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雷惊蛰 春醒新枝》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三)
宋厚健 文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
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一雷惊蛰,春醒新枝。
惊蛰,“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
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
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古诗云:“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惊蛰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时不时会出现雷声。
有“春雷响,万物长”、“春雷惊百虫”之说,
意思就是惊蛰时节,春雷初鸣,
惊醒了还在沉睡中的小动物,所以惊蛰后,各种蛇、虫等都会出现了。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惊蛰始鸣”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在古时惊蛰当时,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
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
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
惊蛰“蒙鼓皮”,是我国一项传统习俗,
在这天蒙鼓皮,对鼓匠而言,既是顺应天时,驱散厄运、继承传统,
也是以此为节点,拉开一年中的奋斗序幕。
惊蛰这天,人们会蒙上鼓皮,
因为相传惊蛰时节雷神会敲响鼓,唤醒万物,
民间顺应天时蒙鼓皮,也是希望助神威一臂之力。
惊蛰时节,春雷惊醒了冬眠的生物,包括害虫,
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吃梨来避免虫害的侵扰,保证庄稼的丰收。
惊蛰时节,气候乍暖还寒,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梨性微寒且甘润,能够润肺止咳,适合春日食用。
梨的谐音“离”也有与害虫别离的意思,
寄托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惊蛰祭白虎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
旨在化解是非和口舌之灾。
白虎在民间传说中被视为口舌、是非之神,
每年惊蛰这天,白虎会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给人们带来不幸。
为了避免被白虎影响,人们会在惊蛰这天举行祭白虎的仪式,
通过祭白虎,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远离小人,顺利发展。
俗话说,惊蛰养生做得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惊蛰节气正处于乍暖怀寒之际,这个时候健康养生尤为重要。
惊蛰养生要牢记三宜三忌:
首先,第一宜暖;第二宜润;第三宜动;
其次,第一要注意忌食酸;第二忌熬夜;第三忌躁郁。
另外,保持良好心态也是惊蛰养生的好办法之一。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意思是说桃花已红, 如霞似锦;
黄鹂鸟开始鸣叫;
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惊蛰三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
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桃花在惊蛰时节开始绽放,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棣堂则在桃花之后开放,其花朵呈金黄色,枝条柔弱,
蔷薇则在最后开放,为惊蛰时节的花信风画上句号。
这些花卉不仅在惊蛰时节绽放,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惊蛰一声雷,农夫忙春耕,”
这是农耕时代流传下来的智慧。
惊蛰的雷声,是农民们开始一年劳作的信号,
在田埂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他们翻耕土地,播撒种子,
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一同埋进肥沃的土壤里。
惊蛰节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惊蛰标志着春耕的开始,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
其次,惊蛰时节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有直接影响。
此外,惊蛰节气的农谚和习俗也反映了古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最后,惊蛰时节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惊蛰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阳光明媚,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与惊蛰相关的农谚句子有: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吹南风,秧高迟下种;
惊蛰春意新,高山绿水青。
惊蛰闻雷米如沉;
惊蛰地气通,锄麦莫放松;
惊蛰有雨并闪电,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锅跑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45天阴。
惊蛰最著名的诗句是白居易的“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这句诗出自他的《闻雷》,
描绘了惊蛰时节春雷阵阵,
蛰伏的虫蛇被惊醒,枯木开始发芽的生动景象。
诗句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惊蛰的特征,
还寓合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希望和生机。
陆游的“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这句诗出自他的《春晴泛舟》,
描绘了惊蛰时节春雷萌动、风雨飘摇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享受。
这首《春晴泛舟》写于老年,
却是一首明快欢乐的诗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感慨万千,
于无声处听惊雷,时光它从不为谁停留,也不被谁带走?
我们都是时光的追梦人,它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带不走世间繁华,也留不住指间的流沙。
人生路上,总有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泥泞和坎坷,
只要坚定信念,永不言弃,
我们就能经受风雨的洗礼,阳光之后终见彩虹。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