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92)——脚踏实地(原创首发)
——洛阳白江永撰文
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司马光)尝问康节(邵雍)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邵雍(1011年——1077年)邵雍,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北宋哲学家,北宋真宗四年生于河北范阳(今涿州市),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安乐窝,卒于神宗十年,谥号康节,后世称邵康节。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他从小勤奋好学,对史书独有偏爱。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当历史学家。后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对历史深有研究的史学家。
宋英宗时,他被受命主编《资治通鉴》,他治学严谨、刻苦,在编写过程中,经常是忙得废寝忘食,不分昼夜。他怕睡得时间过长而贻误工作,还特地做了一个圆木“警枕”,为的是不让自己睡得太安稳,以便早点起床写作。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
他对书稿精益求精,六百多卷的初稿,到定稿时只剩下80卷,而且全部用工楷字写成,没有写一个草字,剩下的废稿把两间屋子都堆放满了。后来,在多位历史学家的协助下,他先后花了二十余年的时间,研究很多历史书籍,广泛地收集材料,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认真地编排,终于完成了长达294卷的《资治通鉴》全书。这本书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全书共三百多万字,是一部内容丰富,有极高价值的著作。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的这种认真踏实勤奋刻苦的治学态度,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扬。
有一次,司马光问邵伯温的父亲邵雍说:“您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邵雍捋了捋胡子,笑着说:“你是一个踏踏实实做学问,不骄躁,不浮夸的人。”
邵雍当时已是哲学家,他对司马光的称赞足以证明了司马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做事不浮夸,认真踏实。告诉人们办事或做学问切不可好高骛远,骄傲自满,应该踏实认真、实事求是,在平稳中求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博学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