家教,显然形成了余正酉重文化、轻去就,重诗赋、轻官位的价值观。
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文苑》“余正酉传”等资料:
余正酉年幼与周乐为同学,他俩不时以韵语相酬和,正酉出口便令人惊异,长大后更是与众不同。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不久便成为食饩的廪生。嘉庆十八年癸酉,时任山东学政的上林张鹏展,选拔他进入北京国子监成贡生。
道光五年乙酉,余正酉考中顺天乡试举人,并考取教习。其后以知县用,需次山西。历署潞城、寿阳、广灵、河曲、大同、临晋、榆社知县、吉州知州,不久补平陆知县,所到之处,百废俱举。如河曲之创建文庙,平陆之浚复兴文渠、修傅岩书院、筑茅津孔道,皆其荦荦大者。吉州贡生梁乘龙等敛钱聚众,发现后后果断依法处置。寿阳、赵城邪教狱兴,侦获吴璜、李春发、金本善等,不搞株连。又监督赈济怀仁、朔州等地灾情,所济尤溥,让灾民真正得到实惠。

书影: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文苑》“余正酉传”
然而,余正酉自幼喜欢写诗,实在不欲做官以吏事求得显达。其好友李纬以当年三国分晋的功臣、赵襄子之宰赵孟谈设计以汾水倒灌智伯军营的功劳——“汾水功成”,来比拟他在山西的政绩,而他则丝毫不留恋官位,毅然选择归来济南。
(未完待续)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