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小议(一)
梅花是正月的主角。
不是么,寒菊已谢,腊梅将败,失去了初开时的幽香。山茶呢,从秋到春,陆陆续续地开,已经司空见惯,也不过奌缀而已。月季呢,是花场里的常客,不过在正月里,也只是零星的一两朵,偶尔可见。
梅花呢,冬至后,花苞就慢慢在枝上迸出,或者分散,或者攒集,一天天聚集着春意。立春以后,便开放起来,开到好处,白者洁白如雪,红者烂烂如霞。十几棵,几十颗,聚集在一起,远望宛若花海一般绚丽。
民间常说,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这话的确没错。正月时,桃李杏尚未开放。松竹倒是常青的,但并不能冲抵冬日带来的萧瑟和单调,甚至会增加几分阴冷之气。只有这梅花,顶寒冒雪盛放,天地之间,一下子便明丽和芬芳起来。
在古人眼里,仲春后之花,皆为女子。桃李杏,不过小家碧玉,梨花为素装佳人,芍药为妖艳妇人。牡丹国色,也不过大家闺秀而已。
"野迳孤横雪外枝,岁寒了不受春知。世间所谓奇男子,除却梅花更是谁?"
梅花则不同,冒寒开放,风中自我授粉,无需招风引蝶。特别是下雪之时,雪梅一色,冰清玉洁。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是梅的傲气,这是梅的风骨!
正因为如此,梅同兰竹菊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兰花空谷幽放,不以无人而不芳,为世上贤达;竹子有节中空,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光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而梅呢,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有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者,有道之丈夫也。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香则香矣,清则清矣,但却只能与苦寒相伴。它虽有风骨,但如果你仔细观看,梅花瓣单薄,峭透,梅枝癯瘦,的确没有富贵之象。古有诗句叹"人比梅花瘦",即清寒所致。
然而,不借东风,不趋时炎,自甘清寒,为能天下之先,这才是君子所为啊。
梅花小议(二)
梅分两色,白梅和红梅。古人称为君子的,是哪种梅花呢?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冰清玉洁的白梅。白梅开花早,腊月即可开花,所谓"玉梅花下交三九"。古人咏梅,多咏白梅。
最早的白梅,单瓣,出于山野,开于水滨,故称江梅,林逋所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者也。
林逋,字君复,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黄贤村)人,北宋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然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梅妻鹤子,隐居杭州西湖,结庐植梅于小孤山上。林逋能写出上面有关梅花的千古名句,与它自身的品性以及对梅花形态、精神的深刻理解有关。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林逋,就是梅花化身啊,后来成了正月的花神。
至于红梅花,是宋人培育出来,种于园林,用来观赏的。红梅开花较晚。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这是王安石的诗,在古人眼里,红梅是不如白梅的,因为它有媚色在内了。而白梅是天然本色,"天人装束天然好,便买胭脂画不浓。"(清张问陶)
今人则多爱红梅,其植者多为红梅,白梅多为奌缀而已。
不过尚与时易,古风不存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