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武侯祠
宋文东
成都有座武侯祠,是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但这座祠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庙同处一园,且前后相连。这种君臣合祀的祠庙,在全国没有第二座,非常罕见。
20年前,我曾经到过成都,但那次我并没有到武侯祠,因此一直觉得比较遗憾。2025年2月1日傍晚,我跟着旅行社再次来到了美丽的成都,这次谒武侯祠是行前就定好了的。
翌日晌午,我们抵达了武侯祠正门。门楣上挂了“汉昭烈庙”四个金字的牌匾。见了这块匾,一般人都会纳闷,这不是刘备庙吗,却为什么都叫它武侯祠呢?转念一想,亦能理解。进得庙内,里面与门口一样也是人山人海,以致我拍风景照片时,镜头里想少拍几个陌生人都有点难。

先看了庙前东侧的那通著名的唐碑。唐碑高达3.67米,宽0.97米,厚0.25米,四面还有唐、宋、明、清各代的精美题刻,这样的古碑比较罕见。碑为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刻立,名为《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它的不凡之处在于:唐代名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镌刻,因此被誉为“三绝碑”。碑文比较长,我没有细看,大致内容为歌颂诸葛亮功德的,但警示当朝和后世的意味也很明显。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这通石碑能够历经1200多年的风雨,至今保存完好,相当不易。现在石碑被保护得更好了,游客隔着玻璃欣赏碑文一点也不受影响,但如果想动它一指头却不可能了。

与唐碑相对,西侧还有通明碑,也比较高大,是明代嘉靖年间重修武侯祠的碑记,但与唐碑相比就逊色多了。昭烈庙二门楣上方有块牌匾,刻有“业绍高光”四个金字,是对昭烈皇帝丰功伟绩的充分肯定。二门之后是刘备殿,又名昭烈庙。昭烈庙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红柱黑瓦,古朴典雅,透着历史久远的沧桑。大堂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仪容丰满庄重,大耳垂肩,符合史书中对其形象的描写。东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西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降敌卖国,宋真宗时期被四川地方官府撤除,后来一直没有再塑。至于为什么保留其孙刘谌塑像,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蜀汉后主刘禅降魏之时,其子刘谌力劝抵抗,但刘禅不听,他便到爷爷刘备墓前哭拜,后杀掉家人再自杀殉国,表现出宁死不降的坚强意志,与其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谌的事迹在明碑中亦有记载。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及其亲随部将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再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兄弟及其后人的群体形象,光彩照人。但周仓作为一个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因此个人觉得出现在这里并不合适。庙前两侧东、西廊房清代还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塑像皆如真人一般大小,个个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关于刘禅降魏一事,有一种论调说刘禅是识时务者,他也是为了保护城池不被破坏和百姓生命的安全不得已而为之,可以理解。但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作为一国之君,毫无斗志,甘心降敌,乃是国家之奇耻大辱。也难怪后人送给刘禅一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之称号呢。刘禅被迁至洛阳后,受封为安乐公,他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令后人笑了一千多年。

刘备庙后则是武侯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刘禅追谥“忠武侯”,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勉县,为刘禅赐建。此外襄樊古隆中、河南南阳等地都建有武侯祠,一千多年来,祠内香火旺盛,四时不断。但成都的武侯祠作为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的祠庙更为有名。

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武侯祠众多的对联中的一副名联,意在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应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尤其要注意“攻心”和“审势”。

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为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所塑。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还有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的,人称“诸葛鼓”,却不知道是不是真品。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亦不清楚是何时哪位书法家的手迹。诸葛瞻及其子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英勇杀敌,皆不幸身亡。诸葛亮一家3代忠良,皆为蜀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甚值得敬仰。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对内治国则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开诚布公,胸怀坦荡;对外用兵则一心为国,严格治军,赏罚分明,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国上下的人都是既怕他却又敬仰他,这是因为他公正无私的缘故。
诸葛亮料事如神,其卓越的军事谋略可以比肩管仲、张良。在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垒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火烧曹营,大败人数占优、装备精良的曹军,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在征伐南蛮,平定边防的战役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赢得了巩固平安的边防环境,从而为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战略大局铺平了道路。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为军队运送辎重、粮草;改造连弩,可以连发十矢,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诸葛亮最为令人敬仰的是其忠诚廉洁的人品。刘备为请他出山曾三顾茅庐。他出山之后,便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为蜀汉王朝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病重于奉节托孤之时曾告诉他,若其子可辅则辅,不可辅则自代。但诸葛亮言行如一,刘备之后又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10几年,直至病死。其前后《出师表》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对国家、后主的赤胆忠心也表达得淋漓尽致。后来诸葛亮在北伐的战役中,因劳累过度,病死于九丈原(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城南20公里处),年仅53岁。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自己的穿戴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孙也都是自给自足。在临死前,他吩咐下属,下葬时只需要挖一个洞,能够放进去棺木就好,穿着平常的服装入殓,也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归宿。
刘备墓惠陵在武侯祠西,虽然其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为青石环护,但作为一代帝陵,就显得比较简陋粗俗了。其实现在的惠陵外墙,还是清代重修的,原来的样子可能还要简陋一些吧?关于刘备墓,有史学家否认了《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说法,认为惠陵不是刘备真墓,至于刘备真墓究竟在哪里,目前尚存在争议。
我从最后面的锦里古街转回到武侯祠正门时,已经接近下午2点了。但见武侯祠的门前仍然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我就想,武侯生前神机妙算,不知道他是否能够预料到在1700多年之后,老百姓对他的敬仰一直有增无减呢?
2025年2月20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