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诗作献给最可爱的人
——作家张松青向志愿军老战士赠送新书
2月26日上午,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退休教师张松青副教授,向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赠书活动,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东路街道商城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参加赠书活动的有:郑州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宣讲员、《河南青年时报》原总编辑朱晓健,管城回族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信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管城回族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团长康玉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副团长李志平,和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荣立三等功的柳岳继,抗美援朝志愿军空军政委赵金生,抗美援朝志愿军保卫祖国钢铁运输线卫生员王果,红色宣传教育家、中南海警卫、毛主席卫士李丙需等。
张松青老师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是郑州市优秀教师、河南阅读学会朗诵艺术团文学指导、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长期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多次担任省市朗诵演讲比赛的评委。他主编、参编《美学常识》《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试指导》《听说系列训练》《运筹帷幄》《河南籍著名文学家评传》《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师手册》等书。他最近出版的诗集《我认识李白》,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工作之余创作的诗作150多首。包括古体诗和新体诗,内容多为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杰出的历史人物,人间美好的爱情、事物,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等。
近一个月来,张松青的诗集《我认识李白》新书分享会先后举行了3次,经过媒体宣传,读者点击率已超过20多万人次。在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62年到来之际,张松青老师以雷锋同志为榜样,要以实际行动做好事。他听说管城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中有几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都是90多岁的老人,还坚持在宣讲活动中,积极为党的理论宣传和青少年教育做贡献。他通过联系,要把他新出版的诗集赠送给最可爱的人。
在张松青赠送活动中,大家一起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抗美援朝志愿军之歌》,播放了张松青创作的长诗,由多位著名朗诵家朗诵的《朝鲜战争》。几位志愿军老战士在发言中谈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经历的故事。志愿军老战士柳岳继高兴地说,我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还没有忘记我们。今天作家张老师把他的诗集送给我们,这是对我们参加关工委活动的大力支持。我们虽然年纪大了,都是90多岁的人了,但身体还很好,还有精力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管城回族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信梅说,我们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是一支实力雄厚的团队,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著名的红色宣传教育家,著名的书画名家和德高望重的志愿军老战士。大家积极参与关工委组织的活动,常年活跃在街道社区、乡村、学校,为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青少年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张松青老师在大学工作几十年,在教育工作中经验丰富,我们欢迎张老师参加关工委“五老”报告团的各项活动。
活动中著名的红色宣传教育家李丙需,还向关工委“五老”报告团赠送了图书和书法作品。

作者简介
康玉庆,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七里河村人。出生于1952年农历五月初一,中共党员。1969年6月初中没毕业,回村任代销店代销员,并任村团支部副书记、理论辅导员。 1975年参加工作,在郑州市郊区南曹公社(乡)先后任电影队放映员、文化站站长、团委书记、乡党委委员和党委副书记。期间曾被评为郑州郊区劳动模范、郑州市首届“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个人,出席郑州市团代会、郑州市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88年至2005年,任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期间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校外辅导员、河南日报模范通讯员、郑州市模范通讯员,两次郑州市优秀宣传干部、两次区“双文明建设功勋人物”、三次区三等功。被省市多家媒体聘为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阅评员。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走上自学成才之路。作为一个通讯员开始从事新闻写作,先后在省市和全国各种报刊媒体发表新闻作品一万多篇,有120余篇获得好新闻奖。出版新闻作品集6部;后以作家、学者的身份活跃在文坛,创作、编著有关书籍70余部,总计达1200多万字。
康玉庆退休后被聘为郑州市百姓宣讲团宣讲员、管城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团长、区老干部银发宣讲团成员,CCTV移动传媒乡村文化促进会会长,是第一批郑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
