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柏
我是一个讲义气重感情的人。生活中,看准看对了的人或事会热心相助。
在我的人生成长经历中也遇到过贵人,深知“贵人扶一步,胜走十年路”的可贵。
助力英俊老弟一臂之力也属偶然。
一次和好友小聚——他提起有位文友叫刘英俊,人品不错,穷人家的孩子,没背景,更无靠山。在一家公司默默无闻地干着技术员的活,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小说写得很棒,有才华,就是没机会。能否帮个忙调到老兄公司里安排个适当的岗位,发挥其善于写作之长。
我虽认识此人,但不是很熟,看过他发表的作品,有文采、有功底,是一个可塑之才,便答应帮忙。
此事我一直放在心上,一有机会便和当时的一位公司领导推荐,但他并没有太当回事儿,也可能不认可此人,此事便不了了之。不久,他调走另谋高就了。
好事多磨,很快又来了一位新书记,我便极力举荐。但他还是有些顾虑,担心一个写小说的人不一定弄得好机关应用文。
我诚恳地说:凡能写小说、散文的人,其语言组织能力都差不了,写机关应用文体只要掌握基本规范,很快就能上手、上道儿。书记点头称是:信你这回,便爽快地同意了。
很快就办好了工作调动手续,到我公司党办任宣传干事。
小伙子有了合适的岗位后,如鱼得水,大展身手,在企业报、省、市报纸上写过近百篇通讯报道,为公司扬了名,争得了荣誉。那几年公司的通讯报道评比年年夺冠。
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奋斗,几经调动、升迁,现已升任某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
我一直见证了他成长的过程。每当他返回家乡,一定要请我和帮助过他的人聚一聚,回首往事,诚谢知遇之恩。
当年招进了很多大学生,为职场增添了新鲜的活力。我也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工作,倍感朝气,轻松快乐,自己也觉得好像回到了当年。
我当时负责征地拆迁,和工程部的小伙子们每天都要前往拆迁现场和工地,工作上联系紧密,交往自然就多些,且我又是个随和的人,时时处处把年轻人当朋友待,真心实意地相处。
其中一位叫王明宇的年轻人,工作态度好,积极主动,心中有数,勤快。用心工作。
我喜欢有事业心、勤勉、敬业的年轻人。工地上的活起早贪黑赶工期,有时候在现场不能及时回食堂吃饭,只好在工地附近的小饭店吃上一口;有了空闲的晚上还会吃点烧烤、撸点串、喝点啤酒,放松一下。每次也不让他们花钱,都刚参加工作不久,也没挣多少钱……有时他们假模假样地买单,都被我挡了回去。每次都是我请他们,一来二去地混熟了,有几位都成了好朋友。一年之后,一次聚餐喝得有点高兴,明宇一本正经地说:“和您说个事,从今往后不想再叫您书记了。”我说:“瞎说,那叫啥?”“叫干爹,若您嫌我家里穷,您就别答应……”他说。话说得如此诚恳实在,没有花言巧语,心里也是暖暖的,就收下了这份意外的爱意……从此工作上的称呼没有变,私下里没人时就喊我“干爹”。“干爹”一叫,我往工地带些鸡鱼肉等好吃的次数就更勤了,同时也有了一份真诚的牵挂。
相处两年以后,某天他和我挺严肃地说:“干爹,我想辞职,去小哥的公司打拼,想多挣点钱。靠在国企工作,挣这点有限的工资,若想买房买车,孝敬父母实在太难了。”我曾劝他想好利弊再做决定,转换职业生涯毕竟不是小事。得到他肯定的回答后,便决定帮他这个忙。
和儿子一沟通,儿子也非常支持,并愿意接纳。一周后明宇递交了辞呈,并得到了批准,背起行囊,悄然南下,加入了我儿子打拼的私企团队。由于工作勤勉,业绩突出,两年后被提拔当了市场部经理,年收入不菲,工作不到三年,在二线城市买了房、车。小日子也过得风生水起,幸福满满……今年媳妇又生了个大胖小子,预示着家族兴旺……
老伴年轻时,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一不小心也做了一回贵人。
她是一名小学音乐课老师,被借调到乡镇支教。一次到一农户家走访,得知该农户有两男一女三个孩子,且女孩学习非常好。老伴儿见状,觉得女孩是块好苗子,建议去城里上学读书。女孩父母担心城里没有亲戚,孩子没有地方住,租房又担负不起房租。老伴说:“不用担心,住到我家里。”同时建议孩子父母也到城里做个小买卖,能很快改善家庭条件较差的状况。老伴支教结束后,果真将女孩带回了家中,并帮助办理了入学手续。女孩儿也管我家那位叫上了“干妈”。
在我家吃住了三年。女孩的父母也在城里做起了水果生意,凭借吃苦耐劳的劲头,历经五六年的打拼,很快就在县城买了房子,安营扎寨,两个儿子也有房有车并成家立业。
老伴的干女儿大学毕业后,从乡镇基层做起,勤劳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领导岗位。
用仁心厚爱奉献一点微薄之力,施惠勿念,你终会有福报……
(注:文中人名为化名)
作者简介:
钟柏, 网名:独行侠,一位爱读书、旅行(骑行),偶而思索码字的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