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活得更好
—一看看西方怎么说
王业松
2月21日,《参考消息》刊登一篇文章,题目为《活得更久,还需活得更好》。此文报道了1月22日西班牙《国家报》网站的一篇文章《活得更久,就活得更好吗?》。内容是说,活得更久,不等于活得更好。也就是咱们中国人常说的:生命讲究长度,但更讲究厚度。吃饭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怎样才能活得更好呢?这是该文记者因玛·加里多要阐述的内容。
该文说,“如果我们活得更久,那么关键就在于多活的这些岁月的生活质量”。好的生活质量。首先是“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中保持活跃的良好健康”,而不是“孤独、依赖或孤立”。
其次,文章说,要想提高生活质量,需要保持良好的、积极的生活习惯。保持休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每天膳食组成应为四分之一是全谷物,四分之一是健康蛋白质,如鱼类、家禽和豆类,其余是蔬菜和一些水果。
再次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注意力,每天应有30至40分钟的体育锻炼。它是减轻“日常压力时仅次于睡眠第二好的缓冲器”。
第四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包括“拥有生活目标和感到对社区有用,这样老年人就会感到有动力,会将身心都投入每一天的生活”。
第五是,“必须让老年人充分享有权利”。“照顾我们的老年人是一项集体承诺”。“我们要与老龄歧视这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歧视作斗争”。世卫组织的专家说,政府“需要制定有关长期护理的政策,以确保对老年人提供的护理具有方向性和高质量”。 现在世界老龄化加快了进程,该文报道说,“法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从10%升到20%,即人口的五分之一,用了150年,但巴西、中国、印度、伊朗……这些国家完成同样的转变大约需要20年的时间”。根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称: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亿,占总人口的21.1%。中国对老龄化十分重视,已有良好的对策,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的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国家对一老一小十分关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说:“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几句关爱的话,作为年逾九旬的我听起来心里觉得热乎乎的。因为有人心疼,有人关爱的人是幸福的人。但是,幸福也要靠自己争取,自己创造。我曾经有诗曰:
上午咖啡下午茶,
读书看报练书法。
生逢盛世千般好,
幸福钥匙自己拿。
看看自己,比比西方,增加了我的自信和自豪。西方老年人能做到的我都做到了,西方老年人做不到的我也做到了。我是中餐西餐都吃;唐装西装都穿;名山大川都游;飞机邮轮都坐;国内国外都去;诗歌散文都写;高人百姓都交。老有所乐,我做到了:我生活在快乐中,我生活在幸福中,我生活在如诗中。老有所为,我也做到了:我在诗文创作中作为,我在为祖国树碑中作为,我在为人民立传中作为,我在为中华民族复兴鼓与呼中作为。
我非常关注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问题。几年前我就对什么是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问题提出9条标准,其中有:想交友,能交友,有交友,常交友;居有所,归有家,寒暑两季常度假;想做事,能做事,有事做,做成事。总之,要融入社会,融时代,融入大自然。遵照这些标准,我不停地阅读和写作,2024年,我读了9本书,包括60万字的《王蒙自选集》、40万字的《走近周恩来》和铁凝的散文集等。2024年,我写了85篇(首)诗文,而且都被发表。我在为所处的新时代发声,我在讲中国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仍在工作。这一年,我还应邀到中学举办一次讲座,事先写了8000字讲稿,讲了80分钟,听众师生700余人。2024年还出版了我的第十卷散文集《催征》。
《活得更久,就活得更好吗?》中提到的体育锻炼,我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当今,92岁的我仍然是游泳和骑行更替进行,游泳30分钟不停留500米;骑行50分钟9公里。
《活得更久,就活得更好吗?》中提到的体育锻炼,我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当今,92岁的我仍然是游泳和骑行更替进行,游泳30分钟不停留500米;骑行50分钟9公里。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的文章提到:《注意心理情绪健康》,我也做到了。我在阅读中收获乐;我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收获乐;我在文学创作中收获乐;我在融入大自然中收获乐;我在看到、听到祖国的阔步而坚定前进中收获乐;我在跟上时代的脚步中收获乐。这就是我的“心理情绪”,这就是我的心态。
中国的老年人,全世界的老年人,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向未来,争取活得更好。
对比西方老年人的生活,信心满怀。虽写了收上感想,但觉得意犹未尽。遂成诗一首,以补兴致。
心里有盼头,
紧跟时代走。
笔杆手中握,
奋力写春秋。
2025年2月22日(此图片系作者骑自行车运动。来自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2023年,荣获联合国文化荣誉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